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CCAA当代艺术奖 评论奖新闻发布会现场
北京。10月27日下午,2015年第5届CCAA当代艺术奖在中央美术学院颁布了今年的艺术评论奖。青年评论家、OCAT西安馆公共学术项目策划人于渺,以她的写作提案《从大街到白盒子,在离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流通介入实践》获得了今年CCAA当代艺术奖评论奖。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由瑞士收藏家、前瑞士驻中国大使乌利·希克于1997年创办,距今已举办了四届,奖项专门授予那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优异才华的中国艺术家及艺术评论人,并通过出版书籍和举办展览的方式以展示、表彰他们杰出的创作和评论。
本届评论奖沿袭了CCAA一贯由国际国内评委共同组成评委会的原则,邀请了Art Forum出版人查尔斯·加利亚诺、《艺术观察亚洲版》创办人/主编马克·瑞伯特、M+博物馆高级策展人皮力、CCAA创始人/收藏家乌里·希克、《YISHU》杂志总策划郑胜天及CCAA当代艺术奖总监刘栗溧担任评委。
今年CCAA评委会一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共26份提案,评委们通过讨论-辩论-投票-再讨论的循环方式,对这26份提案进行了多轮筛选和判断。对评委来说这不仅是评选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了解中国理论界的过程。评委皮力在对此次的提案进行综述时说:“26份提案包括中国和海外关于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的写作,涉及艺术生产、艺术语言资源、中西美术交流比较、艺术与社会介入、社会活动与当代艺术的关系的问题。反应了过去两年中国当代艺术中热点以及一些比较迫切紧急的问题。”
对于最终获奖的于渺的提案《从大街到白盒子,在离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流通介入实践》,评委郑胜天进行了这样的评选阐述:“于渺的提案将以‘流通’这一新鲜的切入点为框架,尝试梳理上世纪90年代至今艺术创作的转变,在个案基础上,考察中国艺术家如何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挪用并介入媒体,甚至是商业领域。而随着以画廊为中心的展示系统快速发展,这些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游走的艺术家,将继续启发有关‘流通’的研究。”
▲ 本届CCAA当代艺术评论奖获奖者于渺发布获奖感言
随后获奖者于渺上台发表了她的获奖感言,除了照例对主办方和各方亲朋表达感谢以外,她还特别指出:“我要感谢CCAA之前的获奖者们,他们的写作穿透时间,激励着我以及其他艺术史、艺术评论的研究者们。这些才华横溢又不失缺点的人,才是艺术史的主体。”
每届CCAA当代艺术评论奖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有一个特别内容是,邀请上一届获奖者介绍他/她在CCAA的赞助下完成的出版书籍。上一届的CCAA当代艺术评论奖获奖者是评论家、OCAT北京研究中心的学术总监董冰峰,然而由于他在半年前更改了出版计划,他暂时无法如期奉上自己的研究成果书籍,但对自己过去两年的工作进行了阐述,带来了其著作《展览电影》的初稿,并对该书进行了介绍:“展览电影的直接背景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生产,过去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研究一直都处在进程当中,这对于我们研究者、写作者来说同样也是处在不断创造的进程中,展览电影是难以界定的艺术实践,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创作现象和评论观点导入到宽泛的当代艺术现场中。”
关于获奖者于渺
– ▬ –
于渺,现任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学术及公共项目策划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艺术史博士候选人,沈阳Temporary Pavilion创始成员。
历届CCAA当代艺术奖评论奖获奖人
2007
2009
2011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