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频繁的新动作,显示了艺术家在录像语言之外,对于创作媒介的尝试与转变,而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的身份使张培力释放更多的艺术能量。
2005年,深圳OCAT正式成立,时至今日已经是10年光景。OCAT成立的10年,也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最为迅猛的10年。作为中国民营美术馆中最大的连锁品牌,其核心人物黄专又是怎么看待这个连锁美术馆品牌的发展呢?
作为“不明时区三部曲”展览系列的其中之二,展览 “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2558”8月20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不明时区三部曲”中的三位艺术家分别生于新加坡、泰国与韩国,现在则都工作和生活于欧洲和美国,但策展人刘秀仪并不想回避或者强调他们共有的亚洲属性,而是以时间性串联起三个展览。在专访中,刘秀仪谈及 “不明时区三部曲”的由来,时间性如何体现其中,以及对寇拉克里创作的看法
即将于12月19日在北美上映的《透纳先生》描述了艺术家生命中的最后25年,本片导演迈克·李说:“如果仅仅因为一些争议怀疑那件事是否发生过就不将之拍出来,那实在是无聊透顶。”
继在M+视觉文化博物馆“充气”展上的“烤猪”(作品《珠玉满堂》)后,曹斐今日又在香港的天际线上演游戏“吃豆人”,用曹斐的话来说,“我希望能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性或是一种公共的集体记忆。香港人除了看金融、看手机之外,本身就喜欢打游戏。”
去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首设“光映现场”展区,策展人为常驻北京及苏黎世的多媒体艺术家及制作人李振华。今年的“光映现场”仍由李振华策展,以7个章节呈现36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放映于香港艺术中心内的Agnès b.电影院进行,给观众带来别样的体验。
继2014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汪建伟个展“汪建伟:时间寺”之后,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确定将于2016年11月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再带来两场委约创作展览,而该计划也再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何鸿毅家族基金为何与古根海姆合作,出资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项收藏计划?这个计划将如何整理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此,我们刊发该项目2013年开启之初,古根海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接受《艺术新闻》专访的内容,再次回溯这个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的初衷和建构。
在本年度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宝马集团与巴塞尔艺术展首度联合推出名为[宝马艺术之旅](BMW Art Journey)的创新项目,支持全球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展开“创意探索”之旅,自行设计行程,踏足世界不同角落。艺术家藉着旅途上的各种体验丶交流切磋获得启发,仿佛置身流动的工作室,跨越地域界限进行研究探索,寻找新灵感,发掘新主题,构思新作品。
今年纽约亚洲周上,苏富比首次推出一个以铭物鉴品为主的拍卖,这个名为“铭昭令德”的专场由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品部主管汪涛主持。在纽约亚洲周的工作结束之后,他即将在4月履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主掌亚洲艺术部,担任中国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