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能量
2015年“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系列活动将于2015年11月22日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举行。本届“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关注艺术创新能量,不仅将亚洲艺术领域内的艺术家创作、展览以及艺术项目所释放出的新能量列入视野,而艺术与新媒体技术、与社会革新的互动亦是主办方希望通过奖项搭建出的平台,在更大社会范围内共同讨论的议题。
本届“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将设立9位获奖者,涵盖艺术机构、艺术计划、展览、策展人及艺术家等各个领域,并推出亚洲艺术机构特别贡献奖、亚洲艺术家特别贡献奖及艺术未来特别贡献奖三项亚洲艺术特别贡献大奖。由在亚洲艺术领域权威和影响力的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在2014-2015年度大中华区范围内进行甄选,并将于2015年11月22日颁奖晚宴上宣布最终获奖名单。
2015年度艺术展览提名名单
“中国传统艺术”单元
吴门四家系列展览
苏州博物馆
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
2012年11月5日-2013年1月5日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
2013年11月21日-2014年2月16日
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
2014年12月9日-2015年3月8日
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
2015年11月10日-2015年12月24日
2015年11月苏州博物馆以仇英特展作为自2012年起举办的吴门画派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系列学术展览的收官之作,以较高的展览质量呈现了吴门四家的艺术面貌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更与该馆的典藏展览等一同勾勒出苏州特有的文化脉络。
▲苏州博物馆吴门四家系列展览
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
2015年4月10日-2015年5月9日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是引发今年“关良热”的重要展览之一。对关良艺术价值的“再发现”在展览的研究、呈现和表达上维度丰富,展览不仅给以关良为案例的中国画出路提供了新的范本,也为中国现代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沟通与交流找到了专业而新颖的切入口。
▲ 北京画院美术馆“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中展出的关良作品《空城计》
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大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5年7月1日–2015年9月29日
台北故宫2015年推出“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大展”,梳理了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对后世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展览选择了多件范宽真迹、传承作品、继范宽之后历代画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学习范宽“雨点皴”“矾头密林”等技法的名家作品,系统地梳理了范宽风格的传续脉络。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大展”展览现场
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2015年9月20日-2016年1月15日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馆首展,“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以“百椅百态”“格物之知”“日用即道”三大版块,展出江南民间坐具100把、窗格100扇以及器具100件,展现江南地区的民间工艺。这些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不仅代表了江南文化的传统美学,也值得在瞬息万变的今天被重新审视,而其也指向着一种滋养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美学之道。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馆展“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的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单元
在创造——当代艺术在震旦震旦博物馆
2014年11月22日-2015年3月31日
这一展览由策展人乐大豆(Davide Quadrio)策划,7位参展的当代艺术家以其传统文化背景,重新诠释博物馆的空间与馆藏,参展作品与震旦博物馆的古代文物共同展出,形成纵贯古今中西的交织纬度。2013年开馆的震旦博物馆在这一展览举办之前主要以古物展示为主,“在创造——当代艺术在震旦”是该馆首个在当代艺术与古代器物之间展开对话的展览。
▲ 震旦博物馆“在创造——当代艺术在震旦”展览中邱志杰的作品《独角兽》之一
不在图像中行动
常青画廊、佩斯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5日
由艺术家孙原、彭禹和独立策展人崔灿灿共同策划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在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同时举行,29位艺术家、2个艺术机构和3个艺术小组参展。展览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尝试,着眼作品之外的艺术家生活,体现出策展人与艺术家等对不断体制化的当代艺术系统的思考。
