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红个展“平行世界”在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这场展览延续了喻红此前对人物题材的探索,但在画面风格上,对人体的局部的描绘代替了整体的写实,画面结构也比之前的创作更为空旷。
在佩斯北京个展开幕的当天上午,大卫·霍克尼在酒店房间接受了《艺术新闻》的专访,78岁的艺术家并无老者对于往事的沉湎,他对新事物依旧好奇,对以自己发现和改造的“观看之道”来创作,依然沉迷不已。
在众多艺术家心目中,威尼斯双年展仍然极具份量。由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s)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6日至8日举行预展,并于5月9日至11月22日对公众开放,此次主题馆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136位艺术家参加。届时,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将参加今年的主题馆展。TANC对话这四位中国艺术家,带来关于本届双年展、关于他们的参展作品的一切,同时借这4位艺术家之口,我们也得以勾勒出总策展人奥奎·恩威佐的形象。
程然近年来在创作中采用了许多影像以外的其他媒介语言,包括装置、文字、音乐、表演等。而他正在筹备的一部长片,将长达8小时甚至9小时,挑战观众的观看习惯,这部长片将于今年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首映。他正在尝试进行的创作方向以及个中的思考是什么?
作为国际艺术界最活跃的策展人之一,侯瀚如关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全球化和亚太地区城市化所带来的活力与挑战。“艺术机构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是他近年最常思考和尝试去实践的问题。
从60年代末兴起的同性恋解放运动到90年代酷儿理论的成形,再到今天酷儿艺术的多元化呈现,艺术理论家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参与了纽约酷儿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也见证了社会和艺术界对酷儿主题及酷儿艺术家愈发开放的态度转变。他提出的“非正常化的思路”也许对当今有关酷儿艺术的思辨带来启示。
由杰罗姆·桑斯策划,刘小东个展“因地制宜”在威尼斯开幕。《艺术新闻》第一时间对话刘小东,回溯他过去10年在各地生活创作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现实和艺术的理解。绘画、摄影、写作、纪录片,这些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其实只是刘小东体会现实的自然结果。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和赛努奇巴黎市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欧洲大陆最重要亚洲艺术收藏地。它们代表着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西方世界对东亚艺术的迷恋。艾力克‧列斐伏尔(Eric Lefebvre)作为吉美博物馆中国收藏、中国书画部的负责人,是欧洲中国艺术研究的重要学者,在他的《艺术新闻》专访中,中国艺术在海外的收藏起源、藏品循环和保存问题都一一清晰呈现。而今年6月他将重回赛努奇巴黎市立亚洲艺术博物,接任馆长一职。
南京四方美术馆的第三个展览“绝对收藏指南”在6月8日开幕,该馆创始人、青年收藏家陆寻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畅谈他的收藏经历、观念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