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本周开幕|两大摄影展于连州、厦门相继开展,“基弗在中国”在争议中举办

Nov 20,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  ●

基弗在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1月19日至2017年1月8日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将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作品展。基弗与中国当代艺术渊源很深,远在“85’新潮”如火如荼并开始转入理性及批判性思考的时候,基弗就被介绍到中国。1990年代初,基弗已在中国艺术界受到普遍关注。在20多年之后,基弗的作品终于得以在中国展出。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来自德国 MAP 收藏和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博物馆的藏品,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部分作品尺幅巨大,是基弗的代表性作品。

20161119_232754_018
▲ 安塞姆·基弗《莉莉丝的女儿们》,2010年
从提香到伦勃朗:文艺复兴与17世纪西方版画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11月18日至2017年4月15日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内

本次展览展出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的艺术家作品,其中包括艺术家亲自制作的版画、艺术家委托版画工匠重新完成的版画作品,以及版画家的原创作品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展品包括拉斐尔和提香委托版画工匠重新制作的版画,以及丢勒(Albrecht Dürer)、卢卡斯·凡·莱顿(Lucas van Leyden)、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de Oude)和霍尔奇尼斯(Hendrik Goltzius)的蚀刻与木刻作品等。17世纪时期的展品包括伦勃朗亲自完成的版画作品、鲁本斯委托助理为其20幅风景画制作的蚀刻版画等。展览还展出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等版画家的原创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为彼得·特斯塔(Pietro Testa)创作的四季蚀刻版画。

20161119_232754_019
▲ Agostino Carracci《圣母与圣婴,麦格达伦的玛丽亚和圣·杰罗姆》
丝路·岩语

炎黄艺术馆|11月18日至12月11日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慧忠路9号

本次展览为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将展出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师生的岩彩画作品百余件,具体地呈现一条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传承与当代艺术创造之路,阐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岩彩语言”的当代价值。并从岩彩绘画历史文献、艺术考察、教学实践、公共艺术等角度,系统展示中国岩彩绘画20年的发展历程,阐述岩彩绘画与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渊源,呈现岩彩画创作群体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多元探索的艺术风貌。

20161119_232754_020
▲ “丝路·岩语”展览海报
地粮:段建伟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11月19日至12月19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E区内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11月19日开启三重展,推出段建伟、季鑫、游迪文三位艺术家的个展。本次展览是段建伟继2014年“面目”之后在蜂巢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呈现艺术家近两年的新作。展览题目“地粮”呼应了纪德(Andre Gide)所提出的、与《圣经》中的“天粮”或“神粮”相对的概念——“地上的粮食”,这是人类在大地上享用的果实,也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在近两年的绘画中,段建伟笔下的人物形象带有极强的形式感,人物表情大多显得神秘,往往只带有幅度极小、不易察觉的细微动态。这种形而上化的脉络愈发清晰,画面形象恬淡平和,甚至带有某种意味深长的幽默。段建伟的静物和风景画则显露出民国绘画中的稚拙与通达合一的“逸品”气息。

20161119_232754_021
▲ 段建伟《羊》,2016年,布面油画,60x80cm
幕间:季鑫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11月19日至12月19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E区内

季鑫的绘画透露出北方文艺复兴、哥特、中世纪或民国的元素与特征;另一方面,季鑫为绘画中的人物建立了一种普适化的“面相”,他们都带有孩童化的面部特征,从而建立起属于成年人与孩童共通的、带有普遍性的感知世界。此次个展名为“幕间”,本意指戏剧演出时场景切换的间隙,在展览中又同时喻指两种时空当中的间隙。季鑫的创作出于这样的“灰度空间”之中,既不是过分演绎,也非冷漠的旁观。“幕间”在情感上是艺术家所倾向的暧昧区间,具体在作品之间结构关系上则代表了创作线索的互喻状态,恐惧喻于美好当中,同样,美好也喻于恐怖之中。绘画中的感觉与形象在荒诞和悖谬中戏剧性得自我发酵,感知的通道也由此被打开。

20161119_232754_022
▲ 季鑫《树林中的女人》,2015年
矩阵:游迪文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11月19日至12月19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E区内

本次个展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生成”项目推出的第二十二回展。展览主要呈现“矩”和“矢量操作”两个系列,并辅以部分手稿,侧重于探讨机械命运本身,并且试图对当下的社会产生一种反思。游迪文作品中的机械与物品剥离了事物原初的实用性,他在画面中不断覆盖产生看似不完美的画面效果,严谨的构图和平直的线条显示出强烈的理性控制,增强了画面的冷峻感。这些作品聚焦了艺术家对当代消费和景观社会的思考,两个主线系列在表征层面具有平行意味,在深层次则构成密谋式的对当下的记录。

20161119_232754_023
▲ 游迪文《矩系列 No.8》,2016年
格言:刘月个展

香格纳画廊|11月20日至2017年2月15日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铺路草场地261号

