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复星艺术中心开馆,以首展“20”打开链接世界的多元维度

Dec 23, 2016   周扬
IMG_1720IMG_1724 复星艺术中心外观

上海。12月20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与香格纳画廊推出了群展“20”,系复星首个面向公众的特别群展。以2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20件作品,回顾了香格纳画廊20年来伴随中国当代艺术成长的轨迹。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20日。

20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剧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艺术家们在其中寻求建立独特的个人语言,一如展览导言:“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受到西方影响,重心在于政治的解构和隐喻,极具批判性的话,那么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则更多显示了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增添了其本身的复杂性。”

IMG_1751 复星艺术中心展览“20”现场石青作品

20件参展作品与空间形成了巧妙关联与呼应,张鼎的大型装置《18个立方体》放置于一层开阔的展厅中,每组由人造水晶材质的货架托盘托起两块镀钛金不锈钢立方体。这件作品曾经于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K)“艺聚空间”单元展出,现场观众可在这组作品中刮磨金色镜面,而“破坏行为”也成为了作品完成的一部分,此次展出期间观众仍可继续对这件作品进行“破坏”。

IMG_1761IMG_1762 张鼎装置作品《18个立方体》在“20”展览现场

二层近600平方米的空间经过特别的动线设计,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曾梵志、丁乙、余友涵、周铁海等艺术家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徐震、朱加、胡介鸣等艺术家的多媒介实验性创作。展览全程启用了线上导览系统,在展览中心通过手机接入导览 WIFI 即可看到每件作品的文字及图片介绍,同时伴有复星基金会主席、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本人录制的音频讲解。

IMG_1732 李山《马》,1999年
IMG_1736 复星艺术中心展览“20”现场徐震作品

三层的封闭空间内则展示了杨福东完成于2011年的八屏影像装置作品《八月的二分之一》。这部影片的想法源自于立体电影,艺术家使用早期拍摄时搜集到的素材,投影到如建筑废料、旧家具、泡沫板等不同的物体上,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

除此之外,展览空间本身更是一件击节称叹的艺术品,出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圣火台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之手,由他与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s)所携手打造了这栋“会跳舞的建筑”。如帘幕般流转的“流苏”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与对面开阔的浦江江景相映生辉。赫斯维克曾表示,“我们想设计一座前所未有的建筑,一个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

IMG_1716 复星艺术中心外观

《艺术新闻》专访
王津元

– ▬ –

复星基金会主席、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Q:复星艺术中心首个面向公众的特别群展,为何与香格纳画廊合作展览“20”?

A:与香格纳画廊创始人何浦林(Lorenz Helbling)在纽约举办一场公共艺术活动时,我们聊起“20”是一个有趣的数字。在过去的20年里,复星和香格纳画廊都在成长,并见证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因此我们选择了20位香格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其中有很资深的艺术家前辈,也有年轻的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不同的艺术门类,来全面做一个展览。作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大多数是劳伦斯自己的收藏;还有部分作品是来自我朋友们的收藏。

IMG_1734 曾梵志《面具系列97 第18号》,1997年

Q:复星为何会筹建这样一座艺术中心?这样的想法是如何酝酿产生的?

A:在整个外滩金融中心(BFC)建筑群里的亮点就是复星艺术中心,其整个结构,包括装饰效果、设计都与其他建筑体有所区别,所以当时找到了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合伙人,即托赫斯维克建筑事务所(Heatherwick Studio)来设计。建筑外围金色的转动幕帘,包括中国戏台和柱子融合西方管风琴和教堂立柱的概念,让这座东西方元素交织的建筑本身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那我们把什么样的内容装到这个艺术品里面呢?其中的展览应当是国际化和公众参与程度高的,我们不希望把艺术仅仅放在博物馆或画廊里,而是希望以公众艺术的方式让大众来了解、接受、学习。例如顶楼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的“空中数字花园”(Counter Sky Garden)就是由300位上海市民参与创作的。这件作品是我们做的第一个公共艺术项目,未来,我们将以这样的想法在 BFC 范围内,或整个复星的投资版图上的产业和物业中加入更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和项目。

54c8885cb587795d8424e0f9ae5e7aa62876ae0e 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的“空中数字花园”(Counter Sky Garden)

Q:复星艺术中心提出将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现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多元文化中心,这一融合是否会体现在展览的形式和内容上?

A:我们不是卢浮宫,没有历史限定,对于展览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怀着开放的心态,融合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原样复古,不会简单去做一场传统书画展,而是要在当代的语境之中跨界与融合,建立新的叙事。

IMG_1722 复星艺术中心外观

Q:在艺术展览之外,复星艺术中心还会带来怎样的文化体验?

A:复星艺术中心已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确立合作,将在艺术中心内部或广场向公众呈现国际一流的表演节目。

Q:复星艺术中心是否会随着复星集团的海外拓展,将中国艺术带向国际?

A:这是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复星基金会的艺术项目并不限于艺术中心所在的位置,而是与复星集团的“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这一理念相契合。2013年底,复星收购了位于华尔街的摩根大通前总部,在这栋高达60层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大堂处便悬挂了三幅中国艺术家的大幅作品,包括两张丁乙 6 x 4 米的作品,以及一张刘韡的油画作品。(撰文、采访/周扬)

20

复星艺术中心|展至2017年2月20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人图片均来自复星艺术中心

除了纽约地下和直岛地中美术馆:这些“地下博物馆”也藏着艺术奇迹

纽约第二大道地下铁在2017初年开放后,晋级为新的城市“地下美术馆”,独特的地下空间让其中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奇观般的视觉享受。在世界各地,还有哪些著名的潜伏在地下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从日本直岛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展示文物考古现场的荷兰乌特勒支市 DOMunder 地下博物馆,再到将战壕防御工事改建的维克滕堡博物馆,在全球“地下博物馆”中,探秘潜伏着的视觉奇迹。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