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让整个世界几乎停顿,眼下美国的情况依然严峻。“3月13日,我关闭了我在布鲁克林的工作室,并且让我的助手都回到各自的住所进行隔离。在此之后,我们开始利用不同的平台远程工作。”
6月2日,2020年纪念拉斐尔逝世500周年最令人瞩目的一场展览“拉斐尔,1520-1483”(Raffaello 1520-1483)将在罗马回归。罗马奎里纳勒博物馆(Scuderie del Quirinale)将再次向公众呈现来自全球52家博物馆的逾200件展品(油画、素描和对比作品,其中超过100件为拉斐尔作品)。
回看艺术史,“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这个艺术史学家琳达·诺柯林斯(Linda Nochlins)在1971年就展开的问题和对此进行的制度和社会学分析,在近年对艺术史的重新梳理中,也许能得到新的回应。
《艺术新闻》国际版收到了皇后区博物馆主席和执行馆长Sally Tallant的来信。她在信中提到,人们对具有呼吸感的、开放的、包容的、能够共情的文化机构的需要,从未如此紧迫过,并表示对艺术家、公众教育和社区群体的承诺从来都是博物馆的第一要义。
1990年,在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西德重新统一后,艺术家乔治·巴塞尔兹(Georg Baselitz)说:“东德没有艺术家,他们全都离开了……东德艺术家只是政权的啦啦队长,他们都是蠢货。”
即将在5月5日重新开馆的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即将带来最新展览“立夏(Lìxià)”。自疫情以来,卓纳画廊陆续在其线上展厅中上线多个线上项目,包括开设播客,并免费分享了部分卓纳出版的书籍。
“我喜欢画画,也喜欢待在室外。(所以在室外画画)我什么都不会错过”,苏特在《薇薇安的花园》(Vivian’s Garden)里轻声细语地说。2017年,影像艺术家莎琳德·纳沙比希(Rosalind Nashashibi)前往位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拍摄了名为《薇薇安的花园》的纪录片。
“u must be strong”,空格,“u must be strong”,回车,这是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梁远苇每天坚持的事情,她每天用打字机在极易损坏的卫生纸上打上这句短语44遍。
3月14日,北京798艺术区内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率先推出与柏林国王画廊合作呈现的群展“WHO AM I”,尽管比原计划的开幕日期推迟了一周,但仍可以看做大陆地区第一家开幕新展览的画廊。随后,大部分画廊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选择在4月重新对外开放。
“艺术圏外部的力量,尤其是气候对话和这场冠状病毒危机,把这个原本需要更多时间发展成主流的媒介让给更多人的看到。现阶段,新冠病毒让人无法旅行,而这些新技术在实际上将发挥比我们能想像的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