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安静的“弥赛亚”: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将永远不再被演奏
弥赛亚(Messiah)是世界上制作最为精良的小提琴之一,自从它1716年离开安托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工作室起,就曾被包括叶赫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在内的许多艺术家演奏过。然而现在,这架小提琴却被搁置在一只玻璃盒子中,悄无声息。它被捐赠给了英国牛津的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代价是,永远不再被演奏。
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有一些不妥和哀伤。这架小提琴虽然成为了公共收藏的一部分,却已经丧失了最初的使命和意义,变成了一件仅供人顶礼膜拜的物件。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不再是一件乐器。而这样的命运也同样会发生在视觉艺术作品上。
那些最有趣味的油画、素描和雕塑,特殊而稀少,而也正是稀缺性在刺激着艺术市场。哪怕是本质上可以被复制的印刷品和照片,也会通过限制版数等人为的手段提升稀缺性,控制可供流通的数量。
小提琴是用来演奏的,同样的道理,视觉艺术应该被欣赏。很显然我买不起培根的画,也并不想争夺对这件作品的所有权,而是想要争取同这幅画相处的时间。如果你选择对这幅画加以限制,这不仅会妨碍我对这幅作品的欣赏,更会妨碍我对这位艺术家其他作品的欣赏,因为对艺术家某一件作品的理解,会映射到对其整体作品或者最重要的部分作品的理解。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绘画和雕塑作品的拥有者们,肩负了独特重要性和责任,因为他们有权力把普通观众排斥在外。你收藏的培根很可能被锁于深闺,只供亲戚朋友们欣赏;而你收藏的罗斯科(Mark Rothko)也可能被藏在银行的保险柜里——这都合法,可是这道德吗?我很怀疑。尤其是当这件不可小觑的作品乃是出自一位名家之手。
艺术家若要与其同时代的人以及此后若干代观众进行交流,就要保证公众有渠道接触到他们最优秀那部分作品。如果我们对培根、罗斯科等人的欣赏都只能建立在对他们的复制品或最不被认可的那些作品,而不是原作上,那么我们对其艺术成就的体会将会十分有限。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一定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自己所崇敬的艺术家。
把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作品深锁在私人宅邸中,不让人欣赏,是违背艺术的原本意愿的。没有哪个艺术家会希望这样的命运发生在自己的作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