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现场(图片来源:facebook)
▲ “神笔丹青”展览中,观众正在欣赏借展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人画慧贤朝服图轴》(图片来源:paper.people.com.cn)
台北。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由皇家禁地转变为人人可踏足参观的公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今年的10月10日,正是故宫建院90周年,因为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都举办了各种周年庆活动。台北故宫于院庆日前夕开放的“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展览活动,这也是2009年两岸故宫院长首次互访以来,两个故宫联合推出的第5个展览。
如展览标题所示,今年也是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来华300周年。本次展览共有郎世宁相关文物100组件。除台北故宫典藏品外,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商借11件画作,其中,包括《郎世宁画弘历围猎聚餐图轴》《清郎世宁海天旭日图横幅》等8件来自北京故宫的珍品。两岸故宫期望通过此次特展,具体呈现郎世宁绘画发展的脉络,及其于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成就与贡献。
欧洲人在16世纪积极向外扩张,东西双方因商业贸易以及宗教热忱所需频繁接触。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引进西洋美术品作为传教工具,此种文化输入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绘画的大传统,却为其开启了“新视界”。早于郎世宁来华之前,西洋画风已存在清宫中,但在郎世宁来华的51年中,其将西洋文艺复兴后提倡的构图、透视、明暗光影等写实技法,与东方的气韵精神、笔墨风韵兼容并蓄。不仅在其个人创作中别开生面,也开启宫廷绘画的一个新面貌。
郎世宁19岁时加入热内亚耶稣会成为修士,研习油画及建筑。1714年,被耶稣会派遣到中国传教,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抵达北京,以其所擅长的绘画服务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达51年。郎世宁在清宫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调和,教导油画,此外,也参与圆明园欧洲式建筑的设计。郎世宁作于康熙的画迹皆未存留,雍正元年(1723年)因为皇帝登基绘制《聚瑞图》而受赏识,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百骏图》长卷,融合西洋的焦点透视与东方的双点透视及渐变色彩打造具立体感的场景,表现中国绘画中的审美标准与气韵写神。郎世宁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运用中国传统纸绢、颜料、毛笔,并与如意馆画人合作,共同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题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重要庆典活动等。
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分别藏有《清郎世宁八骏图轴》和《清郎世宁八骏图卷》,与以往的两岸故宫合作展一样,离别几十年的作品再次聚首展出。故宫是收藏和展示中华文明艺术及文献的博物馆,一个中华,两个故宫,是中国近代史变迁的产物。关注两岸故宫多年、出版有《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的日本记者野岛刚曾说:“在故宫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和政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两个故宫的关系也成为两岸关系,以及台湾本土政治倾向的风向标。
2009年2月,时任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首次访问北京,同年3月,时任北京故宫院长郑欣淼访问台北。此次交流被称为“破冰之旅”,实现了60年来首次院长互访,并从此开始了两岸故宫的实质性合作。从2009年到2015年,两个故宫间的交流与互访十分频繁,包括本次“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在内,两岸故宫共进行了5次合作展。但由于大陆并没有通过像台湾一样的“文物司法免扣押条款”,即使北京故宫一再表示并不会对藏品的归还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但台北故宫仍怕发生藏品被扣押的状况而顾虑重重。目前两岸故宫合作展一直处于单向交流的状态,所有合作展都通过一个中间机构作为第三方签署协议和文书,由北京故宫及其他大陆博物馆借展至台北故宫举办。
两岸故宫的合作并不仅局限于展览,其轮流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4届,并将于10月底在台北故宫举办第五届。包括了乾隆“三希堂”珍品—台北故宫藏《快雪时晴帖》、北京故宫藏《中秋帖》《伯远帖》的出版物《三希帖》也于10月10日院庆日在两岸出版。另外,双方还在共同策划“两岸故宫网上展览”及重新编辑古籍《天禄琳琅》等项目。
▲ 郎世宁《孔雀开屏图》
▲ 郎世宁《四季花卉棋盘》
▲ 铜胎珐琅花果纹盘。盘中所绘可见西洋笔法,显示出郎世宁在清宫各种内廷制作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 郎世宁《聚瑞图》
▲“神笔丹青”展览中的郎世宁作品《院本亲蚕图献茧(贞)》(局部),显示出郎世宁对东西方透视表现方式和技法的融合
▲ 郎世宁《百骏图卷》(局部)
▲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也在这次“神笔丹青”展览中展出
▲ 郎世宁花卉册《仙萼长春》中的《百合缠枝牡丹》(上)与《虞美人蝴蝶兰》(下)
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
台北故宫 | 展至2016年1月4日
两岸故宫合作展
– ▬ –
2009
本次展览共展出档案、史籍、地图、书画、瓷器、琉璃、玛瑙等246件文物,其中包括北京故宫借出的37件文物,展示这位颇具争议的皇帝的艺术品位。作为两岸故宫的首次合作,展览吸引了75.8万余观众入场观看。
2011
《富春山居图》由“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所绘,也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不幸于清代被烧成两段,后辗转流传,被称为“剩山图”的部分收藏于浙江博物馆,“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本次展览将离散多年的两幅画卷合璧,并与两岸故宫的其他黄公望书画共同展出。
2011
本次展览继续以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提供的展品为主,另有凡尔赛宫、卢浮宫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国内外机构参与其中。参展藏品近200组件,其中沈阳故宫提供的清圣祖仁皇帝谥宝、清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等藏品代表了清朝宫廷御用瓷的最高制作工艺。
2013
这是两岸故宫自200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展,并且是第一次没有第三家博物馆参与的合作,共展出219件文物,其中45件来自北京故宫。特展以乾隆的艺术品位为主轴,借由他的文物收藏、品评鉴赏、整理编目,以及主导设计的各材质文物,系统呈现其艺术品位。
撰文 | 姜毓云、Yifei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