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西方到中国,摄影收藏的东西维度

Oct 08,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专访靳宏伟

 – ▬ –

IMG_3038

靳宏伟

 曾任战地摄影师、《上海画报》摄影编辑
中国大陆在美国取得摄影硕士的第一人
摄影作品收藏家
西帕图片新闻社(SIPA)最大股东

靳宏伟生于1956年9月,是世界华人最大摄影作品收藏家。1989年,他赴美留学,于1992年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硕士学位,是中国大陆在美国取得摄影硕士的第一人。靳宏伟至今已收藏有300余张照片原作,并在中华世纪坛、北京摄影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地举办过展览。2013年3月,靳宏伟和他的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的西帕图片新闻社(SIPA Press)。2015年3月,靳宏伟在草场地艺术区开设了希帕画廊(CIPA)。

Q:您的收藏当中不同门类的占比大概是怎样的?在继续收藏的过程中,你会在哪个方面会更为着力呢?

A:西方大师占的比例最大,应该是在4/5以上。从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到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南·格尔丁(Nan Goldin)都有。1/5是中国当代的,我是从2013年开始这方面的收藏。目前中国前10的摄影师,包括海波、王庆松、杨福东、邱志杰等,约占到我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的1/3左右,2/3是新兴的年轻摄影师,比如王宁德、刘勃麟等。从收入的回报和稳定性来讲,前10艺术家的作品比较稳妥,但不一定能买得到,所以在收藏时我会优先考虑。但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能带来的兴奋却是难得的。

IMG_3039▲ 杨福东《黄小姐昨夜在M餐厅1号》,2006年

IMG_3040▲ 邱志杰《1994“纹身”2号》

Q:你是否会因为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而收藏一些艺术家作品,例如辛迪·舍曼?

A:会。但占比不多,辛迪·舍曼是我喜欢的艺术家,但她的东西太贵了。辛迪·舍曼1979年时照片才1000美元一张,现在最便宜的我看到大概18万-20万美元一张。布罗德美术馆(The Broad Museum)目前收藏了最多的辛迪·舍曼的作品,他们是从80年代开始收藏其作品的。不过他也曾表示,如果现在让他收藏辛迪·舍曼,他也收藏不起。你便可知道这个价格的涨幅有多厉害了。辛迪·舍曼在摄影史上是属于非常特殊的现象,一是自身的东西比较厉害,二是因为她是犹太人,犹太人对影像的认同、对历史的沿袭,是和其他民族非常不一样的。

Q:除了西方和中国的收藏之外,日本摄影师在你的收藏序列中有占比吗?

A:日本的摄影师在我的收藏占比里很小,因为我的收藏、购买、采购主要来源是美国和欧洲。但像杉本博司、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艺术家作品我都有少量收藏。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个艺术家的东西不错但流通量特别大的情况下,我就会打住,这是我的一个收藏原则。

Q:你曾经举办“原作100”展览,并巡回多地,为什么会在2015年时你会开设CIPA画廊,而不是成立私人美术馆呢?

A:最开始开设画廊的初衷是为了存储我的藏品,刚好朋友在草场地有这样的空间,我觉得挺适合的就开设了画廊。我以前曾经说过,以后要把我所有的藏品捐给美国的博物馆,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摄影博物馆,原因有两个:投入的精力会很大,第二,现在中国的成本这么高,要花钱去买地,再跟政府谈,这个时间投入也很大。不过如果说有特别合适的机会,有人邀请我去做这么一个事也是有可能。

IMG_3041▲ 靳宏伟个人收藏作品展现场,照片来源:SCôP

Q:你是怎么看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摄影的收藏市场?

A:严格讲,当代艺术摄影收藏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主要涉及两个问题:首先,人们会对价格有疑问,到底值不值这个钱,作品限量是否能保障;其次,当代艺术摄影价格太高。目前,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家能纳入世界主流收藏体系的,不超过10个人,他们作品价格非常贵。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我看到王宁德《有形之光》系列的一张,价格要5万美元。不过,我本人看待事物都比较积极,美国摄影收藏市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相比来说中国市场现在发展得很快,资本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观念的问题,也就是说让大家觉得当代艺术摄影是值得收藏的。

IMG_3042.JPG
▲ 王宁德《有形之光——浮萍》,2013年,图片来源:站台中国

 

专访理查德与艾伦·桑德夫妇

 – ▬ –

IMG_3043

理查德与艾伦·桑德夫妇

Richard & Ellen Sandor

旧金山著名藏家夫妇

经济学家理查德被称为“期货之父”
艺术家艾伦发明有专利PHSColograms

理查德与艾伦·桑德夫妇(Richard & Ellen Sandor)是旧金山的著名藏家。他们收藏摄影和素人艺术已经超过30年。理查德·桑德是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被称为“期货之父”。 而艾伦是一名艺术家。1983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School of the ArtInstitute)的艾伦·桑德(Ellen Sandor)开始使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PHSColograms进行2D图像的3D雕塑转制。这项技术结合了摄影、全息投影、雕塑和电脑绘图技术。如今,桑德夫妇的收藏已经包括超过1600件作品。这些藏品充斥着他们宽阔住宅的角落。两人相识时,发现血液中流淌着同样的收藏基因。艾伦曾在接受Art &Antiques杂志采访时表示:“我知道我会致力于发展摄影的未来,因此我向丈夫建议,他的收藏应该聚焦在摄影史上经典作品。”两人的1800多件藏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进行过展出。

IMG_3044▲ 芝加哥art(n)工作室中的PHSColograms全景,摄影:James Prinz

Q:你们如何开始收藏,主要收藏什么?你们现在还在继续增加收藏量吗?

