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提问2017 | 卢杰:价值失焦,生态失血,当代艺术能绝地再生吗?

Jun 21, 2017   Mona Qian

尤伦斯男爵在今年保利春拍几乎出清了所有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尤伦斯出清自己的中国艺术收藏,以及他创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面临易手,或许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特定阶段的结束。曾经以西方收藏家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逐渐转变为中国收藏家为主。2013年以来,以私人收藏为基础建立的新一波私营美术馆相继开幕。新兴的私营美术馆一方面侧重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梳理,另一方面,则迅速地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引进海外艺术大展……在不断塑形的艺术系统中,“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以及与社会变化的张力关系,与十年前已大不一样,东西交融的艺术展览与艺术市场环境,去中心化不断失焦的讨论与研究环境,那些身处于这样的变化中的“过来人”或者亲历者,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环境的变化?

经过了三月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春季以来从香港到纽约一系列春拍、以及五到六月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雕塑计划—明斯特、巴塞尔艺术展等密集的全球艺术循环之后,我们启动了“提问2017”的系列讨论。在全球艺术网络不断延伸成为常态、数字沟通让时间差消失的现在,我们将采访多位亲历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的藏家、评论家、画廊主,让他们在身处的变化中,说出自己的看法、问题与观察。
今天,我们“提问”的是长征空间创始人卢杰。作为“长征计划”发起人和总负责人,以及北京长征空间创办人,20多年来他策划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包括发起“长征计划”并担任总策展人(2002-至今);“长征计划—延川剪纸大普查”(2004);“长征计划—唐人街”(2005);“长征计划—延安项目”(2006-至今);“长征计划—纵深800米”与“长征计划—X 后视盲区”(2004-2008);“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2008-至今)等。创立于2002年的长征空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

卢杰说自己这两年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因为我感到失望”,他说,“逐渐地,当代艺术就被呈现为我个人认为不是那样的一个东西。”围绕艺术系统的传播都在强调拍卖纪录和市场,各种的数据和点击率,关于当代艺术的讨论更多的是自拍和点赞式的,以及围绕着“事件”和“眼球”的快餐式迅速消失的展讯和口水,但是唯独缺失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和讨论。

 

123456▲  长征空间于2017年巴塞尔艺术展上的参展作品——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永生 – 隋代菩萨立像》(2014)

早在大约二十年前,他就想要打破当代艺术固定的小圈子和表面的话语,试图用只有当代艺术才能做到的方法向世界展示现代中国历史和当下的积极内容。2002年,他召集250名国内外艺术家重走长征路,沿途举办了几百个展览,同时进行民间艺术考察、艺术演出、电影放映、视觉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这个著名的“长征计划”后来在北京798艺术区落地为实体空间“长征空间”,但是卢杰清楚地将两者区别开来。“长征空间是生产关系,关于艺术与资本、社会之间的联系。而长征计划的核心是一种历史观。”他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说。

sdfgh▲  长征空间于2017年巴塞尔艺术展上的参展作品——陈天灼《亲爱的》(2016)

 

“长征计划”在之后几年还有新项目的延续,比如2010年“胡志明小道”、2011-2012年的“根茎论坛”,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胜天作业”(暂定名)。都把艺术文化与社会多个层面的历史勾连在一起。

他戏称这两年的很多艺术类新媒体,为了点击率都能总结出一套百试不爽的模板来:标题要吸引眼球,开头两段话一定是轻松调侃,再加一个 GIF 动图表情。“Can we be more serious?”他质疑大家能不能更严肃些。因此,对“2017年的世界究竟会怎样”这个问题,他有自己的话想说。

《艺术新闻》专访

卢杰

– ▬ –

2345678i▲ 北京长征空间创办人卢杰

Q:您对过去几年以来艺术环境的变化有着怎样的观察和体会?

