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可谓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艺术盛会,但是也是最令人筋疲力尽的。无数的国家馆展览、绿城花园(Giardini)与军械库(Arsenale),以及附属活动都需要你的耐力、技能与挖掘内部消息的能力。这也是为何我们询问了一些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如何才能在高密度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存活下来?如果没有美食相伴,威尼斯便会缺少了一份乐趣,除了观展之外,在藏身于小巷和运河两边或者广场周围的餐馆好好美餐一顿吧!TANC为你带来威尼斯餐厅与酒吧精选,开启你今年的威尼斯之旅!
著名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M.Pei)于当地时间周四(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一个望族家庭,曾在香港和上海生活,成年后移居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被视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生长于风雨飘摇的中国,成名于战后蓬勃发展的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追求“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留学生中,贝聿铭是特殊个例。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哗众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此时,“倒带”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一百年,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与他的建筑精神。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一种去物质化的形式探讨中国水墨艺术中被动的现代性”,郝量在对谈中表示,“我将这个展览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去完成,其中的各个部分展现为绘画、玉器、文献和研究资料等形式。我认为艺术讨论的不是具象的世界,而试图通过观察找到内在形态构架的基础,从而追溯中国文人对世间万物道理的思考。”
托马斯·哲斯特(Thomas Girst)自2003年以来担任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曾在德国汉堡和美国纽约大学学习艺术史、德国文学和美国研究,担任过德国《每日报》驻纽约记者,是一位学者和实践者兼容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在宝马任职16年以来,一直勤于写作和教育,他的写作涵盖现代和当代文化和艺术。2017年他的《杜尚词典》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借他来北京参加讲座和交流之际,我与他做了长达两小时的采访。通过这位处于企业核心的文化事业管理者,让我看到了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每个企业参与文化与艺术事业,除了品牌价值以外,都需要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
2019年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开创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百年诞辰。5月18日,魏玛曾经的包豪斯建筑群中仅存的建筑“号角屋”(Haus am Horn)在经历多年的居民改建后,即将面对公众开放。该建筑由乔治·蒙克(Georg Muche)为1923年的第一场包豪斯展览而设计,这是学校的第一间试验室,它被视为现代生活原型,标志着工艺转向工业的进程,其家具则由布劳耶和阿尔玛·西德霍夫-布歇(Alma Siedhoff-Buscher)等人设计制作。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11日面向公众开放,由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策划的双年展以“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为主题。有79位(组)艺术家和组合受邀参与本届主题展,共涉及38个国家,其中包括6名中国艺术家,所占比重仅次于美国(与法国并列),不难透出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语境联结现状的转变。
“当你观看这样一场展览时,会意识到你看到的不过是一幅更大图景中的一部分。这也揭示了在看似越来越狭隘的信息环境下,艺术的存在变得更加模糊,包含更多的矛盾性”。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接受《艺术新闻/国际版》采访,以矛盾和悖论的艺术回应“有意思的时代”。
“对我来说,没有比巴黎更甜的词!”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到。然而夏加尔和他的读者未曾想到,巴黎圣母院,这座被法国人民亲切称为“Our lady”的历史遗产竟会遭遇火灾。
近十年来,美国博物馆界的中国书画修复领域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当前,全美国仅有四位技术精湛的高级博物馆修复员从事中国书画修复的工作。
时至今日,香港独立空间的历史已达二十余年,在数量和样态的丰富性上都超过了大中华区的其它城市。在这座地价挤压着一切其它行业的城市,如此蓬勃的局面本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