本次展览也是艺术家刘月在香格纳画廊的第一次个展。展览将展出一组艺术家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创作中的关于人对事物认知研究的系列作品之《为极限值得唯一,7》。“格言”在刘月看来是被融和多个维度的总结片段,是人所想象的目的和方向,并非现实面貌。《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是从自身的感受性出发,自毁性地让它延伸出来,再达到一个新的维度。艺术家在这一系列中,通过大画幅相机移轴、改变原图透视角度及调整其形体和方向,尽量使原形体被重塑为一个完美且趋于标准的经典规律形体。在此过程中限定着的规范被利用和重塑,悖论由此产生。此刻,为达到标准化而塑造的完美形体,协同其相悖的细节一起被不可回避地呈现于众人面前。

20161119_232754_024
▲ 刘月《为极限值得唯一,7》,2009年
恶之花:刘芯涛作品展

白盒子艺术馆|11月19日至12月13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路B07

1857年,波德莱尔出版诗集《恶之花》,以城市为背景,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人性之恶与社会之恶。如今,刘芯涛通过视觉形式,也表现了一个怪异的世界,其作品以黑白灰的色调表现都市荒诞夜景,以《溃夜》系列最为熟知。本次展览由批评家段君策展,梳理刘芯涛最近几年在绘画语言以及绘画本身的个人研探,结合部分实物呼应,呈现近20件绘画作品。展览虽然以油画为主体,但在展厅里通过引入与画面有关的实物,对油画的外延进行拓展。

20161119_232754_025
▲ 刘芯涛《溃夜2008-6#》,2008年
镜花·蝕语:金沙个展

艾米李画廊|11月19日至12月30日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本次展览为艾米李画廊与工笔画艺术家金沙合作的首次个展。展览集中展出了金沙的12幅全新系列作品“深宫图”,以及两幅于1994年创作的工笔人物代表性作品,用跨越22年的维度对话艺术家当下的艺术思考。从向大师致敬的系列回归到“雍正十二美人图”,金沙此次抽离的是中国古典美人的形象。在目前已完成的十二个传统团扇绢面上构图十分规整,画面空间被充实规划,较之先前对西方油画大师的致敬系列而言,此次尝试是对纯粹工笔技法的复归。

20161119_232754_026
▲ 金沙《镜花蚀语:深宫图之九》,2016年
YANG KAI

德萨项目空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 328-D

在本次“YANGKAI”的展览中,许多“影子”现身于展场。以近似于催眠的方式,这些影子不断地制造新奇的话题和出离的情节,邀请观众摆脱日常的琐碎和焦虑,漂浮至令人向往的平行世界。这些虚拟的身份因而悄悄介入现实,或撩拨起人们的愿望,改变人们观看及对待现实的方式。

这些“影子”创作的作品,以及他们“不小心”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被展示出来。它们以物质化的形式象征着虚拟身份在当下表演出某种坚定和难以辩驳的状态,似乎在宣告着:出于某种考虑,我们所臆想的他人眼睛中的自我形象,以及这种身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必须永远真切而不朽。

20161119_232754_027
▲ “YANG KAI”展览海报

 上海 

孙逊:谶语实验室

余德耀美术馆|11月19日至2017年1月15日

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本次展览以“谶语实验室”为主题,展出艺术家孙逊的12部动画、画作以及一幅现场绘画作品。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孙逊从21部影像作品中挑选的12部动画,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从2004年至今,展现了艺术家以众多媒介进行创作的惯有主旨和意象。他将在展览中同时播放12部动画,以声光隧道的方式营造环境,并通往一个或在进行或未进行科学实验的虚拟实验室。第二部分是一个类似科学家书房的空间,囊括了受自然历史博物馆启发所作的各类奇珍异兽。孙逊还将在这里创作一幅现场绘画作品,内容根据现场情况而变。

640.webp (2)
▲ 孙逊《天际谶语》,2016年
超频:田晓磊个展

上海歌德学院|11月18日至12月9日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101室

本次展览是系列展览《异体——后人类的身份》是歌德学院东亚地区“数据梦”项目的组成部分,意在利用这一网络化人类的概念,探讨后人类世界的人类身份问题。本次展览的标题“超频”是一个技术术语,描述计算机 CPU 等部件被设置成以高于制造商初始设定的速度来运转。这种黑客技术使得计算机以较高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来运行,但代价是会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缩短硬件的使用寿命。艺术家利用这一隐喻使人们联想到黑客文化和赛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等生活”,在田晓磊的反乌托邦和刻板的宇宙中,人类的身份还原为皮肤、替身或虚拟自我,向新技术与后网络时代人类的身份与未来提出疑问。

20161119_232754_029
▲ “超频”展出的田晓磊作品

 深圳 

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到中国画探索

何香凝美术馆|11月19日至2017年3月19日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13号

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本次展览意在探讨美术留学的经验对中国画探索所造成的影响,时间范畴限定在1905至1937年间,聚焦于有留日背景的美术家的中国画改良实践。展览展出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以及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11位画家的作品,通过将这11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展出,直观呈现他们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成果。本次展览同时也是何香凝美术馆完成维修、重新开馆后的首展。