A:我的亲身体验就是,过去这些年,我们不断地在用功能化的消费主义方式历史化我们自身。艺术界的腔调越来越统一,肌理越来越单薄,路越走越窄。在这个过程里人们谈论价格而不谈论价值,谈论硬件而不谈论情境,谈论展览而不谈论策展,甚至有市场才是艺术史的真正书写者的鲁莽说辞,这些围绕着中国当代艺术系统的数据和标签,我觉得始终都有一种似是而非的困境。如果这一切的前提是分享和平红利条件下的“庆典”,一种自我历史化,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和历史终结论幻觉下的利益分配而已。这个风险就是当代艺术失去了它的激进和提出问题的本质,那么就是滞后于历史发展的反映论和修正主义了,其实社会不是这样,世界也不是这样的,艺术更不应该是这么被认知和展示的。所以在2017年,一切问题都摆在桌面上了。

sdfghjkj.▲ “长征——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 全程地图,1999年策划、2002年起在中国实施至今的”长征计划”是一个由卢杰和邱志杰策划的综合多平台的国际艺术计划,在重走长征路的行程中进行一系列视觉创作和展示,是历史、政治、地理、艺术语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aesrgdtyh▲ 隋建国作品《马克思在中国》于长征事件“行走中的雕塑展”中的漂流展示。实施于“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的第2站江西井冈山。

Q:这些问题具体是什么?

A: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失语和不在场,进入严重的孤立和封闭自足状态,注意我说的是自足,而不是自主。2015年我有幸去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六十周年研讨会。前五届和今年这届总共分成六组,由每一届的策展人邀请其他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们在一起讨论,回顾了艺术走过的近二十年的历程。我跟汪建伟参加的1997年那届文献展的讨论,策展人凯瑟琳·大卫邀请来自中国的两个人对话,企图把中国情境带进这个全球对话关系中。经过那几天我有个很深的感受,虽然西方中心主义已经用后殖民和文化多元主义的话语和政治正确式的资源分配和关于“特殊性”的政治经济学变体和化整为零了,但它还是清晰地认识到危机,具体表现在国际政治、移民、文化冲突、西方左派的危机、代议制政治和管理方式的危机,但是这个所谓的“国际”至少还是把不同知识系统和视觉经验,把整个世界并置在一起看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与这些对话、思考之间是完全脱节的。世界再也不是独立、隔绝的系统,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人权、环境等各方面在国际语境中所发生的能量和参与的程度,和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孤立现象对比鲜明

Q:为什么单单艺术是这样?

A:这就是需要我们反复提问的。这非常复杂,它跟中国的艺术教育、体制各方面都非常有关系,核心问题是艺术史研究,艺术批评与策展实践的缺失实在是太严重了。举例来说,在欧美已经有整整二十年左右,视觉艺术跑在很前面,成为一个非常活态的、有能量的生产关系。文学、哲学、文化研究,甚至研究技术、媒介、科技的很多人都到艺术这一块来取资源和对接,带来艺术学科本身没有的开放和跨越。在中国却好像是只要一到当代艺术,言说、思辨就非常的保守。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市场有强烈的自我殖民的轻薄,所谓的国际化,就是在表皮上舀一勺,贴个面膜,出个数据。做个大牌的艺术家或者奇观式的展览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前瞻性不是可以投射或拿来再现的,而是产出的。失去了语境,过度的展示和喧哗是在扁平化当代艺术的条件,使整个生态失血

sedrtfgyhuj▲ 由卢杰创办的为时两年的长征计划 “胡志明小道”于2009年7月启动。其以艺术为出发点和实践工具,不局限于孤立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意识形态场域。来自中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以及国际思想界和艺术界人士共同审视历史和当下的共通性,以及基于这种共通性所散发开的多种立场和观点。
srdtfghjkl▲ 长征计划 “胡志明小道”,参与艺术家正在进行对话

Q:那么,您认为2017年的当代艺术会有什么不同?

