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演员西比尔·米农·库克(Sybil Mignon Cooke)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敦为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罗丹与西比尔相遇时,罗丹66岁,西比尔21岁,这位被家人们称为“宠儿”的颇具魅力的女演员成为了罗丹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近期巴黎罗丹博物馆(Musée Rodin)新公开的信件揭示出他们之间在战争时期的动人情愫。
7月9日,近3200名志愿者赤身涂成蓝色,聚集在赫尔(Hull)城市中心,上演一场公共行为艺术。而就在6月下旬,行为艺术家米洛·莫伊尔(Milo Moire)在伦敦的拉法加广场表演“Mirror Box”时却以“公众猥亵”的罪名被捕。莫伊尔被捕事件引人思索行为艺术的边界。从自困于充满倒刺的铁丝网,驶帆船跨越大西洋,到利用整形医术重塑自我、用子弹射伤自己的手臂——行为艺术家不断挑战人类生存的心理、生理边界,把自己置于各类危险处境之中。他们是抗议者,是疯狂的行动派,还是天生的梦想家?
继今年6月美国国家公园艺术基金会将艺术家驻留项目的版图扩展到距离佛罗里达基韦斯特以西的Loggerhead Key之后,挪威文化部也宣布将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的朗伊尔城(Longyearbyen)开设艺术家驻留项目。最吸引人的艺术家驻留项目是在热带荒岛,还是火山公园、还是地球的最北端?一起来看看这5个不同寻常的艺术家驻留项目。
作为泰特美术馆的总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Nicholas Serota)重新定义了21世纪美术馆的先锋范本——他领导了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New Tate Modern)的建设,赋予展览空间当代艺术的活力与感染力,而塞罗塔本人也堪称艺术界中的“明星馆长”。他是如何说服董事会建立新馆?泰特美术馆未来的艺术收藏方向是什么?塞罗塔又是否会在泰特留任?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际,《艺术新闻》采访了这位变革先锋。
第19届上海电影节如期而至(6月11日至19日),在这期间展映的影片当中,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的最新作品《德军占领的卢浮宫》曾于2015年获得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提名。这部影片也是索科洛夫继聚焦于冬宫的影片《俄罗斯方舟》之后,再次将摄像机聚焦博物馆。索科洛夫以这部影片带领观者,将时空拉回二战时期,探究纳粹占领下艺术与政治的内核关联。与此同时,TANC在文末也对此次参与电影节展映的影片《海上火焰》《野马》和《丹麦女孩》进行了介绍。
6月11日,第11届欧洲宣言展(Manifesta 11)于瑞士苏黎世开幕,主题为“人们以何谋生:一些合作项目”(What People Do for Money: Some Joint Ventures)。“欧洲宣言展”是继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之后的第三大欧洲艺术盛事。本次欧洲宣言展由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扬科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担当主策展人。值得关注的是,在为期100天的“欧洲宣言展”中将推出30组艺术家与苏黎世本地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合作项目。当艺术家当上了造船师和制表师,走入了医院、消防局和宠物美容院,艺术如何勾连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览并不只为观众提供了学习的体验,艺术家往往也会从对自己意义重大的展览中做出新的发现。《艺术新闻》采访了希林·娜沙特(Shirin Neshat)、艾默格林和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琼安娜·瓦思康丝勒(Joana Vasconcelos)等6位/组艺术家,让他们谈谈成为他们艺术生涯转折点的展览,无论这“转折”意味更好还是更糟。
经研究调查发现,在英美艺术机构举办的重要展览中,女性艺术家展览所占比例不足30%。美术馆馆长、机构和赞助人纷纷发声,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统计数字上的性别差异,并力求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文末,TANC将以14场国内外女艺术家多维度的展览,从乔治亚·欧姬芙到辛迪·舍曼,从曹斐到喻红,呈现艺术界不断上升的女性力量。
6月1日,谷歌宣布推出最新的研究项目“Magenta”,该项目志在利用人工智能研发出自动生成音乐的算法,并将在未来介入视频制作及其它视觉艺术领域的创作。在刚刚过去的5月,谷歌的艺术相机(Art Camera)以及一款专门针对VR开发的绘画软件“Tilt Brush”的诞生,为我们再次打开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视野。TANC带你从2011年开启的谷歌艺术计划说起,回顾这个科技巨头公司是如何从“艺术品电子化”跨入到“艺术创作"领域的实践。
5月3日,艺术市场的资深玩家西蒙·德普雷(Simon de Pury)出版了新书《拍卖师》(The Auctioneer)。在这部自传中,曾经叱咤拍卖界的西蒙·德普雷以其传奇般的个人经历,揭秘了拍卖行业——这个属于富豪和名流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