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位于上海闵行区七宝商务生态区核心位置的宝龙美术馆迎来了建馆三周年纪念。自开馆以来,上海宝龙美术馆已举办40余场展览,特别聚焦传统文化和亚洲当代艺术;超过500场公共教育活动,致力于将美术馆发展成为社会美育和教育的平台。
上海宝龙美术外景
三展同开,重启复苏
疫情下不减的艺术热情
今年年初因新冠疫情爆发,上海宝龙美术馆经历短暂闭馆,于3月17日向公众恢复开放。被问及疫情对美术馆造成的影响,宝龙集团董事、宝龙文化执行董事许华琳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相比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上海对疫情的控制还是相对快速且有效的。就实际来讲,上海宝龙美术馆在春节期间本就处于闭馆状态,真正因疫情而停止对外开放的时间约为四十天。相较之下,同属宝龙文化旗下的青岛宝龙美术馆因所在地区疫情反复,有约半年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和大部分美术馆及画廊的遭遇相似,因为进出口限制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准备好的国外艺术家展览和品牌跨界活动被迫搁置。对此,美术馆及时对展览安排进行了调整和替换,增加了国内艺术家的占比。
在上海的11月艺术季期间,宝龙美术馆先后推出三场不同国籍、不同年龄段、不同创作媒介和艺术风格的艺术家个展“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中国DNA:薛松2020”和“有情世界:陆平原个展”,迎接疫情下首个大规模的线下艺术集结。
上海宝龙美术馆“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展览现场
“物语”展追缅去年辞世的日本“物派(Mono-ha)”创始人和领军人物关根伸夫,从展览脉络角度而言,也是美术馆2018年韩国单色画群展的自然延伸。本次展览通过展出这位艺术大师的早期平面作品,代表作《水之神殿》、《空相》、《风景的台座》、《天空的天秤》等的雕塑作品和创作手稿及记录影片,多方位诠释关根伸夫融合东方美学、禅宗和道教哲学的独特艺术哲学和创作实践。在疫情的背景下,“物派”对物、人、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究,对物质乃至世界本身“原本状态”的极致追求,以及艺术家对自然之丰富的赞美,让观众得以从挥之不去的焦虑和压抑中暂时抽离,同时也促使人们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上海宝龙美术馆“中国DNA:薛松2020”展览现场
“中国DNA:薛松2020”主要呈现艺术家2020年创作的新作品。30多年来,薛松以火焰和灰烬为媒介,运用拼贴手段,以燃烧、解构、再建构的方法,在中国当代艺术众多个人风格中独树一帜。本次展出的新作在原有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并将宝龙美术馆场馆的特点纳入考量。例如:由100幅小作品组合拼绘而成的《龙图腾》,便是在艺术家去年于龙美术馆展出《基因组谱》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色彩素材而成。谈及疫情对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薛松告诉《艺术新闻》:“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有三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在工作室埋头创作,没有任何人打扰。那时候觉得也挺好,时间更充裕了,有时候我对这种孤独状态其实是蛮享受的。”
上海宝龙美术馆“有情世界:陆平原个展”现场
当观众甫一踏入“有情世界:陆平原个展”现场,迎面而来的暖粉色展墙和悬置展厅正中的由卡通图案串联而成的完整人体器官装置《护身符》,让人恍然觉得进入了巨大的体腔内部;缀于墙上的《天然》系列,将中药配方以艺术家选取于网络的卡通形象呈现,仿佛是药材以荒诞而直观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血肉。随着展览的深入,由易碎易坏的夹心饼干和膨化食品组成的一套巨型人体化石《不含防腐剂》在漆黑的中央展厅兀自散发着幽光,和《永远坚固》中带着自信微笑的巨型牙齿无言对峙。而当观众最终踏出黑暗、来到熟悉的纯白展厅,以孕妇肚子为原型的《无题》似乎在暗示这短暂的观展过程中也包含了一次重生。本次陆平原全新个展集中呈现艺术家近年来对无生命物体拟人化这一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展题源自丰子恺同名画作,在丰子恺原画中各物皆有情,而陆平原的拟人作品将这“有生即有情”的人文情怀结合当代语境,趣味化的探索指向的却是对生命本质和形态的思考。展出作品涵盖其代表性的故事创作、雕塑与综合装置,并且首次与音乐人和歌手合作,将音乐与装置场景融合呈现。
构建专业网络
成立宝龙美术馆艺术咨询委员会
宝龙美术馆在成立三年周年之际宣布,正式成立艺术咨询委员会,首届艺术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现代传播文化艺术平台总裁、《艺术新闻》及《艺术界》出版人曹丹,日本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社长陈建中,独立策展人、评论家冯博一,华氏文化发展创始人华雨舟,季丰轩画廊/季丰美术出版社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季玉年,《时尚芭莎》艺术板块负责人齐超,北京画院院长兼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艺术家、策展人、没顶公司创始人徐震、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应青蓝,以及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许华琳告诉《艺术新闻》,在美术馆建成前就已有成立委员会的想法,这个想法也不是宝龙美术馆所独有,几乎每一座专业且成熟的美术馆都有自己的咨询委员会。这几年随着经营和运作逐渐顺畅,宝龙美术馆希望能吸收更多行业专家和权威人士更具前瞻性、策略性和专业性的意见,于是艺术咨询委员会的筹备和组建正式提上了议程。“委员会的筹备进行了挺久,主要考量就是其中成员的组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委员会为美术馆提供更多的艺术咨询、给我们更多策展的方向、挖掘更多有潜力的艺术家,作为顾问为美术馆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意见。所以我们最终挑选的委员会成员来自艺术界不同板块,有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美术馆馆长、学院院长、艺博会负责人等等,并且不仅限于内地,也有来自香港和日本的代表。委员会成员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权威,而且这些领域与美术馆的日常运作是有大量交接的。”宝龙美术馆艺术咨询委员会计划每年将举办一到两次面对面会议,共同探讨诸如美术馆近未来的发展、当下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前景等话题,以此指导美术馆展览和相关项目的规划。
