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现了博物馆兴建热潮,欧美则是严峻经济形势下的新变革。21世纪的美术馆与上个世纪相比有何不同?中美博物馆馆长共聚上海讨论如何打造21世纪的博物馆■
欧美的博物馆和画廊正以惊人的速度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重要展览进行重新制作、展出、观看和构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策展人在关注并重现历史上的展览?重温历史展览是一场对遗忘的抗议■
去年8月,在北京宋庄举行的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在开幕前被临时叫停了。时隔一年后的8月19日,反映了这个事件全貌的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进行展映。与此同时,29部参展影片中还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
碧山计划,这个始于2011年,备受关注的当代知识分子移居乡野的社会实践计划,在2012年11月第二届碧山丰年庆被忽然叫停后,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2014年7月,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女博士周韵与碧山共同体创始人欧宁之间关于“碧山计划”的争论,让这个项目重回讨论中。2015年,碧山计划进入第五年,它将何去何从?带着对碧山计划的疑问,《艺术新闻》对话欧宁,了解碧山计划这5年的发展与困惑
熟谙国际现当代艺术发展线索的年轻一代收藏家,正在创建的艺术新范式,以及对同代艺术家的提携,能如半个世纪的纽约一样,带来对更大范围内艺术话语权的影响吗?■
古斯塔夫·库尔贝那美感与淫秽并重的作品《世界的起源》,画中只呈现了模特的阴部,库尔贝在向生命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起源致敬的同时,还发出了迎接一种全新现实主义的呼号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赢得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设计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他设计的优秀美术馆和博物馆建筑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他本人,也可谓是一位通过建筑书写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