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黄永砅将以《帝国》入驻2016年巴黎大皇宫Momumenta,6个过往展览带你进入法国版“涡轮大厅”

Nov 05,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2016年5月,常驻巴黎的中国艺术家黄永砅将受邀在法国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第七届“纪念碑”项目(Monumenta)带来名为《帝国》(Empires)的沉浸式巨型装置,届时这件作品将占据整个大皇宫的空间。

▲ 艺术家黄永砅

据项目的组织机构,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介绍,黄永砅的《帝国》将由8个彩色建筑形态的“岛屿”(或称“分离仓”)组成。大皇宫中殿玻璃屋顶的金属构架投影将与装置作品结构的投影混合在一起”,这件别具匠心的作品意图反映“这个世界变化的方式,政治和经济权利基础的演变,新兴地区的崛起和老牌帝国的没落。”

1954年出生于厦门的黄永砅是先锋艺术团体“厦门达达”的发起人,也是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动物雕塑为人所熟知。自1989年移居法国后,黄永砅的创作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关注,曾参与1989年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颇受好评的“大地魔术师”(Magiciens de la Terre)展览,并代表法国参加了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2014年,黄永砅在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举办了回顾展“蛇杖”,今年9月,本次展览巡回至北京红砖美术馆,展览主题为“蛇杖II”。(展览报道请见:占卜者” 归来:黄永砅以 “蛇杖II”再起“反建制”争执)

 

黄永砅“帝国”
巴黎大皇宫|2016年5月8日-6月18日

 

汇集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大皇宫Momumenta

从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到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成立于2007年的Momumenta系列项目可谓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项目的法国版,亦是国际当代艺术界的大事件之一。该项目由法国文化交流部资助,每年邀请一位艺术家在大皇宫带来委托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目前除了2009年及2013年空缺外,已有6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在此举办了个展。自2014年起,本项目改为双年展制,黄永砅是首位参加该项目的中国艺术家。

2013年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夫妇

奇异之城

2013年5月9日至6月22日

img_20140516_144814331_hdr

▲ 卡巴科夫夫妇 “奇异之城”展览现场

“奇异之城”(The Strange City)以文艺复兴、浪漫主义与现代科学为参考,囊括了8件大型装置,每件装置都有自己的主题。穿过中殿北部的巨大穹丘,参观者们便可抵达迷宫般肃穆平静的展览场域。展厅内部的5件作品分别为《空美术馆》、《玛纳斯》、 《宇宙能量中心》、《如何遇到天使》和《门》;场外同时还设置了另外两件作品:《白教堂》展示了一批曝于白光下的绘画,留给大众想象的空间,而《暗教堂》则突出了置于黑色背景墙面上的巨大画作,这些画作在巴洛克风格的强烈影响下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记忆。

对此,伊米莉亚·卡巴科夫说道:“很多年前,有人问我们艺术是否可以影响政治,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一直在乌托邦的理念基础上进行创作,但是观点仍然没有改变。这次我们想去构思一些全新的事物:我们邀请你来大皇宫,走进奇异之城——这个充满了想象力的空间,去思考何为艺术,何为文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和未来该如何定义。”本次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于今年8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在与《艺术新闻》的专访中,伊米莉亚·卡巴科夫对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2年  丹尼尔·布伦

偏离

2013年5月10日至6月21日

Excentriques-Installation-for-Monumenta-2012-by-Daniel-Buren-02▲ 丹尼尔·布伦 “偏离”展览现场

善于利用光影变幻进行创作的法国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为Monumenta创作的项目“偏离”(Excentrique(s))使中殿沉浸在了一片光之海中。上百个与地面保持水平的圆形顶盖充满了整个空间,它们大小不同,彼此紧挨在一起。每个圆形框架都被固定上了蓝色、黄色、橙色或是绿色的半透明塑料薄膜。它们被黑白的立柱支撑起来,制造出条纹的幻觉。地板上的圆形镜面提供了相同场景的交互观感,而色彩斑斓的薄膜则于光影之中使得每个参观者都能享受到不同的体验。

2011年  安尼施·卡普尔

利维坦

2011年5月11日至6月23日

Leviathan01-by-Anish-Kapoor-photo-Benjamin-Bergery
ml_monumenta_2011_anish_kapoor_leviathan_06▲ 安尼施·卡普尔 “利维坦”展览现场

