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传统书画鉴定,非饱学之士不敢轻易问津。不仅要博闻强识,熟识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这些衍生出无数细枝末节的相关知识,还要精通历史、文学。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下,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经据典,最后形成了堆叠历代观点的案牍迷宫。对此,中德混血的徐小虎很不以为然,她用齐白石的《耳食图》来比喻,这就像用耳朵吃饭一样“不知其味也”。
谁杀了文森特·凡高?直到两年前,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和格里高利·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合著的权威传记《凡高的一生》出版之前,人们一直认定画家在法国的去世为自杀。
艺术家李牧正在他的故乡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仇庄村进行一个名为“一个分散在村庄的美术馆”的项目,他与荷兰埃因霍温的凡阿贝美术馆(Van Abbemuseum)合作,将美术馆收藏的安迪·沃霍尔、索·勒维特(Sol LeWitt)、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等人的作品复制到仇庄,把艺术带给那些从未想过会与之发生联系的观众。
尽管国际经济衰退,但仍然有大量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参与建造在基辅、圣保罗、首尔、科威特市、香港、新加坡、达拉斯、阿布扎比、多哈和迪拜等不同城市的文化区,这些文化区的总支出将高达数百亿美元:光是香港的西九龙艺术区的独立估算成本就将在216亿港元以上,而在阿布扎比的萨迪亚特岛(Saadiyat Island)将耗资至少55亿阿联酋迪拉姆(91亿人民币)。
沈揆一教授首次在北京策划水墨艺术展之所以选择在798,因为这里是北京最国际化的艺术区,这里也是当代艺术汇聚之地,这也为他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奠定了基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向来自中外的观众呈现这场展览。2007年沈揆一策划了成都双年展,双年展的主题是“重新启动”,展览选择的都是水墨艺术。去年年底,他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展览“何不水墨”。此次在蜂巢艺术中心进行水墨艺术群展,也带来不同世代的水墨艺术家的作品。
北京今日美术馆在2012年12月开幕的“何不水墨”四人联展,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艺术史教授沈揆一策展,将刘丹、王天德、徐冰、冯斌四位艺术家放在一起展示,以个案组成的研究来反映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的观察和态度。
本德·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在他的文章《75000美元能令你直上云霄吗?》中敏锐地指出,大多数学术院校机构不愿开展鉴赏或现代艺术商业动态方面的课程,因而无法让有抱负的学生有能力胜任这些被作者巧妙地称之为“真正艺术圈内事业”的工作。
1985年秋天,在香港三联书店《明式家具珍赏》的新书发布会上,伍嘉恩第一次见到王世襄先生。那时的她大概很难想到,二十多年后,她将从一个普通藏家成长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界的大行家。
佳士得拍卖行旗下的“佳士得教育”宣布开设一个关于艺术、法律和商业的学时为四学期的硕士学位(MSc),该学位将由格拉斯哥大学授予。在这以前,相关的教育内容只是作为业余的晚间课程提供。入学面试将在伦敦,以及迪拜艺术博览会,纽约弗雷兹以及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期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