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发布电影《人流》
拍摄现场照片及高清剧照
艾未未近日在 Instagram 发布视频讲述他在2016年拍摄的电影《人流》,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超过3万人次观看了该视频。而在今日(2月21日)艾未未公开《人流》拍摄现场的高清照片和剧照。电影《人流》是一个关于难民的全球性研究。艾未未的电影团队由25个拍摄组组成。在包括孟加拉国、法国、希腊、德国、匈牙利、以色列等22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拍摄团队访问了40多个难民营,采访了几百人,包括难民,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和政治家。艾未未希望借难民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共同命运,呼唤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和同情心的现实世界。
——艾未未工作室
M+展亭将举办首个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览
香港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宣布将举行首个探索流行文化的展览——“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展览将探讨流行文化如何展现中性以至流动的性别形象,并开启视觉艺术、设计和流动影像等领域之间的互动对话。“暧昧”将于2017年3月17日至5月21日在M+展亭展出,这将是位于展亭举行的第3个展览。作为香港西九文化区的一个永久设施,M+展亭在M+博物馆大楼于2019年底开幕前,将为用作M+举办展览的固定场地。展览展出逾90件横跨1960年代至2016年的作品,并重新检视香港流行文化的八九十年代,展品凸显流行文化如何作为一个大胆且多元的试验平台,挑战主流的男女性别观,阐释中性的美学和性别模糊的形象。
——香港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
2017丹麦“世界的基座”双年展
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
第七届丹麦“世界的基座”(Socle du Monde)双年展将于4月22日开幕,近日已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名单中包含了草间弥生(Yayoi Kusama)、里克力·提拉瓦尼(Rikrit Tiravanija)、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等艺术大师,也有安德斯·博纳森(Anders Bonnesen)、汉娜·海尔曼(Hannah Heilmann)等明日之星。意大利艺术家曼佐尼在丹麦海宁(Herning)居住期间,创作了许多划时代的艺术品。展览根据曼佐尼的一件作品分为五个章节,题为“挑战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To challenge the Earth, the Moon, the Sun & the Stars),意在致敬曼佐尼和所有“接受颠覆世界挑战”的艺术家们。
——artnet 新闻
被追回的文物将亮相威尼斯双年展伊拉克馆
来自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收藏的40件古代绘画,包括2003年美国侵略战争后的部分战利品,将于今年夏天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伊拉克馆展出。此次展览仍由巴格达非政府机构儒雅基金会(Ruya Foundation)支持,展览还将囊括6位当代艺术家和两位后期现代大师的作品。展馆策展人为儒雅基金的创始人塔玛拉·沙拉比(Tamara Chalabi),及策划1999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的保罗·科伦坡(Paolo Colombo)。其他参展展品还包括一尊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生育女神泥塑,和鸽子状的古巴比伦测重石等。
—— 《艺术新闻》
(The Art Newspaper)
神秘英国艺术家水彩作品50年后重见天日
一幅19世纪所作的埃及卡纳克神庙风景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尘封之后,终于在大英博物馆与公众见面。据博物馆不列颠收藏品部负责人金·斯隆(Kim Sloan)称,世人对该画作的作者亨利·斯塔尼尔(Henry Stanier)知之甚少,而这幅画也是她10余年前在博物馆的角落里发现的。经调查发现,《伯明翰每日邮报》在1894年报道过这位画家的离世消息:“斯塔尼尔一度在伯明翰十分出名。这位年轻人曾为我们当地展览不断贡献优秀作品,并显示出极佳的前程。”目前这幅画作正与塞缪尔·帕尔默(Samuel Palmer)、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约翰·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和保罗·纳什(Paul Nash)的水彩景观作品一同展览。
