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团队“明和电机”自创立以来最完整的作品展“超常识机械”于1月23日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明和电机融合了艺术与机械技术,在公司企业的“面具”之下进行跨越界限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与文艺复兴时期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实验思想遥相呼应。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明和电机“社长”土佐信道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该团体的创作方式。
美国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埃斯沃兹·凯利(Ellsworthy Kelly)于美国东岸时间12月27日过世,享年92岁。这位1973年就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个展的艺术家与亚历山大·考尔德、约翰·凯奇等众多著名艺术家为友,也曾到访布朗库西、贾科梅蒂等人的工作室并收藏了他们的作品。尽管年事已高,但凯利一直坚持创作,就在2015年,他还参与了不少展览。今年5月,他在纽约的个展开幕之前还接受了《艺术新闻》的采访,率直地畅谈他对艺术创作和当代艺术界的看法。
11月26日,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2015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HBAA)宣布该奖项最终获奖者是来自菲律宾的青年艺术家谷口玛利亚。“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宣读了谷口玛利亚的获奖理由:“她非凡、谦逊的艺术实践及她对绘画与影像的极度关注不仅突破了这些媒介的传统极限,更敏锐地呈现了画面的无限可能性。”
木木美术馆(M Woods)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展览“险怪:绘画的普世性”,展览由《艺术界》杂志主编岳鸿飞(Robin Peckham)及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办人之一雷宛萤(晚晚)策展,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几乎都是首次在内地展出。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办人、年轻藏家林瀚畅谈了他对展览“险怪”及绘画的看法,更分享了他在木木美术馆的运营及收藏线索方面的思考及未来的计划。
在9月10日开幕的上海艺术影像展,高古轩画廊带来美国知名艺术家泰伦·西蒙的作品“西印度群岛之鸟”系列,该系列将镜头对准“007”系列电女主角、武器及豪车,与作品中的文字结合,呈现了20世纪的美国的理想化身份构建。
值’85新潮30周年,亦逢香格纳画廊成立20周年,耿建翌的最新个展“2015 夏”作为成为香格纳西岸新空间的开幕展于9月8日开幕,同时发布新书《关于——耿建翌》。而今年又恰OCAT10周年,耿建翌受邀举办的个展“小桥东面”将作为1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于9月19日在OCAT深圳馆对外开放。在《艺术新闻》的访谈中,老耿以轻松的口吻谈及两次个展的创作,和持续进行的 “想象力学实验室” 工作。
在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创建十周年之际,OCAT上海馆将带来展览“回放—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作为对收藏家皮埃尔·于贝尔(Pierre Huber)与OCAT上海馆以及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渊源的回顾与致意。展览开幕之前,《艺术新闻》专访了这位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