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feature|特写 到硅谷去!画廊主们的“新淘金梦”

2月6日,佩斯在位于加州门罗帕克(Menlo Park)的临时空间推出了日本艺术组合teamLab的个展“Living Digital Space & Future Park”,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数字化游乐园。艺术跨界科技的作品能否准确把脉硅谷新藏家?画廊主们的“新淘金梦”正在悄然改变着旧金山本地的艺术生态。

feature|特写 “无论他做了什么,他都始终是那件艺术品”:大卫·鲍伊完美谢幕

英国传奇音乐人大卫·鲍伊在与癌症抗争18个月后,于2016年1月11日去世,享年69岁。作为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话题性的歌手之一,鲍伊不仅在音乐上有非凡成就,他在艺术和时尚领域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与艺术家和设计师等进行了广泛的跨界合作。无论是他自己的创作,还是围绕他展开的展览都证明,大卫·鲍伊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绚美、奇丽的艺术品。

feature|特写 苏富比以8500万美元收购著名艺术顾问公司,能否扭转2015年的弱势

尽管不乏惊人的拍场高价,但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于苏富比而言远远说不上大获全胜。在2016年开年,苏富比便抛出收购艺术品顾问公司Art Agency, Partners(AAP)的消息,最近半年间一路下滑的苏富比股价随即上升了7.2%。AAP的三位创始人将与佳士得前美洲主席马克·波特一同成立专为藏家提供咨询服务的新部门。

feature|特写 2016年的艺术市场会好吗?来自7位专家的预测与展望

在全球经济吃紧的境况下,2015年的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波澜不起的平凡一年。2016年首个交易日股市经历的两次熔断,是否让市场变坏的预期加剧?今年的中国近现代和古代艺术市场会否面临更为巨大的下行压力?《艺术新闻》邀请周大为、吴可佳、刘钢、任天晋、李苏桥、赵力和李艳锋7位艺术市场专业人士共同分析错综的时局,谈谈他们对2016年中国艺术市场的预测和展望。

feature|特写 伊夫·圣·洛朗的爱人拍卖了所有藏书,要为他建两座博物馆

时装品牌YSL的两位创始人:才思高逸的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和精力充沛的幕后人物贝尔热不仅是工作搭档也是生活伴侣。圣·洛朗去世后,贝尔热正准备拍卖他的毕生藏书。这批由1600件15世纪至20世纪的书籍、手稿和乐谱构成的世界级收藏的拍卖所得将用于两座伊夫·圣·洛朗博物馆的建造,它们分别位于巴黎和摩洛哥马拉喀什,计划于2017年开馆。

feature|特写 徐冰的米勒与张晓刚的格列柯:他们在大都会博物馆“艺术家项目”里隔空相遇

作为美国最大及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5年推出了在线导览节目“艺术家项目”,邀请全世界120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从该馆的收藏中选出最击中他们内心的作品与观众分享,中国艺术家徐冰推荐了米勒;谷文达分享了罗伯特·马瑟韦尔的纸上水墨;张晓刚亦将于未来播出的节目中分享格列柯的作品。除此之外,《艺术新闻》还将带你快速预览12位艺术家对他们最钟爱大都会藏品的“一句话点评”。

feature|特写 在自由与禁忌之间的艺术:彼时与此刻的《天鹅绒监狱》

对东欧诸国文学的译介,在国内原有一份深久的渊源。它的时间可推至20世纪初叶敏感于民族性灵的译者们对于“弱小”民族“反抗”声音的关注。更广泛地成为了一份共同阅读体验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伊凡·克里玛、哈维尔、昆德拉,赫拉巴尔,以及捷克、波兰电影中我们似乎同样经历着的社会转型、生活转折、精神危机。在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红”、“白”强音之中,一脉“蓝色”没有熄灭——它们是关于“个人”、“自由”、“反抗”、“民主”、“极权”、“艺术”、“荒诞”、“多元”的挣扎、反思及争辩。今天这些挣扎与争辩依然回响着。

feature|特写 “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艺术家与作品中的情人

2月14日,新春的年味还正浓,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也已经到来。爱情,是人们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歌颂的主题,更是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对象。然而爱神不因为艺术家的天赋而对他们多有眷顾,长久而热烈的爱情虽不曾缺席艺术界,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地得到。正如所有爱情,每一段有艺术家的恋情也自有其甜蜜和忧伤。

feature|特写 “给绘画赋予音乐和诗歌般的痛感”: 在罗斯科的世界里发现莫扎特

抽象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之子克里斯托弗·罗斯科(Christopher Rothko)的新书《马克·罗斯科:自内向外》( Mark Rothko: From the Inside Out》,解释了这位抽象主义大师如何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汲取风格主义准则和情感冲突。本文摘取自该书中的一节。

feature|特写 当科技浪潮在艺术世界涌起

1月底,无论是纽约新美术馆的 “开放记分:艺术与科技2016”研讨会,还是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的“电子高速公路”,都把艺术界的关注点引向1960年代试图结合艺术与科技的重要实验——由艺术家与科学家、工程师合作的表演项目“9个夜晚:剧场与工程技术”及随后建立的团体E.A.T.(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艺术与科技实验)。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似乎正以新的能量,在艺术创作、教育、市场等多个层面带来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