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圣诞刚刚过去,就让我们在这个喧闹节日过后的周末静下来,重温大都会博物馆前馆长菲力普·德·蒙地贝罗、艺术史学者和电视主持人肯尼思·克拉克以及艺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三位大人物对20世纪艺术世界的影响。
没有人会对某位艺术家的一场糟糕展览表示艳羡——即便是那些最显赫的艺术家们也会偶有失足。在这一年里,就有一些颇具声望的艺术家被淹没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找一个艺术家做丈夫或男朋友,于女艺术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另一个艺术家的阴影下创作,亦或合作却难以被分享的成就?在一个男权掌握话语权的艺术体系里,随着即将上映的《大眼睛》,我们一起回溯那些在亲密关系中被消解了独立艺术家身份的女艺术家。
近期,中外多件大型公共艺术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有启发公众艺术好奇心的创意之作,但也出现了某些备受争议的作品。比如日前出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高22米的“金蟾蜍”就被网友批评“造型雷人”。
苏富比香港春拍“克拉克旧藏定窑大盌”以1.4684亿港元天价成交。关于定窑,除了今日市场的追捧,更可以追溯精美优雅的瓷器背后复杂曲折的历史渊源。
愈来愈多的中国收藏家正将目光投向海外,但大众对西方艺术的深入了解仍然欠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艺术收藏家的数量大幅上升,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主要集中于中国艺术。2006年,中国买家贡献了佳士得全球销售额的8%。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22%,而中国收藏家购买的艺术品里有70%属于亚洲艺术类。这刚好与中国大陆拍卖行飞速增长的销售额相对应,这些拍卖行主要就是销售中国艺术品的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因而,它们开始舍弃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尝试变得开放化及大众化。定位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拍卖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如今,在平面广告与室内空间两方面,都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