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品牌YSL的两位创始人:才思高逸的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和精力充沛的幕后人物贝尔热不仅是工作搭档也是生活伴侣。圣·洛朗去世后,贝尔热正准备拍卖他的毕生藏书。这批由1600件15世纪至20世纪的书籍、手稿和乐谱构成的世界级收藏的拍卖所得将用于两座伊夫·圣·洛朗博物馆的建造,它们分别位于巴黎和摩洛哥马拉喀什,计划于2017年开馆。
作为美国最大及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5年推出了在线导览节目“艺术家项目”,邀请全世界120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从该馆的收藏中选出最击中他们内心的作品与观众分享,中国艺术家徐冰推荐了米勒;谷文达分享了罗伯特·马瑟韦尔的纸上水墨;张晓刚亦将于未来播出的节目中分享格列柯的作品。除此之外,《艺术新闻》还将带你快速预览12位艺术家对他们最钟爱大都会藏品的“一句话点评”。
对东欧诸国文学的译介,在国内原有一份深久的渊源。它的时间可推至20世纪初叶敏感于民族性灵的译者们对于“弱小”民族“反抗”声音的关注。更广泛地成为了一份共同阅读体验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伊凡·克里玛、哈维尔、昆德拉,赫拉巴尔,以及捷克、波兰电影中我们似乎同样经历着的社会转型、生活转折、精神危机。在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红”、“白”强音之中,一脉“蓝色”没有熄灭——它们是关于“个人”、“自由”、“反抗”、“民主”、“极权”、“艺术”、“荒诞”、“多元”的挣扎、反思及争辩。今天这些挣扎与争辩依然回响着。
2月14日,新春的年味还正浓,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也已经到来。爱情,是人们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歌颂的主题,更是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对象。然而爱神不因为艺术家的天赋而对他们多有眷顾,长久而热烈的爱情虽不曾缺席艺术界,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地得到。正如所有爱情,每一段有艺术家的恋情也自有其甜蜜和忧伤。
抽象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之子克里斯托弗·罗斯科(Christopher Rothko)的新书《马克·罗斯科:自内向外》( Mark Rothko: From the Inside Out》,解释了这位抽象主义大师如何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汲取风格主义准则和情感冲突。本文摘取自该书中的一节。
1月底,无论是纽约新美术馆的 “开放记分:艺术与科技2016”研讨会,还是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的“电子高速公路”,都把艺术界的关注点引向1960年代试图结合艺术与科技的重要实验——由艺术家与科学家、工程师合作的表演项目“9个夜晚:剧场与工程技术”及随后建立的团体E.A.T.(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艺术与科技实验)。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似乎正以新的能量,在艺术创作、教育、市场等多个层面带来深刻的变化。
纽约素人艺术博览会于1月24日刚刚闭幕,佳士得在1月22日举行首场大型素人艺术拍卖会,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城市圣物箱”博物馆(City Reliquary)也将在1月30日举办4位素人艺术家的群展。关于“素人艺术”(Outsider Art)的讨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为什么那些尚未为人所知或者隐身在迷雾之中的素人天才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素人艺术是否正走向主流?
杰夫·昆斯、安尼施·卡普尔正在走下坡路?瑞秋·罗斯等艺术界“新星”正处在上升势头?来自《艺术新闻》的调查将全面分析2015年全球艺术家的格局变化和未来的趋势。
“改变中的中国山水”(China’s Changing Landscape)展览9月28日于瑞典的北欧水彩艺术博物馆(Nordiska Akvarellmuseet)开幕,以呈现中国当代水墨的多元维度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