EA:我们开始收藏的时候,理查德在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上本科,而我已经任教了。我们那时收藏平版印刷和绘画。搬到芝加哥之后,1975年我在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简称SAIC)拿到了硕士学位,理查德和我开始对摄影感兴趣,1978年也开始收藏摄影。1980年代我把我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拿到画廊展览,理查德则开始着手后现代主义的藏品。之后我们开始收藏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谢莉·勒维恩(Sherry Levine)和劳瑞·西蒙斯(Laurie Simmons)的作品。

我们收藏摄影、雕塑和素人艺术已经超过40年了,2500件作品囊括了从1840年到现在的不同时期。我们的收藏以摄影为亮点,以绘画、素描、雕塑和新媒体艺术为补充,聚焦于收藏当中的重大主题,例如19和20世纪大师人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巴黎、美国西部、好莱坞肖像和超现实主义。

IMG_3045.JPG▲ 曼·雷《格特鲁德· 斯泰因与毕加索肖像》,1922年,图片来源:sandor-collection.com

收藏中有许多独特的配对,力图让广泛的媒介互相关联并置:威康·埃德蒙森(William Edmonson)制作的鹰翼殉葬雕塑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拍摄的埃德蒙森肖像一同展览;而与奥古斯丁·罗丹(Auguste Rodin)的巴尔扎克雕塑一起展览的,是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的凹版印刷和曼·雷(Man Ray)拍摄的摆着巴尔扎克姿势的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肖像。除此之外还有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Cameron)、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詹姆斯·范德齐(James VanDerZee)、辛迪·舍曼和卡拉·沃克(Kara Walker)等摄影师的收藏。最近我们还购入了Manish Nai、Theater Gates、乔治·卡尔森(George Carlson)和费利佩·卡斯塔内达(Felipe Castaneda)等人的雕塑作品;以及约翰·杰拉德(John Gerrard)、克劳迪娅·哈特(Claudia Hart)、费尔南多·奥雷拉纳(Fernando Orellana)和格里高利·斯科特(Gregory Scott)的新媒体装置。我还打算增添新的新媒体作品,尽管这有难度。

IMG_3046
▲ 罗丹《巴尔扎克像》与曼·雷《弗朗西斯·皮卡比亚肖像》,图片来源:sandor-collection.com

RA:我们的收藏同时反映了我们私人的和职业的趣味。我们对中国很感兴趣。我们从2006年开始收藏中国当代摄影。大约75件作品来自中国艺术家,包括荣荣、赵亮、阿斗、曾翰和姚璐。2006年我们参观了百年映像摄影画廊,2007年参观了三影堂,这对我们了解中国杰出的年轻摄影师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的摄影艺术正在蓬勃发展当中。

Q:你们自身作为艺术家,是否对于摄影收藏和新媒体艺术有着独特的眼光呢?

EA:在我们的收藏当中加入摄影作品是相对容易而颇具创新的。但是新媒体艺术并非如此。收藏装置作品并不容易。要对装置进行维护工作也是一种挑战。但我怀着热情深刻地相信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IMG_3047▲ 比尔·布兰特《酒吧一景》,1930年代,图片来源:sandor-collection.com

Q:现在你们有和博物馆合作进行展览吗?

EA:我被选中参加费米实验室(Fermilab)的2016年驻地艺术家项目,12月2日开始到2017年3月会有一个个展,也是对公众开放的。

Q:你们是否曾为市场利益而收藏作品?还是说你们更注重较不知名的艺术家,看重他们的潜力?你们是否曾为收藏设立明确的目标?

RA:我们购入艺术品一直都是凭借自己的品味,从不把收藏看作投资手段。我们都是1950到1960年代长大的一辈人,认同影像和摄影就是我们的媒介。当代生活吸收了影像、摄影和虚拟现实的许多元素,许多事物随着时代变迁都在迅速变化。在摄影当中,艺术和科技是不可分离的。我们的摄影从盐、蛋白、银、铂金等材质发展到1930年代的一系列彩色印刷技术,今天走到了数码时代。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眼光的结合,我们觉得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IMG_3048▲ 桑德夫妇的起居室,摄影:James Prinz

Q:作为艺术媒体,摄影比许多其他手段更易于上手。我们也想听听你们对于“每个人都是摄影师”的意见。

EA:我相信,大众媒体无所不包的特质能够让每个人都成为摄影师。这只会增强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价值。

Q:那么,随着摄影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收藏家”的想法也随之出现,您对此有何思考?

RA:我们坚定地认为,购入摄影作品或任何美术作品,应该是为了满足视觉或智力上的需求。作品可以是民间的摄影或美术。这取决于个体的品味。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收藏活动。但娱乐或兴趣应当是在金钱驱使之上的收藏核心。

 

采访 | 陆晓凡、徐丹羽

编辑 | TANC

乔美兰:如何在数字时代去探讨文化多样性

1月18日,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举行交接仪式,向中国归还一对中国古建筑木雕、一件鱼龙化石和一件三迭纪鱼骨化石。 2015年1月,加拿大文化遗产部曾联繫中国驻加使馆,告知查扣了其中的古建筑木雕,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确定该文物为19世纪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佛寺常见的建筑构件。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