A:在2017年,整个艺术的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一定会裂变和矛盾化,到2018年就会具体表现出来。大的条件是全球政治经济的剧变,具体的是长期被量化的艺术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会展开它的褶皱,至少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人们还在热议文献展和威尼斯,展示系统的无效性会明显被感知到。今年纽约古根海姆的中国艺术大展对认识中国当代艺术历程会提供不同的经验,这样的研究型的项目会使当代艺术的言说方式回到严肃的过程而不是历史决定论。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艺术都会绝地再生,历史的节点会在不同空间被打开,目前在伦敦和纽约进行中的关于十月革命和俄罗斯前卫艺术的回顾展就是个典型案例,艺术的媒介方式一定会革命性地突围。

今天的特朗普主义,与当年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的保守势力抬头如出一辙。回顾八十年代的政经格局,再分析艺术生态当时的变异,需要理解这个时间节点,理清全球资本主义在当时的格局、保守派怎样操控一切、与冷战之间的关系,艺术资源的调拨分配、文化策略的改变都受到整体格局的影响。因为那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艺术才作出了巨大的反应,有了很多新的实践,对历史又有了新的书写。我们今天很多被认为是陈词滥调的东西当年应运而生都是新鲜事物,比如艺术运动与自我组织、独立策展和双年展的发展、去中心、艺术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身份政治,视觉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元、极具挑战性的全球艺术实践,然后才有那些至关重要的国际展览、策展人、策展实践和艺术实践和作品。同时,在那个过程中有了对艺术和社会非常具体、系统和完整的批判,比如艺术的精英主义、收藏的权力、文化与资本。所以,如果回头看看美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目前在欧洲、拉美在进行什么样的讨论和实践,我们就可以想像,从今年开始一定会有很多事件、很多人、很多展览、很多艺术机构做出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创作,当然这又会是一个十年的过程。而在中国,从2006年市场的繁荣一直到今天,十年来我们沉浸其中、投入在做的事情现在需要被敲打、拷问。

werdfghj▲ 2010年9月,由长征计划发起,福特基金会资助,以多家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机构为基础,联合文化、教育相关政府机构及企业界、学术界、公益界、艺术界、媒体人士共同举办的“根茎论坛”项目启动。其目的是加强中国本土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打造中国首个以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为核心的论坛活动,推动相关议题的社会讨论。
wet6yt7uiyuoi▲ 长征计划“根茎论坛”项目活动现场

Q:您刚刚说的历史的转折,从这两年开始西方开始有一些转变,但反映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界是不是还要一段时间?

A:中国艺术界的思辨和创造从未停止,只是遮蔽它的外部力量太强大,现在从业者和艺术真正有关的人的比例之低是令人发指的,我目睹了一个全力以赴在简化艺术的认识的十年过程。如果是以获利、传销为目的那就要简化才有效,但是艺术本体在这个过程里失效了。2017年是一个带出问题的时代。

Q:艺术的影响力到底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面是增加了还是变小了?

A:全人类一定会共同——“共同”这个字非常重要,不可能是割裂的——走进一个新时代去重新思考、历练和实践我们的历史观和对艺术的理解。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对艺术的认知系统和创造系统一定会有重新的格局,这是我的观点。艺术家要很真诚、很深入、很长期、很能动的去挑起、参与、介入,才会在历史里面发生作用并留下来。(采访、撰文/Mona Qian)

*本文图片均由长征空间提供

三影堂成立10年时,他们以怎样的视野回顾中国当代摄影40年

从70年代至今,摄影所记录下的中国社会变迁远比听起来要丰富。6月28日,由巫鸿担任策展人的“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三影堂10周年特展”在草场地艺术区三影堂艺术中心开幕,呈现从“四月影会”到80年代的实验摄影再到现在,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历史。分为“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与“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年至今)”四个部分,展览所呈现的摄影的改变,也正是中国历史及社会情境的变化。成立十年之际,三影堂创始人荣荣和映里接受了《艺术新闻》专访,分享亲历这段历史的感受与观察到的变化。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