20161119_232754_030
▲ 丰子恺《香稻》,图片来源:丰子恺纪念馆
蒋志个展:一切

OCAT 深圳馆|11月19日至2017年3月26日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

此次展览是蒋志2012年后举办的首个美术馆个展,亦是艺术家阔别深圳多年的重返。“蒋志个展:一切”囊括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形式涵盖绘画、摄影、录像、雕塑及装置。“一切”并非以单纯的编年史方式收纳蒋志多年的艺术实践,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探讨“整体性”如何被构建。通过艺术家多元化的概念表达和自我意识的颠覆,展示其艺术实践的开放性与可写性。

20161119_232754_031
▲ 蒋志《情书》之十五,2014年

 连州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广东连州|11月19日至12月9日

2016年第十二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主题为“无乐不作”(As Entertaining As Possible),意在探讨那些以摄影为媒介关注更为广阔世界问题的作品,焦点对准商品化的时代,由于人类社会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在解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人们逐渐沉迷于消费行为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过度消费的怪圈,并由此带来了诸如恶性竞争、区域冲突、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当下问题,也为人类未来的命运埋下了许多严峻的隐患。

展览推出国内艺术家和10位海外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同时还在特别单元中呈现加拿大籍印度摄影师苏尼尔·古普塔(Sunil Gupta)和美国肖像摄影师桑德罗·米勒(Sandro Miller)的作品,前者关注印度“酷儿”群体的生活,而后者善于让名人扮演名作中的人物,两人作品的并置将构成独特的对话。

20161119_232754_032
▲ 朱诺·卡普索(Juno Calypso),《乔伊丝》(Joyce)

 厦门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11月20日至12月19日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476号301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2号楼三层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始于2015年,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和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主席萨姆·斯道兹共同发起。2016年,第二届摄影季于11月20日正式开幕,策划展览、表演、圆桌论坛、摄影书集等活动,发生在集美市民中心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力图联动镶嵌于多个城市内部的艺文空间,以多样的艺术形态渗透城市生活。本届摄影季主要单元包括:阿尔勒年度项目、“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亚洲影会、在地行动、无界影像等。

640.webp (6)
▲ 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和皮耶尔保罗·法拉利(Pierpaolo Ferrari)《Untitled》,“厕纸”单元(Toiletpaper)展览项目

 香港 

米卡琳·托马斯:彼之愿

立木画廊|11月18日至2017年1月14日

香港中环毕打街12 号毕打行407 室

“彼之愿”(The Desire of the Other)为美国艺术家米卡琳·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香港首展,也是首个在中国的展览。托马斯善于创作大型画像来探讨当代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她经常巧妙地融合艺术历史、政治和流行文化等丰富元素,并尝试透过模糊主体与客体、具象与抽象、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线,讲述有关女性主义、性、阶级和权力等复杂概念。同时,她通过探索创作技巧,令观者反思“美”的定义,以及重新思考女性在艺术传统中的描绘方式。本次展览展出托马斯的一系列新作,艺术家继续以其经典的独特创作方法,呈现一系列全新画作,媒介包括油画、压克力画、珐琅彩、丝网印刷、水钻、拼贴作品等。

640.webp (7)
▲ 米卡琳·托马斯《高级女祭司 No.2》(High Priestess #2),2016年
新经纬系列1.0:亚莉雅德妮的线球

六厂基金会|11月19日至12月6日

香港上环文娱中心6楼展览厅

本次展览为六厂基金会秋季项目“新经纬系列”的首展,该系列专注于纺织艺术与文化议题,通过一系列艺术展、研讨会等活动推动相关认知和技术的交流与分享。此次展览将焦点放在女性与科技的命题,展出曹斐、达拉·毕恩堡等(Dara Birnbaum)等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从多个领域和视角探讨女性对科技的关注和参与度。“亚莉雅德妮的线球”一题源于古希腊神话的隐喻,克里特岛国王的女儿亚莉雅德妮将一个线球交给忒修斯,帮助他逃出迷宫。展览由此引伸,这一主题同时也寓意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在千头万绪中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

20161119_232754_033
▲ “新经纬系列1.0:亚莉雅德妮的线球”展览海报

*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及展览信息由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家提供,具体信息以博物馆与美术馆为准,详情参见网站

本周头条 | “伊斯兰国“摧毁2900年历史亚述神庙;国际艺术修复组推出全球数据库保护文化遗产

“伊斯兰国”摧毁具有2900年历史的亚述神庙 | “伊斯兰国”摧毁具有2900年历史的亚述神庙 | 安塞姆·基弗叫停“基弗在中国”展览央美发表声明 | 白教堂将办女性摄影展“挑衅回应”特朗普当选总统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