▲展览“不在图像中行动”现场中艺术家厉槟源的作品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
中央美术馆学院美术馆、798艺术工厂
2015年1月15日-2015年3月1日
2015年1月至3月,“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798艺术工厂举办。展览以包含了艺术家的“创客”概念,展览体现出处于新技术革命时代中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思想方法、创作方式、审美控制以及分享创作的方式上已经出现的巨大变革。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展览现场
M+进行:流动的影像
香港Midtown POP、牛棚艺术村等多个场馆
2015年2月27-2015年4月26日
“M+进行:流动的影像”是M+博物馆的首个流动影像项目,一系列的专题放映及展览以香港的“移民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多元的影像作品探索了当代迁移与漂泊的现象,检视着全球化带来的剧烈变化。展览不拘于美术馆的白盒子,在香港Midtown POP、牛棚艺术村等地举行。
▲ “M+进行:流动的影像”中罗卓瑶导演作品《浮生》的截屏
“不明时区三部曲”系列展览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黄汉明:明年
2015年6年11日–2015年8月9日
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2558
2015年8月21日-2015年10月19日
梁慧圭:雨奇晴好
2015年10月30日-2016年1月3日
2015年,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顾问策展人刘秀仪策划的“不明时区三部曲”展览系列展出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泰国艺术家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及韩国艺术家梁慧圭的个人项目,探讨非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性。刘秀仪从不同于后殖民主义等固有话语的角度切入,选择以“时间性”串联起3个展览,展现三位艺术家之间的差异。
“国际艺术在中国”单元
马克·布拉德福德:树的眼泪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5年1月31日-2015年5月3日
上海外滩美术馆2015年的展览“马克·布拉德福德:树的眼泪”,展出了创作灵感源自艺术家造访上海期间见闻的《树的眼泪》等作品。通过这些创作,该展览展现了一位外国艺术家眼中的上海,也以新的角度展示了全球语境中当代艺术与地方历史之间相互交汇的可能性。
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15年6月27日-2015年8月30日
2015年6月26日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展览“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展出艺术家从1988年到现在的多件重要作品及其特别创作的《论样板戏》,使得肯特里奇与中国艺术界之间的关系从想象、误读与共鸣,发展到在北京UCCA的艺术空间里感受到的视觉、情感与智性上的直接冲击。
雨屋
余德耀美术馆
2015年9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由兰登国际创作的《雨屋》的独特之处在于:当观展者置身其中时,可自由地在滂沱大雨中穿梭、嬉戏,却不被淋湿。兰登国际为余德耀美术馆量身打造了《雨屋》的第三个版本,把原先100平方米的作品扩展到了150平方米,为历来最大面积的《雨屋》。
▲余德耀美术馆中《雨屋》的展览现场
15个房间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15年9月25日-2015年11月8日
上海龙美术馆的展览“15个房间”在2015年9月25日开幕,本次展览是“房间系列”展览的第五个版本,在为15位艺术家在专门设计建造的房间中以“人体”为媒介创作现场艺术作品。中国艺术家徐震二度参展,曹斐、胡向前、双飞艺术中心、张洹首次参与该展览计划。
▲龙美术馆“15个房间”展览现场
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5年10月23日-2015年12月21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由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美术馆策划,呈现了印度艺术家运用当代艺术语言而探索的社会、政治、环境、宗教等问题,作品在视觉也大多显出了印度宗教文化特有的宁静的精神性。
2015年度艺术计划提名
K11艺术基金会海外合作计划
由香港藏家郑志刚创立的K11艺术基金会近年展开了一系列海外合作计划,促进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艺术世界的交流。作为K11艺术基金会与巴黎东京宫2014年1月签订的3年全面深度合作计划中的首个展览,“中国内部——巨人之内”(Inside China)在2014年年底于巴黎东京宫举办。2015年6月24日,K11艺术基金会与巴黎东京宫合作的另一个项目——艺术家陈天灼的同名个展在巴黎东京宫开幕。7月下旬,K11艺术基金会又宣布将与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开为期三年的深度战略合作,在蓬皮杜中心设立中方主管,研究并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今年10月12日至10月25日,K11与伦敦当代艺术中心(ICA)又合作推出了艺术家张鼎在英国的首场个展“张鼎:龙争虎斗”。
▲巴黎东京宫的“中国内部——巨人之内”展览现场
K11艺术基金会的国内项目也在持续发酵。今年3月,K11艺术基金会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举办了艺术家程然与陈维的双个展。而在武汉,K11艺术基金会建有包括了11个创作空间的艺术村,这里的驻村项目让艺术家的作品融入到当地社区之中。
