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或训练的艺术家(也称为“素人”),他们的作品越发受到关注。而在2013年,大家对这些作品的兴趣更是爆发性增长,素人艺术作品展涌现。无论是费城美术馆展出200件邦诺威茨(Bonovitz)精彩藏品的“强大之物”(GreatandMighty Things)展览,还是伦敦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Gallery)的“另类宇宙指南”(The Alternative Guide to the Universe)展览,这些重要素人艺术家的作品展,都备受赞誉。从两个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关于新艺术的调查中可知,这些特立独行的人物,通常都与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平起平坐:卡内基国际展让约瑟夫·约克姆(Joseph Yoakum)和来自中国的郭凤仪在35位参展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而在马西米利亚诺·焦尼(Massimiliano Gioni)所策展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百科宫殿”中,数位素人艺术家的参与也让他们的艺术大放异彩。
双年展为素人艺术家提供展示舞台,被艺评人称赞为创举。但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不少素人艺术家正是由主流艺术家发掘和提携的。“我看过太多素人艺术家的简历,他们最初大艺术节与双年展都是由艺术家或艺术学生发现的。”费城“强大之物”的联合策展人安·帕西(Ann Percy)说,“艺术家会受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影响。最出名的两对例子是比尔·特雷勒(Bill Traylor)和查尔斯·香农(Charles Shannon),以及吉姆·纳特(Jim Nutt)和马丁·拉米雷斯(Martín Ramirez)。而吉姆·纳特的作品更是在芝加哥开了先河,从此素人艺术家开始影响主流艺术家。”
帕西认为,较为主流的艺术家从这些自学之才的作品中发现了独有的,或是预言性的特质。“在为邦诺威茨藏品布展时,我们给予每位艺术家各自的独立空间,因为他们的作品相互间没有关联——他们不是一个团体,也不属于任何流派或风格,”帕西说,“一切仅关于个人,而这可能正中艺术家下怀。”艺术家还喜欢材料和现成品的独创使用,而这也是经常能从素人作品中看到的。素人通常只能有什么就用什么,因为他们经常无法找到专门的艺术材料。
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热衷素人艺术。他说素人艺术提供了“一条不需要迎合艺术史的创作道路”。“艺术史对许多艺术家来讲是个问题。艺术家被艺术史刺眼的光芒所震慑,担心自己能否被纳入其中。”佩里说,素人艺术就像“成年人创作的儿童艺术,绚烂夺目”,“我喜欢素人艺术,它在不经意间将自身排除在艺术史之外,同时仍能保持精细、原创性以及庄严。它拥有无需顾及艺术规范的特权。”
拉尔夫·罗格夫(Ralph Rugoff)是“另类宇宙指南”展览的策展人,按照他的说法,素人艺术现在流行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太多作品之前被忽视,相隔多时才被发现,自然容易引起注意。”不过他也认为这种趋势是当代艺术经济繁荣所引发的反应。“金钱总是艺术界的一部分,我不想否认金钱的存在,也不想讨论它是否应该存在,”他说,“但它确实被过分重视——艺术新闻的头条总是破纪录的拍卖价。而意识中存在对无标价非卖品艺术的向往。当然,也有素人艺术博览会,但毕竟这一类作品的创作不是为了迎合市场。”
在海沃德的展览中,罗格夫让“素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参与。他认为“现在我们对素人艺术的兴趣,只是冰山一角……这个词其实是包罗万象的。希望我们可以分辨出更多领域的‘素人’,并且能看到这些‘素人’是如何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的”。撰文/BenLuke 译/张婷婷
▪ 阅读更多文章,请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艺术新闻iArt”移动客户端
▪ 新浪微博用户请关注“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获取更多即时讯息
▪ 每期《艺术新闻》印刷版随《周末画报》及《艺术界》共同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