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乔美兰:如何在数字时代去探讨文化多样性

Jan 18, 2017   王婧思

1月18日,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举行交接仪式,向中国归还一对中国古建筑木雕、一件鱼龙化石和一件三迭纪鱼骨化石。 2015年1月,加拿大文化遗产部曾联繫中国驻加使馆,告知查扣了其中的古建筑木雕,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确定该文物为19世纪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佛寺常见的建筑构件。

Joly

▲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长乔美兰 (Mélanie Joly) 

作为12年来加拿大首位访问中国的文化遗产部长,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长乔美兰(Mélanie Joly) 于今年1月初到访中国。中国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于1月11日与乔美兰进行会晤时,双方就归还中国流失文物、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刘玉珠表示,此次流失文物返还为中加合作打击文物走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双方在这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在乔美兰访华期间,她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分享了她对于数字时代中,如何进行文物保护、美术馆合作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以及举措。

Q此行是12年来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首次造访中国,这次的来访希望促成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实现哪方面的推进与合作?

A:这次来到中国是跟随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在2016年的访华之行,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加拿大与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我们的创意文化产业所生产的内容质量都很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对双方都可以有所推进。

我们希望在文化艺术领域达成的合作涉及很多方面。最近的一个具体例子,是2016年9月两国政府刚签署了加拿大和中国联合拍摄电影的协议,希望共同创造有价值的新电影。这一次,我们希望合作的层面可以更上一层楼,包含进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博物馆、视觉艺术、行为艺术和表演、新媒体、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

Q你此行接触了一些中国从事互联网、数字方面的视觉艺术家,为何会如此关注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又希望和这些艺术家建立怎样的合作?

A:我很看重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这基于不同的原因。首先,我们身处数字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迭起,人们也在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和兴起的新概念,政府的政策也需要从这种新语境下的现实出发。另外,我认为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有非常大的潜力,它们为人们表现和传递观念提供了新的形态。另一方面,加拿大的艺术家们和文化公司在这一领域都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特别是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加拿大在这方面是世界领先的。

这一次造访中国数字艺术和新媒体领域的艺术家,只是很多次访问中的第一站。与我同行的有加拿大在这方面的重要人才,包括电影和创意科技公司的CEO和总裁、博物馆工作人员,同时我们也对接了一些中国在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大家在一起探讨、规划出清晰的合作方案并建立起更强的纽带。

▲用「放大鏡」觀賞壁畫細節 敦煌研究院數字化中心供圖

▲观众在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用“放大镜”观赏敦煌壁画细节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数字化中心

Q2016年,你专门成立了专家咨询小组,以辅助文化遗产部寻求数字领域的创新开发,合作模式是怎样的?目前进度如何?

A准确来说,专家咨询小组并不仅局限于拓宽数字领域的创新开发,而是力图探索在数字时代,加拿大内容有哪些更好的创造和输出方式,政府又何以凭借与时俱进的渠道和新政策给予支持。加拿大可以算是数字时代去探讨文化多样性的最早的国家之一,这个专家咨询小组就在帮助我们实现更深入的探讨。去年12月我访问了巴黎,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这个话题开展了讨论,接下来我还会围绕数字平台相关的论题进行探讨。

Q新技术已经渗透进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博物馆等许多领域。能否介绍几个加拿大的新技术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例子?

A我们在开创一种新的展览形式,以交互媒介、全息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去展现文物和艺术作品,带来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体验。我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抱有共同的期待,希望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去参观和体验博物馆,相信这种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展览形式将会有很大的前景和潜力——这是我们在加拿大试验这种新型展览形态的原因,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感兴趣跟中国的一些机构合作——我们希望创造真正属于“21世纪的新博物馆”。

Q能否列举几个加拿大想要与之建立合作的中国博物馆或相关机构?

A加拿大的科技博物馆(Canada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已经和上海科技馆有一些讨论了,讨论内容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展览和参观模式。我刚见到了首都博物馆的馆长和其他一些中国的博物馆和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我们也在寻找更多的沟通与合作机会。

CANADA-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

▲加拿大科技博物馆(Canada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Q在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加强加拿大内容的生产和国际输出?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方面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首先作为政府部门,我们需要先在相关政策方面下功夫,支持和保障内容的生产。在国际输出上,我们希望跟不同国家建立合作,去宣传自己的内容和创造,中国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实现社会联结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理解彼此、相互包容、实现更有效的交流的通道。

互联网不是威胁,而是机会。并且我们把它看作非常难得而重要的机会,因此全方面进行政策调整,更着力去推广加拿大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这也是为何我们把这样的传播推进到国际的层面,和尽可能多的国家去探讨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互联网所蕴含的可能性和影响。

Q数字化的文化遗迹、虚拟博物馆等是否会取代现实中的内容?为什么?

A: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体验着周边的环境,无论虚拟还是现实,都只是千万种方式之一。因此,我并不认为虚拟博物馆和数字化的文化遗迹会取代现实中的内容,反而,人们会希望寻求一个将二者结合的方式。所以像刚才所说,我们在思考新的展览方式、去创造“21世纪的新博物馆”,这些都是为了结合二者所做出的努力,不过具体要怎样设计和操作,其实全都在我们自己。

Q:为了实现新技术与传统现实之间的结合与平衡,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可以给予怎样的支持?

A:从资金上,一方面是去支持新的展览形式的开发和实践,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各个博物馆在自己的空间内去尝试新的展览形态。关于二者怎样结合,我认为加拿大科技博物馆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他们会为展陈的物品设计相关的一款电子游戏,把它们放在一起,观众可以随时参与游戏,或者通过全息技术去呈现展览叙事中所提及的人物故事,诸如此类,这些都启发着我们的展览可以往怎样的方向发展。

尽管时代和信息都瞬息万变,但人们本身想要了解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这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去了解,人们会做出行动去保护和回溯传统。拿中国的文化遗产来说,中国人自然会关注自己的传统精神,而整个世界也都在关心怎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精神文明的遗产是共同的。在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我们要如何讲述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人们又以何种方式去接受这样的阐述,交互媒介、全息技术、实景展览等等都是传播的方式,但传承的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部分。

撰文、采访 | 王婧思

编辑 | TANC

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从《血缘的历史》看那一代中国艺术家的个体命运与时代际遇

1996年,张晓刚“大家庭”风格告一段落,搬入北京工作室,吕澎的新书以这一年份为重要历史节点,对张晓刚的成长过程、艺术历程进行了一次多维的叙事和解剖,作为媒体眼中“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样本”,这本《血缘的历史: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记述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私密故事,也书写了一代人的历史命运。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