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媛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胡晓媛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品形式包括装置、雕塑、影像、绘画等。她的创作兼具敏感和思辨,关注具体物质并质询其存在本质。胡晓媛近年作品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项目“ 沙 径 ”已于11月11日在西岸美术馆揭幕。
回归变动中的复杂自我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合策展项目“胡晓媛:沙 径 ”,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胡晓媛的创作一方面受到西方抽象艺术中极少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因一些材料的选择(如生丝、墨和宣纸等)而体现出一定的东方气韵。对于自己创作中的这种融合性,胡晓媛自述道:
地缘、物种和人文纽结在一起生成了我所有创作的土壤,也支撑起了我看似个人化的生命和生活;但其实我的“个体”和我所处的“群体”从来都是一体的两面。揭示“群体”的手段有着无限路径,不论是通过自我生存的空间(如墨、生丝、思维方式和东方的哲学),抑或通过我在智识系统内部的视野(比如我喜欢博尔赫斯,也欣赏极少主义、路易斯·布尔乔亚、保罗·策兰与维哈·塞尔敏)。而“我”,原本也是复杂且持续生长变化的融合性存在。
超越边界的“同时主义”
索尼娅·德劳内,1924年在巴黎马勒塞尔布大道的家中,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先锋派的艺术运动往往呈现出多领域齐头并进的面貌,不论是涉及绘画、诗歌和戏剧的达达主义,还是统摄造型艺术和应用艺术的包豪斯,其涉及的理念与精神均有超越边界的蓬勃力量。抽象艺术的先驱、出生于俄罗斯的法国艺术家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y,1885-1979年)无疑在这块时代画布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跟随展览“她们与抽象”来到中国的两件重磅作品《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法国小让娜的散文诗》和《电动棱镜》诞生于索尼娅致力钻研同时主义(Simultanism)艺术的早期,展现了她充满实验勇气的创作及其之于抽象艺术的重要意义。
“同时”(simultaneous)一词源于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Michel-Eugène Chevreul)在1839年提出的色彩对比原理,即同一种颜色在与不同的颜色进行并置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索尼娅与丈夫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绘画,在对立体主义的吸收和扬弃中,共同开创了同时艺术:他们抛弃了具象构图,消除了透视的纵深感,牢牢把握住画布的平面性,仅以基本色与二次色的对比排列以及几何块面的组合来塑造一种光学振动,赋予画面韵律感,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像。
2021年巴黎蓬皮杜中心“她们与抽象”展览现场 © Centre Pompidou,摄影Audrey Laurans
同时性在索尼娅的绘画实践中还意味着文字与图像的融合。在其画面内部,诗文经常作为视觉元素同时出现。展览呈现的作品之一就与诗人布莱兹·桑德拉尔(Blaise Cendrars)的诗集《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法国小让娜的散文诗》有着密切联系,她不仅曾为这位诗人创作新颖亮丽的装帧和插图,还在与诗集同名的油画上铭写诗人的名字。在她这里,文字与图像依据同时性法则结合在一起,呼应成意蕴深厚的多维整体。
抽象之下,多媒介的异质共振
胡晓媛: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合策展项目“胡晓媛:沙 径 ”,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回到媒介的问题,同理,它也只是达成思维路径的手段。我的主动性让我能清晰地用理性进行切分,同时也能驾驭感性,还加强了我整合性与抽离化的思考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也让我意识到:自由,不是空泛无边界的存在,而是在任何边界内,都能探求到无垠的可能。这些意识对“我”的影响都体现在我的创作中,不论是影像、雕塑、装置还是绘画。
画框之外,以人生践行艺术理念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特展“她们与抽象”,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
在绘画或纯艺术的探索之外,索尼娅·德劳内始终践行把艺术带入日常生活的主张,将探索色彩与形式的志业延展到了更为大众化的实用设计领域,如纺织物、服装和室内装饰设计。早在一战以前,她便开始亲手缝制由不同颜色、不同面料的布块拼接而成的被毯和衣裙。在两次大战期间,迫于生计压力,她全身心投入她的时尚生意之中,开设了成衣和家居用品店,创办了个人品牌“Simultané”(同时),设计并批量生产带有其标志性视觉语言的布料,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服饰、箱包、鞋履、伞具等,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那些前卫大胆的几何纹理与高饱和、强对比的色彩迅速抓住了当时上流社会的眼球,无论是欧洲的名流贵族,还是好莱坞的当红明星,都纷纷成为“德劳内风格”的拥趸。而在这些设计品诞生若干年之后,即便索尼娅已经关闭了她的时尚生意,她创造的美学却未从停止向社会各阶层和生活各方面继续渗透,今天的许多服装、家具或平面设计师依然会在创作中向她致敬。
索尼娅·德劳内设计的成衣,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对胡晓媛而言,抽象是对现实中产生的某个思维所做出的极致化或抽离性的探索。艺术家在创造中最终能够达到的思维深度和逻辑维度,揭示了有限边界内最大的自由可能。而在索尼娅·德劳内的漫漫人生中,艺术实践俨然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生活方式,她并不将创造力局限于架上绘画这单一的媒介,任何日常物件都能转变为她艺术语言的载体——索尼娅意义上的艺术同时性便由此体现。两位女性艺术家虽然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但其艺术理念的内核却声息相通。她们眼里的世界斑驳灿烂,其中没有形而上的艺术和实际功用的艺术之分野,不同形式与质料的创造物整合在一起,承载着她们绵延不息的先锋精神。
采访/游伊一
撰文/傅小敏
编辑/傅小敏
正在展出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特展单元
她们与抽象
Women in Abstraction
📍西岸美术馆 展厅3
2022年11月11日-2023年3月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