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行的宝马“艺术车计划”40周年庆典上,来自中国的曹斐和美国的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被宣布成为新一季宝马“艺术车计划”的创作艺术家。曹斐将创作第18号宝马艺术车, 而巴尔代萨里将创作第19号。
在纽约苏富比11月11日晚的“当代艺术晚拍”中以7053万美元成交的赛·托布雷姆作品《无题(纽约市)》,来自著名慈善家、收藏家奥黛丽·艾尔玛斯(Audrey Irmas)的收藏。这件作品拍卖所得的收益中将有3000万美元被捐赠出去,而这一慷慨的捐赠行为也为艾尔玛斯达到了避税的目标。美国的税制设计,本就意在鼓励包括艺术品藏家在内的高净值人群通过慈善行为进行避税,这使得藏家捐赠艺术品以及建立美术馆、艺术基金会的动机更加令人难以揣测。
2015中国影像的热度并没有随着冬天的到来而变冷,这一季影像的热风即将吹向温暖的厦门。法国阿尔勒摄影节首次登陆厦门,在厦门集美举办的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即将于11月15日开幕,带来5个法国阿尔勒项目与35个中国展览项目。除了集美×阿尔勒摄影季,每年的平遥、连州、大理摄影节也是国内关于摄影与影像的重要展事。然而这些热闹的展览现场背后,长期专注于影像研究、收藏的影像博物馆、非营利机构在中国却少之又少,各大艺术博物馆中,影像收藏更是极度匮乏。影像博物馆、研究机构对于整个影像生态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到今天,中国影像的发展与国际影像有怎样的互动对话?
设立于1940年的日本根津美术馆在今年迎来创立75周年纪念。这一著名的私人美术馆是不少前往日本参观旅行的东亚艺术收藏家与爱好者的必到之地。该馆9月开幕的展览“根津青山之至宝-初代根津嘉一郎收藏之轨迹”回顾了初代根津嘉一郎的收藏轨迹,被称为日本“铁道王”的根津嘉一郎以茶会为其艺术品收藏的核心,也为隈研吾设计的根津美术馆新馆中与庭院、茶室密切相融的艺术品展示空间埋下伏笔。
2016年5月,艺术家黄永砅将受邀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纪念碑”(Monumenta)项目带来名《帝国》(Empires)的沉浸式巨型装置,以8个彩色建筑形态的“岛屿”探讨这个世界变化的方式、政治和经济权利基础的演变。创立于2007年的Monumenta可谓“法国版的泰特涡轮大厅项目”,从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到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艺术新闻》将带你细数Monumenta迄今的6个经典展览。
文学与艺术的边界并不像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泾渭分明。10月中旬,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艺术亭台举办了一场以“模糊的边界:小说中的当代艺术”为主题的讲座,《艺术新闻》邀请到该场讲座的主讲人btr就“小说中的当代艺术”再作一文,并以10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展现了自1960年代观念艺术兴起后,文学(尤其是小说)与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相遇的各种可能。在这10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中的“立体主义”,策展式的小说,“现成品”式的小说,甚至行为表演艺术......
早在1983年,还未出名的艾未未就在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和他当时的老师肖恩·斯库利有一段密切的交往。目前正值艾未未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肖恩·斯库利亲自提笔写下了两人之间的交往点滴:从80年代在纽约的冲突、切磋,一直到30年后在北京的重聚与拥抱。
海外华人现代艺术正在被重新发现: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潮流在纽约开始被波普、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所冲击的华人艺术家刁德谦的回顾展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同样在北京,生于台湾的艺术家林寿宇的作品在刚刚过去的木木美术馆馆藏展览中展出。而在巴黎,古巴裔华人艺术家林飞龙的大型个展正在蓬皮杜中心举办。这些从事现代艺术创作的华人艺术家对于身份、标签及其所经历的现代艺术潮流等等都曾作出各不相同的反应。
英国艺术史家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所著的《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自上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已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1980年,另一位重要的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发表了一篇针对此书的书评,从“西方人的眼光”入手对苏立文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自己对中国传统书画精神的理解。在这个周末,不如就随着两位学者的研究一同造访古代书画里的山川湖海。
在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来华300周年之际,两岸故宫再次联手推出合作展“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展览是2009年两岸故宫院长首次互访以来,两个故宫联合推出的第5个展览。除展出台北故宫典藏品外,展览还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商借11件画作,其中,包括《郎世宁画弘历围猎聚餐图轴》《清郎世宁海天旭日图横幅》等8件来自北京故宫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