——《卫报》
(The Guardian)
希亚·拉博夫将反特朗普项目转移至新墨西哥州
希亚·拉博夫(Shia LaBeouf)和Nastja Säde Rönkkö、卢克·特纳(Luke Turner)合作的反特朗普艺术项目《他不会分离我们》(HE WILL NOT DIVIDE US)早前出于公共安全考虑被纽约移动影像博物馆叫停,现转移至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Albuquerque)的雷伊剧院(El Rey Theater)。2月18日艺术家在其网页上公布了这一转移计划,并以一份极长的声明尖锐地批判了纽约移动影像博物馆“明显缺乏对艺术项目的承诺”,并谴责该博物馆“向政治压力屈服”。三位艺术家已受邀参加2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休斯顿国际表演艺术节。
——artnet 新闻
珍·霍夫曼和派珀·马歇尔
将参与2017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策展
第35届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russels)将于今年4月21至23日举行,近日正筹划一项纪念展。该展由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展览总监珍·霍夫曼(Jens Hoffmann)与独立策展人及批评家派珀·马歇尔(Piper Marshall)策展,题为“留念:艺术家的纪念品、手工艺品和其他珍品” (Mementos: Artists’ Souvenirs, Artifacts, and other Curiosities )。除艺术品外,展览还将展出罗伯特·巴里(Robert Barry)、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等50名艺术家收藏的私人物件。霍夫曼表示,这些私人物件提供的情感联系可能只与特定的人产生共鸣,同时也提供了关于艺术家为何、如何、何时收藏及收藏什么的线索。
——artnet 新闻
卢浮宫将举办维米尔作品展
2月22日,卢浮宫将开幕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新展,将着力强调他深受其他同时期荷兰画家的影响这一观点。在艺术史视阈中,维米尔同他的故乡代尔夫特一直是密不可分的话题。为了同风景画家“哈勒姆的维米尔” (Vermeer of Haarlem)相区分,他通常被研究者称为“代尔夫特的维米尔”(Vermeer of Delft),以显示他作为绘画天才在地域上的孤立性。本次“维米尔与风俗画大师”(Vermeer and the Masters of Genre Painting)的卢浮宫画展联合策展人布莱斯·杜可(Blaise Ducos)称,维米尔虽同伦勃朗一样未曾离乡远游,但其创作并不仅仅局囿在画室之内。杜可猜测维米尔可能拜访过泰尔·博尔赫(Ter Borch)在代芬特尔的工作室。
——《艺术新闻》
(The Art Newspaper)
皇家艺术研究院与多家画廊、拍卖行
合力改造“伦敦艺术周末”
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与超过60所画廊、拍卖行合作,重新命名“布朗伦敦艺术周末”(Brown’s London Art Weekend)为“梅费尔艺术周末”(Mayfair Art Weekend),计划在每年6月30日到7月2日举办。艺术节将由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列维·格文画廊(Lévy Gorvy)、维多利亚米罗画廊(Victoria Miro)以及萨迪科尔斯总部画廊(Sadie Coles HQ)等多个当地画廊,共同安排为期3天的特别活动。皇家艺术学院将自己的庭院及伯灵顿府作为艺术节的举办地,参展作品由新兴艺术家提供。与艺术节同时期举行的还有学院一年一度为学生举办的“校园艺术展”(Schools Show),以及第294届世界最大的公开征集展“夏季艺术展”(Summer Exhibition)。
——《艺术论坛》
(Artfuorm)
伊拉克考古专家展开对尼姆鲁德遗址评估
近期,经大英博物馆集训的伊拉克考古学家将对日前遭受ISIS极端分子摧毁的亚述古遗址尼姆鲁德展开修复工作。考古学家们受伊拉克古文物与遗产局指派,对遭受破坏的遗址进行调查,并评估可修复性。2015年遗址遭袭后,“伊拉克文物管理紧急培训计划”(The Iraq Emergency Heritage Management Training Scheme )由大英博物馆和伊拉克当局联合发起。英国文物保护基金(UK’s Cultural Protection Fund) 将出资2900万英镑在伦敦、伊拉克开展研讨班,用5年时间培训出50位相关考古专家。
——《艺术新闻》
(The Art Newspaper)
《艺术新闻》每日精选十条新闻,与读者分享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热点话题及不可错过的艺术趣闻。
*本文图片及信息提供自相关媒体,不代表本刊观点,具体信息以官方网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