第四届Monumenta邀请了当代著名的英籍印裔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进行委托创作,在此艺术家使用了18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暗红色的橡胶球,这个名为“利维坦”(Leviathan)的作品充斥着整个大皇宫中殿空间,参观者亦可以走进其中,在一片红色中,大皇宫玻璃屋顶的结构依稀可辨。在这件作品上,技术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产生了使人眩晕的视觉冲击。闭展前一星期,该展览接待了超过27万观众,打破了Monumenta的参观记录。

2010年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

无人之境

2010年1月13日至2月21日

big_228055_8019__DSC0047_big▲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无人之境”展览现场

第三届Monumenta在冬天没有供暖的大皇宫中殿举行。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因地制宜地完成了自己的装置项目“无人之境”(Personnes)。在中殿最远处的圆形穹顶下,伫立着一座由衣服堆置的小山。一辆起重机,隐喻着上帝之手,随机从小山上抓取衣物;而其他衣物在放大的心跳声伴奏下,被平铺在地板上的矩形网格内。观众身处于作品之中而非远观,以此达到强烈的生理与心理体验。寒冷的室温在整个作品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的创作总是与大屠杀的记忆有关。将视觉冲击与声效相结合,艺术家通过这件装置作品叩问了记忆的必要性,探索了人性的边界、人类不可避免的死亡和命运。本次展览共吸引了近15万参观者。

2008年   理查德·塞拉

漫步

2008年5月7日至6月15日

25_monumenta_2008_promenade▲ 理查德·塞拉 “漫步”展览现场

以纪念碑似的雕塑作品而闻名的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为第二届Monumenta奉献了一次巧妙的创作:五块巨大的钢板直立于大皇宫中殿,在这些锈迹斑斑的钢铁巨人之间行走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体验。然而理查德·塞拉的创作理念并非仅仅只是审美上的震动,这件名为“漫步”(Promenade)的作品表达了个人感知的有限性与普遍意义上物质的对立。展览期间,参观者给予了作品独特的回应:他们有些沉默不语地微笑,有些则小心翼翼地去触碰,或者仅仅只是被这些铁块搞得晕头转向。展览在35天内吸引到了14万参观者。

2007年  安塞尔姆·基弗

坠落之星

2007年5月30日-7月8日

538841750_f61ae63a01_b▲ 安塞尔姆·基弗“坠落之星”展览现场

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创作的”坠落之星”(Falling stars)中,金属薄片、混凝土板与其他废弃材料为这位德国艺术家的画作搭建出临时背景,同时配以诗人保罗· 策兰(Paul Celan,1920-1970)和他的爱人,文学家英格褒·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1926-1973)的诗歌与书信 ,以及路易·菲迪南·塞林(Louis Ferdinand Céline)的著名小说《黑夜尽头的旅行》(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图像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得以创造出高度情绪化的审美体验。本次活动在不到五个星期内吸引了超过135,000位参观者。

“此次大皇宫的展览叫做‘坠落之星’,这是多年前我为自己的一些画作起的名字,它意味着宇宙的生死轮回,星辰如同人类这般诞生和逝去。100万年对于星辰来说与人类的1分钟并没有什么区别,时间维度是不同的。当一颗星球死去,它会爆炸、发出炽热的光芒,残片与尘埃以难以想象的距离和速度向外扩散,但他们最终会聚合在一起,组成另一个新的星球。“坠落之星”讲述的便是宇宙的新陈代谢。这是自然的交替,这不仅关乎于我们的生活,更关乎于整个宇宙。” 安塞尔姆·基弗说道。

 

撰文 | Gareth Harris

翻译 | 梁霄、刘骥翔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在根津美术馆创立75周年之际进入“铁道王”根津嘉一郎的东亚艺术收藏

设立于1940年的日本根津美术馆在今年迎来创立75周年纪念。这一著名的私人美术馆是不少前往日本参观旅行的东亚艺术收藏家与爱好者的必到之地。该馆9月开幕的展览“根津青山之至宝-初代根津嘉一郎收藏之轨迹”回顾了初代根津嘉一郎的收藏轨迹,被称为日本“铁道王”的根津嘉一郎以茶会为其艺术品收藏的核心,也为隈研吾设计的根津美术馆新馆中与庭院、茶室密切相融的艺术品展示空间埋下伏笔。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