每日艺术要闻 | 纽约公共图书馆建立“城市时空目录”,托马斯·萨拉切诺新展展出世界最大蜘蛛网
Apr 26, 2017
TANC
大英博物馆将展塞西亚文明珍宝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将于9月14日开始,展出由俄罗斯冬宫博物馆(State Hermitage Museum)借展的塞西亚(Scythia)文明珍宝。塞西亚文明是古代重要的游牧文明之一,在公元前7至3世纪达到顶峰,其统治区域从西伯利亚延伸至黑海。展出的细节目前尚未公布,但冬宫将借出200件文物,包括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墓葬中出土的金器。关于此次塞西亚文物的借展协议开始于数年前,在2014年大英博物馆将帕特农神庙的伊利索斯雕塑(Ilissos)借展至冬宫后才正式确定。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2日。
——《艺术新闻》
(The Art Newspaper)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年度大展“透明的声音”即将开幕
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的展览“透明的声音”将于5月8日开幕。本次展览作为2017年“中法文化之春”主要活动之一,由詹姆斯·吉鲁东(James Giroudon)策展,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GRAME)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制作。“透明的声音”是以“透明”为主题的声音艺术群展,展出来自26位艺术家的44组件听觉和视觉创作。大多数装置作品以空间化设计为基础,借助各种透明材质或发光材料,传达“透明”所含的光学状态以及视觉表达能力。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将于5月2日开幕“民族翰骨——潘天寿120周年纪念大展”。展览将分为高风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饮水生涯六大板块,将潘天寿的画作、画论、诗词编织为一体进行展示。在展览之外,以“潘天寿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将在5月2日至3日进行,探讨潘天寿的文化自信、文化视野、艺术问题、潘天寿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及潘天寿与中国诗词传统等议题。
——中国美术馆
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Tomás Saraceno)首个在公共机构进行的个展“如何将宇宙缠进一张蜘蛛网”(How to Entangle the Universein a Spider Web),于4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o de Arte Moderno de Buenos Aires)开幕。一件名为《由7000只蜘蛛建造的准社会乐器 IC 342》的蜘蛛网装置,占据了超过190平方米的空间,由7000只 parawixia bistriata 蜘蛛在美术馆织造两个半月,它们在完成缠丝后即被送回栖息地。萨拉切诺指出,parawixia bistriata 是一种“准社会型生物”,它们“只在一段时期内在同一张网中生活”。此外,在展出的另一件沉浸式声音装置中,观众可以听见 nephila clavipes 蜘蛛织网的声音。
——《艺术新闻》
(The Art Newspaper)
纽约公共图书馆新项目
建立“城市时空目录”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为期两年的新项目“纽约时空目录”(NYC Space/Time Directory)被构想为一项“数字时空旅行服务”,通过一系列互动工具呈现图书馆的地图收藏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其首个互动工具“十年期地图”(Maps by Decade)已在4月份启动,以1850年至1950年间的每10年为划分,展示5000张数字化的纽约城市地图。“这一项目的目的在于将图书馆的收藏以时空结合的方式相连接,”项目工程师伯特·斯帕恩(Bert Spaan)表示,“它就像谷歌地图,但是有时间轴。”通过这些线上工具,使用者将可以搜索纽约已经消失的地址,且看到其历史图片。
纳粹劫掠艺术品将在维也纳拍卖
在维也纳拍卖行 Im Kinsky 4月26日将进行的古典大师绘画拍卖专场中,荷兰17世纪肖像画家巴斯勒莫斯·范·德·赫斯特(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的作品《男子肖像》(Portrait of a Man)将在争议中上拍。这件作品是二战期间,纳粹从犹太裔德国藏家阿道夫·施洛斯(Adolphe Schloss)手中掠夺的数百件艺术品之一。尽管受到施洛斯家族后人的抗议,作品的出处也仍存疑问,拍卖行坚持声称自己有权对其进行出售。该家族的代表律师安托万·孔德(Antoine Comte)表示:“这幅被非法夺走的画作一天不物归原主,就意味着纳粹主义及其罪行仍在延续。”
——《卫报》
(The Guardian)
美秀美术馆将成路易·威登秀场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创意总监尼古拉斯·盖什奎尔(Nicolas Ghesquière)于4月20日宣布,其2018年初春系列时装秀将于5月14日在日本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进行。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美秀美术馆由小山美秀子创建,由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其80%的建筑部分都埋藏在地下,而地上的部分自然地与保护区的景色融为一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上桃花源”。
——artnet 新闻
武汉K11艺术村将迁往光谷新址
4月22日晚,跨媒体艺术团体“协作派对”在武汉 K11 艺术村进行了一场名为“女预言者”的叙事派对,K11 团队在派对上正式宣布武汉 K11艺术村常青花园时代的结束。武汉 K11 艺术村光谷新址将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新空间包括11间驻村艺术家工作室、约111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及33平方米左右的活动空间。此外,配备 K11 美术馆的 K11 购物艺术中心也已经在汉口航空路进入筹备阶段。
——K11 Art Foundation
Ceysson & Bénétière画廊
开辟纽约空间
5月6日,艺术经销商弗朗索瓦·凯松(François Ceysson)和卢瓦克·贝内提耶(Loïc Bénétière)将在纽约麦迪逊大街开放他们的第5处空间,也是在纽约的第一处画廊空间。Ceysson & Bénétière 画廊于2006年在圣艾蒂安成立,扩展到巴黎、卢森堡、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城市。按照他们的惯例,开幕展将展出法国艺术家克洛德·维尔拉(Claude Viallat)的作品。Ceysson & Bénétière 的声明表示,拓展纽约空间对于经销商来说是“合乎常理的前进”。
罗马美国学院宣布
2017年罗马奖获得者
罗马美国学院(American Academy in Rome)日前宣布其年度“罗马奖”(Rome prize)的获得者,用以支持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创新与跨学科创作。其中的视觉艺术奖项由桑福德·比格斯(Sanford Biggers)、阿比盖尔·德维尔(Abigail Deville)、罗谢尔·范斯坦(Rochelle Feinstein)、艾伦·弗瑞姆(Allen Frame)、贝弗利·麦基弗(Beverly Mciver)获得。学院将为他们提供食宿,以及1.6万至2.8万美元不等的补贴资金。
——American Academy in Rome
科幻作家与新媒体艺术家,如何从文字与视觉的维度打开对未来的想象?考古学家与当代艺术家,如何从时间尺度与美学的角度展开对话?在知识生产与数据交换成为主流,个体的思想会被系统淹没乃至消声吗?更庞大的信息洪流与加速度的系统运转中,谁觉察到变革与危机?由《艺术新闻》主办的“未来志异”系列讨论,将引入连续性的“交汇”,展开基于艺术,与文学、科技、社会学乃至考古学的对话、联结和新的编织。 “未来志异”系列论坛第一期话题为“科幻文学与新媒体艺术交汇之处”,邀请艺术家曹斐、邱黯雄,科幻作家陈楸帆、策展人李棋,连线身在波士顿的科幻作家刘宇昆参与讨论,他们将以专业领域为背景,从各自的创作出发,回应和探讨未来与历史,虚拟与现实、媒体与科技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