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名为《画家的秘诀》(The Recipe for a Painter)的视频记录了周英华的创作过程。(视频来源:UCCA)
周英华作品: Asia’s Island in the sky
1月23日“麒派画家周英华”展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分为三部分,展出了周英华2012年重拾画笔后的创作成果,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埃德·拉斯查(Ed Ruscha)、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等当代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朋友们为其创作的肖像画,及有关父亲周信芳的文献资料。本次展览是他作为艺术家在中国大陆的初次登场。
周英华与家人合影。左起:周少麟、周采藻、周英华、周信芳、周采芹、周采蕴
周英华1938年生于上海,是京剧名家周信芳之子,12岁时被母亲送往英国。1960年代从中央圣马丁毕业后参与过一些展览,不久转行餐饮业,开设著名的高级中餐厅Mr. Chow。成功的餐饮事业、与欧美各界名流的密切交往和多次参与好莱坞电影拍摄使他一直受到极大关注。两年半前,周英华重新开始绘画创作。
周英华说:“我的艺术就是拼贴。不仅是艺术,我的餐厅也是一种拼贴,我中国餐馆中用意大利侍者,把正宗中国菜放在银色餐盘上。我是拼贴者”。这位上海京剧名家的后人离开中国到伦敦接受艺术教育时,正好是“摇摆的六零年代”,不可避免地受到超现实主义、战后欧洲抽象表现主义以及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等的影响。
周英华作品:Remembering 1781 At Sea
重新开始绘画后,他也把自己的艺术定义为一种拼贴。画面上海绵、鸡蛋、手套等材料的拼贴混合。他直言,画中海绵的使用也可以看作源自伊夫·克莱因(Yve Klein)的影响,“我不会说因为伊夫·克莱因用过海绵,我就不可以用。我用手套,很多超现实主义画家都使用手的意象。这是与20世纪各种艺术的对话,也是向那些艺术家们致敬。”提到在多幅作品中出现的鸡蛋,周英华说:“我的材料很感性,或者说很sexy,所以我选择鸡蛋。鸡蛋是很有象征性的。我用了多层鸡蛋清,也许几百年后就会掉落,但是谁在乎呢?”
周英华被称为“表现主义画家”。他本人对“表现主义”这种说法没有否定,但绕过了流派的问题,并说:“我父亲的艺术就是’表现的’,而艺术追求的就是表现,这种表现的基因遗传到我的身上。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忠于理想和自己的时代。”
《弗里斯科·王与劳伦佐·王及野人周英华》,彼得·布莱克, 1966年
1966年,他委托波普艺术家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为餐厅创作画作,以使餐厅更具国际性,更有当代氛围,同时又能反映种族偏见的问题。布莱克画了周英华的肖像,而整个作品最后成了混合日本、中国等各种东方元素的大杂烩。周英华把这幅有着各种象征符号的作品挂在餐厅里,“我希望大家知道这就是一种种族主义”。“我没有让他画肖像,但是他画了。后来大卫·霍克尼也画了我的肖像,我想,那我就收藏肖像吧。”周英华肖像收藏由此开始。
《洛杉矶周先生》,埃德·拉斯查,1973年
拉斯查这幅文字绘画的材料几乎都是烹饪材料,其中包括有蚝油、紫甘蓝、黄豆酱、红豆、红甜菜和椰奶。
《周信芳》,埃德·拉斯查, 1982年
这幅作品是拉斯查受周英华委托创作的周信芳“肖像”。
《肖像》,让-米歇尔·巴斯奎亚, 1985年
巴斯奎亚和周英华关系十分密切。周英华说:“我和让-米歇尔都对种族问题感到愤怒,但他要比我更愤怒。尽管这幅作品虽然十分强烈,但在我看来,却是温柔的,充满了朋友间的爱。”
《面条碗里的青虾周先生》,基斯·哈林, 1986年
“基斯·哈林(Keith Haring)画我的肖像可能是哈林最有力的作品。”这幅作品灵感来源于Mr. Chow餐厅招牌菜:青虾。“有些艺术家会让你坐上几小时来画肖像,但哈林没有让我正儿八经地坐着,而是直接拍了张宝丽来照片就去创作。”
《肖像》,安迪·沃霍尔,1985年
“安迪很幽默,也极有才华。我跟他说,我不要色彩,但是要有很多钻石粉。”这幅作品是安迪·沃霍尔创作晚期的作品,画面闪闪发光,与沃霍尔其他80年代作品一样有明显的商业气息。采访、撰文 /吴亦飞、黄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