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画了一幅名为《门前的灰色女人、红色男人及骨头》作品。仔细分辨可以看出画面中两个人形,以亲密的姿势拥抱在一起。他却一反常规地用红褐色来画男人,灰色画女人——后者甚至更加高大,并且朝观看者伸出一只手掌。仿佛在表达如水泥墙般坚定的意志。
▲ 在印度昌迪加尔,由柯布西耶设计的“开掌纪念碑”
这只手掌是勒·柯布西耶尤为钟爱的形象,它五指微微张开、手心正面朝外,掌心三条纹路和手指关节显示出力量和态度。它出现在许多幅画中,也出现在1955年在印度昌迪加尔设计建造的政治中心建筑群(Complexe
du Capitole)之中,成为著名的“开掌纪念碑”。甚至这个标识成为柯布西耶基金会的代表LOGO。
▲ “手掌”这个图案或反复出现在柯布西耶的手稿中。打开手掌,在柯布看来喻示着“和平”与“和解”,“开放”和“接受”。
通常人们很难说得清楚,在柯布西耶这样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身上,纯艺术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他出生于瑞士的钟表匠家庭,小时候便迷上绘画,自此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人生终点。45年来他总是随身携带着速写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写写画画。他显然非常看重这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就像是在他青年时期多次壮游欧洲各国,并在旅行途中逐渐形成自己那具有革命性的建筑理念。
▲ 柯布西耶
他的视觉艺术作品,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的确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并且数量丰富。据统计,他总共留下大约7000件纸上作品,450件油画作品,还有雕塑等。在20世纪初期,艺术世界正是立体主义盛行的时候,柯布西耶想要打破它,引入以秩序为而建立的美学观。首先体现在画作上,进而便在建筑领域中掀起一场纯粹主义运动。萨伏伊别墅成为其中的代表作。
▲ 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
在二战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用于进行个人探索,在战后则主要帮助设计、支撑他在1946年所提出的伟大概念“模度(Modulor)”。那只代表着人类基本尺度的人形,与他在五十年代设计建造的那座著名的“朗香教堂”似乎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之前所有那些在绘画上的大胆探索,勒·柯布西耶能够创作出那样优美而伟大的弧线外立面。
▲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勒·柯布西耶曾在自己的写生本上写到:“绘画是一种痛苦的挣扎,令人恐惧、无情,又看不见,是一种艺术家同自身展开的决斗。挣扎,在内心中进行,而未显露于外表。如果艺术家说出来,他就是在背叛自己。”
对于建筑师来说,艺术最大的魅力是摒弃规则。当拥有足够的理性、逻辑和思想之后,能够先从画布上自由无碍地探索,然后落实再到理论和现实中。
▲ 《手风琴,玻璃水瓶和咖啡壶》(Accordéon, carafe et cafetière),1926年,图片提供:佳士得
所有这些艺术作品在勒·柯布西耶一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1958年,瑞士收藏家海蒂·韦伯(Heidi Weber )与他的会面之后,它们才被当做艺术藏品来对待。
▲ 勒·柯布西耶与海蒂-韦伯
那年夏天,海蒂‧韦伯与勒‧柯布西耶于法国南部卡马尔坦首次相遇,继而造就了一段紧密合作、硕果累累的友谊。韦伯成功将勒‧柯布西耶的家具设计商业化并投入工业生产,为对方出版平面设计作品,并为他建立和拓展市场,最后更出资及协助兴建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海蒂‧韦伯博物馆勒‧柯布西耶中心。韦伯常被视为勒‧柯布西耶的“首席代言人”、“精神上的女继承者”或“良师益友”,而勒‧柯布西耶则形容她为“极为坚毅、投入和充满热诚的‘怪物’”。
▲ 海蒂-韦伯出资及协助兴建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海蒂‧韦伯博物馆勒‧柯布西耶中心
在她那大量收藏之中,有3幅油画及4幅纸本作品将出现在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的“海蒂‧韦伯博物馆重要勒‧柯布西耶珍藏”专场上,该拍卖为2月28日至3月10日伦敦举行的佳士得20世纪艺术拍卖系列揭开序幕。
此前这场专场预展刚刚在香港、上海和北京三地进行巡展。借此机会,《艺术新闻》与佳士得印象派及当代艺术部副主席兼高级总监乔凡娜·波塔佐妮(Giovanna Bertazzoni)进行对谈。她认为勒·柯布西耶的画作就好比是二三十年前毕加索或是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 )的作品,还未被大众完全认同,因此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
《艺术新闻》专访
乔凡娜·波塔佐妮
– ▬ –
Q:勒·柯布西耶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
A:勒·柯布西耶会被越来越多地人认可为20世纪先锋艺术大师。在他参与的那段席卷了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先锋运动中,引领了20年代的“纯粹主义”,这是源自于之前的“立体主义”。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对立体主义的革新颠覆。因此在艺术史中,他可以被定位为纯粹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了独立、原创的声音。
Q:更多人知道他是一位建筑师,如何能更多了解关于他“艺术家”这一面呢?
A:其实勒·柯布西耶一辈子都在创作艺术,甚至在他从事建筑之前就已经开始画画。小时候他在瑞士学习的是钟表技术,很擅长雕刻等手工艺活。后来所有的创造才能都源自于他早年对艺术的探索,然后才将这些全部都转化成为一座座了不起的、令人惊异的建筑,乃至城市规划。因为他是一个天才,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作品都是精彩的。
▲《静物与人像》(Nature morte et figure),1944,图片提供:佳士得
Q: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和艺术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两者如何互相渗透和影响?
A:激进的想法,自由使用色彩,对体量、面积的精准把握,具有纪念碑般的价值,宏大的尺度——这些你都可以在建筑和画作两边都看得到。而且它们互相影响,形成某种自我的对话和讨论。比如说他会借助绘画来研究色彩关系,然后将其运用到建筑之上;再比如那只标志性的手掌,在画作和建筑中都有着象征性的重要作用。
Q:目前他的艺术作品收藏现状如何呢?
A: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藏家和美术馆就已经开始注意收藏柯布西耶的艺术作品。如今很多美术馆里有他的画作,MoMA、芝加哥美术馆、巴塞尔美术馆、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泰特美术馆等等,和其他一众20世纪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一样。
Q:如何能让中国的藏家了解到作为艺术家的勒·柯布西耶的价值呢?
A:不只是中国,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开始认识到柯布西耶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价值有多么大。至于他的收藏市场情况,现在全球基本上都差不多,西方藏家也并不比中国藏家更占据先机或是更有经验。这反而是件好事。带一些人人都知道的大牌艺术家来做展览是一回事,带勒·柯布西耶这种作品来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美国、欧洲都可以了解他作为艺术家的巨大价值。那些印象派的天价名家作品,中国藏家见得多也并不稀奇,反而像是柯布西耶这种还没有被完全了解和普及的艺术家则具有相当不错的投资潜力。(撰文、采访/Mona 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