2014 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
由瑞士影像艺术收藏家皮埃尔·于贝尔与OCAT上海馆合作举办的“2014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皮埃尔·于贝尔与张培力带领的OCAT上海馆合作,把这一奖项的范畴扩展至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兴影像艺术家,更为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影像艺术的新动向。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倾向”系列展览
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发起的“新倾向”系列是针对大中华地区青年艺术家展开的持续性个展项目,是该馆对新兴的艺术实践保持长期关注的推进。这一项目在扩展当今中国新兴艺术的机构展览系统的同时,向观众集中展示当代艺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
2014年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创立的“青年策展人计划”旨在为优秀华裔青年策展人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2015年6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公布了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的优胜方案,这些方案将于今年12月在该馆实现。
华宇青年奖
2013年创立的“华宇青年奖”以发掘新锐的当代艺术家为主旨,对评选标准和过程的注重使之逐渐成为指标性评选。2014年12月22日,第二届“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公布,艺术家胡为一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全场大奖”,吴超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2015年,胡为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其在北京的首场个展“两点之间没有直线”,而吴超的“植物人唤醒计划”也得到持续的支持,并取得较大的突破。
2015年度艺术家提名
黄博志
1980年生于台湾的黄博志,其艺术创作主要探讨农业、经济、民生、消费、生产等议题,关注地区性历史、社会生态演变。“500棵柠檬树”计划是他目前的工作重点。这个艺术计划透过挪用艺术环境中各式各样的资源,将其化为更有效的工具或方法来协助农业品牌的发展。
李牧
“仇庄项目——勒维特与卢道德”是李牧在其家乡进行的一个长期介入项目。他复制并展出了10幅荷兰Van Abbe美术馆的馆藏作品,创造出让村民直面艺术作品的环境,通过艺术、知识和经验,与中国村庄建立关系,探讨彼此的相处方式和影响的可能性。
陆扬
生于1984年的艺术家陆扬善于利用包括影像、装置、动画、摄影和游戏等在内的多种媒介,探索有关生命、宗教及相关宏大议题的本质。在她的艺术实践中,生物学、神经学、医学、宗教等不同领域的元素彼此交融重组,形成独特的视角。
苗颖
中国美院新媒体艺术系的首届毕业生之一的苗颖自2007年起专注于网络艺术,她曾先后在中国、欧洲、美国以及“第二人生”在线虚拟世界中展示其录像、数字版画、艺术书、gif和互动装置作品。
杨嘉辉
杨嘉辉兼有作曲家、声音艺术及媒体艺术家几种身份。他的多个声音艺术项目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其作品《暴力边界》收集了香港边境地区隔离物的声音,将之剪贴成声音作品,再根据其誊写出符号乐谱。
张鼎
1980年生于甘肃的张鼎以个人项目为其创作的主要呈现方式。他的作品围绕着感官与意志的强度,构建了一个个荒诞而充满对抗性的场景,这些场景往往又构成深层的社会隐喻。
2015林肯年度策展人提名
崔灿灿
生于1987年的策展人崔灿灿参与策划了今年7月11日至8月11日在北京单向空间举办的“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展览。在2014年年底,崔灿灿与艺术家孙原&彭禹一同策划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展览在佩斯画廊、常青画廊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着眼于作品之外的艺术家生活,以具实验性的思路和展览策划反映了不断体制化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所出现的新的艺术方式和方向。
李振华
常驻北京及苏黎世的李振华是多媒体艺术家及制作人,身兼北京艺术实验室办人兼总监。2015年,李振华参与策划了第3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担任“集美X阿尔勒:东西方对话国际摄影季”的执行总监,并策划了3月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光映现场”单元。
刘秀仪
2015年9月中旬,OCAT深圳馆聘任刘秀仪为艺术总监兼策划部主任。刘秀仪上任后计划推出与年轻策展人有关的计划及其他研究项目。她同时也是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顾问策展人,在2015年主持策划了 “不明时区三部曲”系列展览。通过这一系列展览,刘秀仪把亚洲当代艺术当前的新景观带到了中国。
马容元
1979年生于上海的马容元现为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流动影像副策展人,近年策划了展览艺术家李杰于55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的个展“你(你)。”和“M+进行:流动的影像”等展览。“M+进行:流动的影像”是香港M+博物馆的首个流动影像项目,展览展出超过25位艺术家作品,以香港的“移民电影”为切入点,以多元的影像作品探索当代迁移与漂泊的现象,检视着全球化带来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