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印度群岛之鸟”展览现场
泰 伦· 西蒙是近几年在当代艺术界最为炙手可热的新星之一。西蒙早年求学于布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而后转学至同校的艺术符号学。她的创作涉猎摄影、文字、雕塑和行 为艺术,创作模式包含大量依托于她独有的分类研究体系之上,并继承了其家庭传统中对于文字与图像的兴趣。在专注于艺术影像的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影像展 (Photo Shanghai)中,高古轩画廊带来的正是这位美国知名女艺术家的《西印度群岛之鸟》—一组由影像、文字和图片设计交织而成的作品。
▲ 泰伦·西蒙(Taryn Simon),1975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泰伦·西蒙的创作媒介由三个均等元素构成:摄影、文字和图形设计。
在 詹姆斯· 邦德这个名字因007 系列而家喻户晓之前,还有一位同名美国鸟类学家于1936年出版了鸟类解剖学巨作《西印度群岛之鸟》。007 系列的作者伊恩· 弗莱明(Ian Fleming)正是以这位鸟类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其小说中的主角。弗莱明认为詹姆斯· 邦德这个名字似乎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是平实而不惹眼的,符合007 作为英国政府手中的一枚棋子的定义”。
高古轩画廊的Valerie Blair介绍:“泰伦·西蒙的这组作品拍摄了所有23名‘007’系列电影的女主角及其中涉及的武器、车辆,非常能反应在20世纪,美国人如何构建自身的理想身份形象”
▲ 美国鸟类学家詹姆斯·邦德于1936 年出版的《西印度群岛之鸟》
泰 伦· 西蒙的系列作品《西印度群岛之鸟》是鸟类解剖学与007 系列电影的完全融合。在创作过程中,西蒙反复研究了007 系列电影—特别是电影中涉猎的经济、人种、性别以及其他全球议题。她还借用了鸟类学家邦德笔下解剖学的结构和形式,把女性躯体、武器与豪车—这一些007 系列作品中与邦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元素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些在邦德电影中不断被重复的视觉意象,原本是西方男性传递男性气概的一种附庸,逐渐演变为一种不 断向大众文化注入经济与情感价值的途径。
▲ C.8 1969 Mercury Cougar XR7, 1969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在007 系列电影中,这位似乎永不衰老的特工坐拥着令人羡慕的高精尖武器、令人瞠目结舌的豪车,以及明艳动人的美女,而这一切就如同最为吸睛的“邦女郎”娱乐头条 一般,在不断地更替—这种更替已然成为007 系列电影的一部分。 观众们钟情于这些视觉噱头—武器、豪车与美女,既期望他们所带来的新的刺激,又满足于换汤不换药的事实。更有趣的是,这些武器、车辆与女性的排列是由梅森 旋转算法随机得出。这种随机性精妙地把这些元素从时空中抽离出来。西蒙作品中的对象仿佛是横跨在真实与虚拟之间,以此打开了一个混沌不明的空间。 这混沌空间又像是自我否定的,因为例如邦德女郎的形象是如此的固定并符号化,经过艺术家的二次抽象最终剩下的便是指向不明的空壳。
▲ A.31 Bibi Dahl (Lynn-Holly Johnson), 1981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西蒙的途径是将文字与图像完美结合,她并不是单纯地利用了文字之于图像的解释性,或是图像之于文字的描述性,而是利用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冲突性—包括空间布局甚至字体—来探讨问题。西蒙作品中这种理性辩证的思路不断地指向艺术家深厚的科学背景。她说:“科学本身馈赠给我们一种清晰的答案,而广义上的视觉传达便是将这种清晰性、确定性传达给大众。”
西蒙认为这一组作品没有清晰的指向某一种媒介——显然不能仅仅划归于单纯摄影的范畴下。这种似是而非代表了艺术家对于“错觉”的钟情,这种错觉恰恰是我们思考创新的催化剂。她说:“她希望通过某种实体去探讨抽象的概念,而不是生硬地分离出来。”
▲ A.1 Honey Ryder (Ursula Andress), 1962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对话泰伦·西蒙
– ▬ –
Q:在这个项目中,你对邦德的理解经过一次又一次重看电影之后有没有产生什么变化?
A:这些电影的旅程通过了经济、种族、性别政治、武器发展和扩散、品牌、身份、全球政治,还有在这种激进形式下的美学。它们真正成了所有这些类别的文化角色的强有力记录。有趣的是,有人告诉我,军情六处某一次看邦德电影寻求武器发展的思路,而不是周围的其他方法。也许这是不言而喻的方式:想象和幻想是第一位的。
▲ B.45 Hasselblad Camera Signature Gun, 1983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 B.32 Shark Brain Control Device, 1983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Q: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57 位女性(片中的女影星)中有10 位以种种理由—怀有身孕或是不愿改变邦德系列中的形象等等—拒绝了西蒙的邀请。当有些女演员拒绝被拍摄时,你担心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吗?是什么让你决定用空白来暗示她们的缺席的?
A:当乌苏拉· 安德丝(Ursula Andress)拒绝参加的时候,我相信这个项目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她是邦德女郎。我当时为她的形象和历史而着迷,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她在《007 之诺博士》(Dr. No)里的人物是由一位未署名的英国女人配音的,她叫Nikki Van der Zyl。乌苏拉的角色,黎蜜(Honey Ryder),是一个碎片化的创造,不得不由许多片段拼凑在一起。所以乌苏拉的缺席也算是一件幸事。我创作了一部电影,在其中Nikki 一直处于隐形的邦德世界中,她朗读着乌苏拉的角色的台本—最后变为可见。
▲ “西印度群岛之鸟”展览中泰伦·西蒙1962年的影像作品《霍尼·莱德(妮基·范·德·齐尔)》
空白肖像打乱了档案,呈现出我无法逾越的障碍。在工作中,我经常要和会遭遇困难与复杂主题的领域相关。我认为这个项目会打破那些困难。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反而难度加倍。57 个女人中的10 个都在我接触她们时拒绝成为《西印度群岛之鸟》的一部分。其中的原因包括怀孕、不想扭转她们在大众心中的虚构人物形象的记忆,还有避免和任何“邦德”定式再发生联系。
▲ C.42 2008/ Aston Martin DB5 (with continuity damage),2008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 C.43 1964 Aston Martin DB5, 2012
《西印度群岛之鸟》, 2013
装裱档案纸喷墨打印及文字
15 11 ⁄ 16 x 10 7⁄ 16 英寸, (39.8 x 26.5 cm)
Q:你如何看待这些女性肖像的呢,联系到你作品历史中的对于现实和虚构的探索?
A:我看到这些女性的肖像存在于现实和虚构之间一道奇异的空间内。或者是一个现实和虚构都消失以后的第三空间,抑或连第三空间也不是。一个邦德女郎的标志是如此顽固,常常容不下另一种现实或身份的存在。她们的姿势和服装在这种纠结的推与拉之间发挥着作用。
西印度群岛之鸟
上海艺术影像展高古轩画廊展位 | 9月11日-9月13日
撰文 | 陈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