推动传统文化与亚洲当代艺术
在上海活跃且充满变化的民营美术馆生态中,许华琳在采访中提到,“我们的定位是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当代艺术,主要覆盖亚洲艺术”。
上海宝龙美术馆“书藏楼珍藏展”现场
三年间,宝龙美术馆一直持续在做的是常设展“书藏楼珍藏展”。书藏楼是宝龙美术馆创始人、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为纪念其父许书藏而命名的斋号,也是许健康家族以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经典为核心的艺术收藏之所。“珍藏展”精选书藏楼部分藏品,系统展示中国百年以来各地域、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存世精品,包括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吴湖帆《万松金阙》、张大千《巨然晴峰图》、黄胄《欢腾的草原》、傅抱石《蝶恋花》等典藏之作。
上海宝龙美术馆“书藏楼珍藏展”现场
美术馆每年对展品进行一到两次的替换和调整,以期让更多观众领略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精髓。“珍藏展是我们创办美术馆的出发点,能够坚持初衷和完善,这一点得是很值得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的。”许华琳表示。
2018年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了国内首场大规模韩国抽象美术群展“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
另外,宝龙美术馆每年坚持为观众带来亚洲重要艺术家的大型个展或群展。从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的“艺术史:40 x 40”,与之同期举行的国内首场大规模韩国抽象美术群展“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到如今的“物派:关根伸夫艺术展”或是“演绎500年西洋艺术蜕变历程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对美术馆而言,这些经典展的筹办是相当耗时耗力的,例如展品来源需与众多藏家及机构协调。在学术层面上,宝龙美术馆选择举办的经典展以中国及亚洲艺术为核心进而向国际辐射,对近现代到当代的美术体系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美术馆的定位逐渐明晰,也为艺术的传播构建知识基础,是美术馆所承担的大众美育普及等社会责任的践行。
宝龙美术馆同时坚守助力当代艺术发展的初衷,积极扶持年轻艺术家、鼓励新时代背景下的先锋艺术实践和表达,至今已举办多场颠覆传统观展体验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WAVELENGTH:出厂设置”沉浸式艺术体验大展、“MOTSE墨子:瘾瘾作乐Over and over Again”新媒体艺术全球巡展、“野生大都会”新生态艺术现场。
“这几年几个节点下来,给了我们信心继续走下去,并围绕现有的核心定位去进一步衍生美术馆的收藏和展览体系。”许华琳在分享美术馆这三年来的发展时说道。
未来:艺术产业链的联动
今年也恰逢宝龙集团成立三十周年,作为国内“商业地产+文化”发展模式的先行者,集团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文化艺术产业,并于2013年正式成立宝龙文化,目前旗下已有宝龙美术馆(青岛、上海)、书藏楼、宝龙画院、宝龙艺术中心(上海、杭州、厦门)、言午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力求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艺术产业链。据悉,全新的宝龙艺术中心计划在2021年落地珠江。
厦门宝龙艺术中心,图片来源:sohu
展望未来,许华琳表示宝龙文化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五年作出规划,不同板块有各自的侧重和目标,同时一环扣一环,任一板块的发展都有辐射渗透的可能。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宝龙美术馆,首要任务还是以艺术回馈社会、承担公众审美教育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收藏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高质量的展览、开展公共教育活动。
而属于商业运营的宝龙文化中心和言午画廊则以大众艺术消费和艺术教育为核心。许华琳提到,“疫情过后我们在推广一些年轻艺术家的时候发现藏家的反应还是很积极的,上海就不用说了,上海还会带来附近如南京、杭州这些长三角地区的一些藏家来。另外,其实厦门对文化的需求还是挺大的。以前厦门的藏家可能偏传统些,关注古董类居多,但是厦门宝龙艺术中心经营这一年多,我们逐步累积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和年轻的藏家。”
上海宝龙美术馆
回顾美术馆过去三年的发展,许华琳坦言,虽然“起步比什么都难”,但核心理念的支撑——即宝龙美术馆创始人、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所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建馆宗旨,令宝龙美术馆在上海活跃的民营当代美术馆群落中独具特色。许华琳女士表示作为一家民营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宝龙美术馆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各方的支持。采访、撰文/奚丽慧,编辑/童亚琦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宝龙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