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已经将与艺术相关的犯罪行为列为全球第三大犯罪产业。6月初在纽约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列出了全球最令人担忧的6大艺术犯罪趋势,并指出,随着新的挑战不断出现,更严格的监管十分必要。
今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 -1965)逝世50周年,《艺术新闻》邀请了国内重要的7位建筑师马岩松、柳亦春、王辉、李虎、徐甜甜、董功、朱锫畅谈了他们对柯布西耶的感悟与思考,使读者透过深耕于建筑领域的实践者的眼睛“再发现”柯氏留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最高法院于6月26日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国合法,这项裁决激起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群众的欢呼与庆祝,被认为是同性恋权益运动寻求已久的胜利。但在此之前,同性恋在艺术与流行文化界已经势如主流,在传统的前卫艺术领域,酷儿艺术(queer art)已经不再是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以下统称LGBT)艺术家的专利,但异性恋艺术家涉足酷儿主题依然引发争议。
于去年获得第五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唯一“最佳中国提案奖”的纪录片《中国梵高》记录了以复制西方经典油画为业的深圳大芬村画工赵小勇等人由“复制”走向艺术“原创”的故事。这些从乡村来到城市打拼的画工们在复制西方名画的同时,也在绘制着对西方社会的想像。
美国艺术史学家卡娅·西尔弗曼的著作《类比的奇迹:另一种摄影史(卷一)》以超脱理性的方式解读摄影的历史。该著作从表面上看聚焦于19世纪的摄影艺术,实则是对摄影本质的沉思。在西尔弗曼看来,摄影并非是发明于19世纪初期的一项技术,它的起源是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的。
英国学者柯律格(Craig Clunas)从物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文明史的第一部著作《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中文版于2015年5月出版。在该书中,柯律格努力突破西方博物馆学的实证、鉴赏框架,发掘晚明文士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及其所评述的“中国物品”更为完整和原初的意义,即同中国当时社会历史的关联性。
6月25日,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2015年第二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首度公布6位提名艺术家名单,呈现了由大中华地区延伸至东南亚的更为广阔的新生代艺术挖掘视野。
由江苏省美术馆、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艺术新闻》与《东方历史评论》共同主办,将在6月27日“紫金明月――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品特展”开幕之机,邀请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的创始人何国庆先生、历史学家杨念群先生,从历史、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多维角度,回溯丰富多元的明代文明图景,试图探讨明代文明的DNA对于现代中国的启示。
5月下旬,巴塞尔艺术展和宝马集团宣布香港艺术家杨嘉辉为首届“宝马艺术之旅”奖项得主。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杨嘉辉畅谈了他的艺术创作和即将在8月展开的艺术之旅,并就声音艺术的现状谈了他的看法。
6月15日凌晨4:45,蔡国强筹备了21年的《天梯》在福建泉州惠屿岛成功呈现。在蔡国强看来,“天梯”连接着地球和宇宙,连接着现实与无限,也连接着自己与故乡。而他的故乡情结也表现在近年来一直积极推进泉州当代艺术馆的筹建,力图通过当代艺术激活泉州这座海滨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