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11届 AAC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颁奖典礼在故宫博物馆举行,耿建翌获得“年度艺术家”大奖。而在刚刚开幕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耿建翌也是主题馆中唯一一位第二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早在1993年他与丁乙、李山、王广义、王友身和余有涵等艺术家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当年也是中国艺术家首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如本年度 AAC 评委王璜生在宣读耿建翌的获奖理由时所言,“耿建翌把艺术实践视作质疑‘万物’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没有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威尼斯时间5月10日下午,在本届双年展的中国馆预展期间,《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参与主持了以“正在生成:时间的艺术”为主题的论坛。
5月6日至7月9日,第12届“中法文化之春”(Festival Croisements)如约而至。5月6日,法国知名当代艺术家克劳德·勒维克(Claude Lévêque)将在他于北京“艺术8”驻地期间对话《艺术界》中法文特刊主编贺婧,届时还将通过一系列短片和摄影作品为观众呈现艺术家的工作,展示一件件作品的诞生。5月10日,勒维克将在法国文化中心围绕其作品《偏离》与观众进行一场打破常规的对话。
100年前的今日,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在广州出生。他生长于风雨飘摇的中国,成名于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追求“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留学生中,贝聿铭是特殊个例。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哗众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时值贝氏百年寿辰,“倒带”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一百年,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与他的建筑精神。
现代传播新空间现代艺术基地 Modern Art Base 首展“当代缪斯”于4月21日开幕。同在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的现代传播办公空间亦被“Modern Eye 艺影书阁”提亮,“艺影书阁”精选艺术和摄影类的书籍画册供参访者选读,公众可以通过预约方式前往。同期开幕的还包括 Modern Studio 摄影工作室。
近20年来,艺术史学家白谦慎教授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对象展开:明清之际的书法家傅山和晚清官员吴大澂,并相继出版《傅山的世界》《傅山的交往和应酬》《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吴大澂和他的拓工》等著作。在白谦慎的研究视角中,古代书法与文人士大夫以及整个官僚系统是一体的,其笔下吴大澂及其友人的艺术创作与收藏活动的诸多细节不仅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同时呈现了晚清文人艺术之大观。
为纪念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逝世50周年,近期一家位于英国的创意公司将霍珀一系列代表绘画制作成了 GIF 动图,以数字化的形式再现了艺术家笔下浮华疏离的现代生活场景。静态与动态的边界在这些二维循环影像中变得模糊,将观者带入一个离奇的视觉迷宫。以 GIF 为典型代表的数字影像技术在带来全新艺术表达方式的同时,针对网络上泛滥的低质量图像和盗版电影逐渐侵蚀艺术生产之核心的担忧也不绝于耳。在当前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项目“散场了吗,电影?”中,詹妮弗·韦斯特(Jennifer West)以富有创新性的艺术表达,重新诠释了赛璐珞胶卷和数字影像的艺术语言。
当地时间4月8日,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4)第一期在希腊首都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在这里带来表演艺术、行为艺术、声音装置艺术和文字艺术。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以雅典为鉴”为主题,并在雅典设立第二展区,这也是卡塞尔文献展自1955年创办以来首次在德国卡塞尔之外的城市亮相。希腊在社会与经济萧条的背景之下,流散、殖民主义、暴力以及抗议活动成为第14届巴塞尔文献展的主题。
维也纳分离派领袖人物之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无疑是近年艺术市场的宠儿,除了2016年以1.5亿美元从奥普拉·温弗瑞手中被中国买家买走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二号》之外,今年3月1日现身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专场的《花草农园》也以48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终生未婚的克里姆特,除了早期作品外,画中的主角全是女人,主题则为“爱”、“性”、“生”与“死”的轮回宿命。2015年全球热映的电影《金衣女人》再次唤醒了人们心中长达一个世纪的追问:克里姆特画作中的金衣女人究竟是谁?
旧金山费舍尔收藏(The Fisher Collection)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私人战后及当代艺术收藏之一,由美国休闲服饰巨头 Gap 的创始人费舍尔夫妇于1970年代初期创建。他们购买藏品从不通过艺术顾问,全凭个人的观察和判断。2009年,费舍尔收藏被纳入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成为了该机构馆藏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案例,或许能为正在兴起的亚洲艺术市场和藏家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