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大陆,不断的战乱蚕食着自由和民族主义,却同时为浪漫主义孕育着诞生条件。这个发端于德意志文学的艺术运动很快在欧洲各国引发呼应,并在1800-1850年达到高峰。战乱使得人们对启蒙运动所勾勒出的理想化社会方案感到幻灭,而浪漫主义则是一种对理性束缚的反抗。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正在举办的展览“浪漫主义的诸世界”(Worlds of Romanticism)以170件版画、油画、素描和草图较完整地呈现了浪漫主义多种世界,尤其是其在歌德时期的德国及奥地利的两条发展线索。
▲“浪漫主义的诸世界”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的展览现场
浪漫主义的历史线索
– ▬ –
浪漫主义是发生于德国18世纪的文化运动,作为艺术运动则是出现在18世纪末欧洲大陆被战争重组的乱世中。通过历史来看,浪漫主义是一种反抗运动,反抗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和冷静,它渴望乌托邦与和平,但同时又追求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和注重情感表达的生活。浪漫主义提倡让人回归内心的向往和感受,主张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浪漫主义曾经是席卷了欧洲各个艺术领域的风潮,它作为现代绘画诞生前夜的一种启蒙,对之后的艺术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浪漫主义运动反抗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和冷静,追求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和注重情感表达的生活。
▲卡尔·布勒兴(Carl Blechen)的作品《建造魔鬼桥》
在当时的德意志地区,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两支区别甚大。一支是现在德国北部的新教艺术—自省、带有民族主义意味,代表艺术家包括卡斯帕·大卫· 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菲利普· 奥托·朗格(Phillipp Otto Runge)等。他们的绘画描绘了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风景及哥特废墟和墓地,旨在抒发对民族国家和日耳曼“自然本性”的渴望。另一支则是南方以奥地利维也纳为中心的天主教浪漫主义,试图回溯拉斐尔、丢勒以及意大利宗教改革之前的中世纪传统。尽管有所分歧,但仍有一条纽带存在于北方艺术家和拿撒勒艺术家之间,即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这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固有基因。南北方都共同沿承了古典主义艺术、中世纪装饰美学,推崇人作为独一无二的自然存在,而不是被教条束缚的理想模型。
▲ 在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生命的阶段》中,五位人物和五艘远近不同的帆船被认为是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暗示
▲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月升阿科纳》
浪漫主义注重以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强调人在大自然前所表现出的敬畏,因而很多浪漫主义艺术作品表现出欲扬先抑的悲情和庄重。当时最常见的浪漫主义绘画题材就是风景画,本次展览策展人梅兹格尔(Christof Metzger)表示:“自然一直就是被借以表达一些富含深意的哲学和神学思想的载体。在浪漫主义作品中,风景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光线制造的氛围,例如月光、尘雾、黄昏、夜晚等在古典主义里非常少见的元素,在浪漫主义绘画中却是十分显著。在北方浪漫主义流派中,弗里德里希画中的雾体现出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而南方的浪漫主义画家冯施翁德却寓言式地将白衣白胡子的老者作为雾的拟人形象。
浪漫主义画家所要表现的绝非顺遂幸福的生活。出于对时代的不满,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在民族国家独立的挫折中只能以自己的思想聊以自慰。以赛亚·伯林曾将这种精神定义为“酸葡萄”。或许吧,但是这株酸葡萄毕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浪漫主义的诸世界”还能看到这些作品
– ▬ –
▲ 约翰·亨利·福塞利(Johann Henry Fuseli)《牧羊人之梦》
▲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巨人》
▲约翰·埃万热利斯塔·舍费尔·冯莱昂哈特索夫(Johann evangelist Scheffer von Leonhardshoff)《自画像》
▲ 朱利叶斯·法伊特·汉斯·施诺尔·冯卡洛斯菲德(Julius veit Hans Schnorr von Carolsfeld)《弗里德里希·奥维贝克》
▲ 朱利叶斯·法伊特·汉斯·施诺尔·冯卡洛斯菲德(Julius veit Hans Schnorr von Carolsfeld)《亨利埃特·施诺尔·冯卡洛斯菲德》
▲ 弗德里希·奥利弗(Friedrich Olivier)《枯叶》
浪漫主义的诸世界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 展至2016年2月21日
撰文 | 李亭葳、Donald Lee
译 | 姜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