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闻》和佳士得中国拍卖行合作主办的艺术论坛“上海美术馆的新生态与未来”于9月25日下午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举办。论坛中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Larys Frogier,上海当代艺术馆主席兼馆长龚明光、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余德耀以及《艺术新闻》主编叶滢讨论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兴建热潮。
一直以来,活跃的艺术家群落,画廊的集群性和本土拍卖行的蓬勃发展让北京成为了艺术之都。而香港也因为其优厚的免税政策,一跃成为亚洲艺术交易的中心。上海,虽然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艺术生态循环,艺术体系的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尤其在上海世博会之后,上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博物馆兴建热潮,给原有的美术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选择上海
创办于2005年的上海当代艺术馆,至今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是中国最早的私人当代艺术馆。对于为何落地上海,馆长龚明光说,“选择这里完全是机缘巧合,上海是我的故乡,总想为这里做些事情。我总觉得是上海选择了我。”
而即将在今年年底开幕的余德耀美术馆选址徐汇西岸文化走廊,创始人余德耀介绍,他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在国内寻找美术馆的馆址,也去北京看过,一直没能找到心仪的场地,但最终西岸文化走廊的规划让他“一见钟情”,“政府愿意将这样一块‘宝地’给我做美术馆是很大的一个支持,而这里也是我太太的家乡。”余德耀说。
看好未来前景
论坛中,三位馆长都对上海美术馆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馆长们一致认同的信心标准,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龚明光介绍在美术馆八年的运营中,政府一直给予支持和发展空间。余德耀也认为,徐汇区政府推进的“西岸文化走廊”项目将会让上海变成文化重镇,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三座美术馆和“东方梦工厂”项目,博物馆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虽然上海目前缺乏完整的艺术体系结构,但余德耀认为,“比如滨江在做免税区,提供仓库和艺术家工作室,现在很多艺术家搬家到全国各地,工作室是动态的。而佳士得这样的拍卖龙头进驻上海,相信不久后更多拍卖行会跟进。”艺术生态的有机循环或将在上海实现。
而去年才从法国来上海接任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一职的Larys Frogier,认为在上海做美术馆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同样拥有更多可能性。博物馆已经变成上海主推的“文化名片”,如何定位外滩美术馆、建立外滩美术馆独特的视野、吸引更多观众是他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博物馆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艺术新闻》主编叶滢提到,在文化部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中国每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到2020年将达到每25万人拥有一座,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我国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甚远。而政府的政策支持亟待完善。尤其在非营利艺术机构的注册、筹资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并不完备。
一直在博物馆建设前线的余德耀也希望政府能在税收和非营利机构的注册上给民营美术馆更宽裕的优待政策,并希望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在7月发布的上海将兴建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有何影响,余德耀提到,由于目前艺术品进口的高关税,也阻拦了收藏家以及博物馆在海外购进艺术品,对于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艺术收藏是一个障碍,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或可在一个阶段内解决艺术品进口的问题。
关于艺术品进口关税与博物馆发展的关系,叶滢提到,最近龙美术馆的创办人、藏家刘益谦在纽约以约合503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苏轼的《功甫帖》,但如果《功甫帖》回到上海,将面临1200多万人民币的进口关税,《功甫帖》入境涉及的高额关税也让其回归成为难事。
龚明光则认为无论多好的展览没有观众还是“孤芳自赏”,而在国外博物馆最大的观众人群——学生,在中国并没有被重视,应更多地鼓励学校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Larys Frogier也认同博物馆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公众的信心是最急切需要改善的。
《艺术新闻》与佳士得中国合作主办的艺术论坛“上海美术馆的新生态与未来”是佳士得中国首拍系列艺术论坛活动之一,为期三天的论坛活动还包括另外两个主题论坛“艺术市场全球化”以及“融汇东西——当中国遇上西方艺术”。
撰文/Sam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