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上海西岸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展览“目:中国境象”(Chine: une nouvelle génération d’artistes)开幕,展览呈现了21位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该展览是蓬皮杜艺术中心继2003年举办“间: 那么, 中国呢? ”(Alors, la chine?)以来,时隔20年再次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群展。本期播客的参与者仇晓飞是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之一,另一位嘉宾贺婧是《艺术界/LEAP》法文版主编,主持人叶滢邀请两位参与这期播客,从这次展览谈开去,一路谈到新一代华人艺术家所展示的非群体面貌的缘由,文化相遇中的“差异”与“相通”,以及在流动中栖居的现实。
2024年第12届德国国家美术馆奖(Preis der Nationalgalerie)首次同时颁发给四位活跃在柏林的艺术家,其中,潘岱静为首次获得此奖的中国艺术家。同年间,她于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举办个展“Mute”,新作《After Fugue》目前正在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Hamburger Bahnhof-Museum für Gegenwart-Berlin)国家美术馆奖联合展览中展出。本月,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宣布潘岱静入围第三届希克奖(Sigg Prize),将于2025年9月在M+“希克奖2025”展览中展出其作品。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毫无缝制经验的徐道获(Do Ho Suh)买下了一台二手缝纫机。自此,他开始用可折叠携带的半透明布料在世界各地重现了无数个被其称之为“家”的软建筑。这些居所的原型或曾是他长期生活的公寓和工作室,或属于来自迥异文化背景的他人,或以一种普遍的形态矗立着,向观者发出了与其他身体、与建筑自身结构以及与美术馆这一更大的建筑结构之间的交互邀请—请观察,也请被观察。
6月22日,为庆祝72个新emoji表情的加入,Culture Themes推出emoji博物馆日——MusEmoji,这一活动在Twitter上掀起了一阵狂潮,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在内的许多艺术机构都在线参与了这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