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DO IT YOURSELF:在60年后聆听白南准的余波

Sep 27, 2021   艺术新闻

“DO IT YOURSELF

旧金山演奏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赋格曲(C大调)

的左手部分 

上海演奏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赋格曲(C大调)

的右手部分

始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中午12:00

使用设置为每分钟 80 次的节拍器”

-这场演出可以在“太平”洋的两端同时被广播-

——白南准,1961/1962
1白南准,《早安,奥威尔先生》(静帧),1984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EAI

1984年的新年, “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Nam June Paik)的首个卫星作品《早安,奥威尔先生》(Good Morning, Mr. Orwell)在全美范围内的公共电视上播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超过 2500 万的观众。在他的首次卫星艺术实践中,白南准实现了将纽约WNET电视台以及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的两地连线表演。

2纽约时报对《再见,吉卜林先生》的报道

1986年,白南准运用同样的卫星技术和创作逻辑,创作了名为《再见,吉卜林先生》(Bye Bye, Mr. Kipling)的直播节目,融合美日韩的文化,完成了一场跨文化娱乐、表演、艺术和通信技术的拼贴。也由美、法两国的连接向东西方维度扩张,着意回应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名言“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远不会相遇”。

3大卫·鲍伊(David Bowie)和坂本龙一在《环绕世界》的屏幕上相遇,图片来源:EAI

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开幕前一周,白南准召集了全球十多个国家参与卫星直播《环绕世界》(Wrap Around the World),邀请一众流行音乐界和现代舞蹈的明星,企图打破所谓高雅艺术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壁垒,并希望创建一个涉及整个世界的链接。

作为唯一一个未曾落地的卫星项目,白南准在19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的超前跨时空演奏设想、激浪派乐章——DO IT YOURSELF(1961/62)在60年后被实现,两位钢琴演奏者周抒卉与马鹤纹分别在旧金山与上海,根据艺术家在“事件乐谱(event scores)” [1] 中提供的指示,以异地共时的方式合奏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赋格曲(C大调),并在现场进行视频连线和实时转播,通过网络传输实现这一虚拟空间中的合奏实验。

4马鹤纹在上海演奏现场,图片来源:CAC

这场表演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与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和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举办,是《余波-前奏:艺术家对白南准的回应》的一部分。SFMOMA的媒体艺术策展人Rudolph Frieling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提到,“正如白南准所说,做梦是艺术家的工作。作为策展人,我们的工作是梦艺术家所梦。这次,我们只用了50年就实现了这个早期的梦想。我们能够在回顾展中加入令人激动的乐谱‘DO IT YOURSELF’世界首演,也反映了当代白南准在今日的感受。他仍具有相关性,因为我们还有许多领域需要 ‘追赶’。”

5白南准坐在电视椅(TV Chair)上,图片来源:ZADIK © Friederich Rosenstiel.
在2020至2022年期间,伦敦泰特美术馆、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合办白南准逝后首个大型回顾展“未来即现在”(The Future is Now),旨在强调白南准艺术实践中的“跨国”(transnational)、“跨文化”而非已经饱受赞誉的“跨媒介”(transmedia)特性——“本次展览希望加强对白南准建立跨国链接的前瞻性的认可,并对他的艺术和我们所处的数字连接时代愈加强烈的相关性做出回应。”《余波-前奏》作为在旧金山巡展期间的表演项目,受到白南准在全球卫星广播中的跨国艺术实践和实验的启发、考虑到当前疫情对远程传播的影响,通过网络直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在长达数小时的展示中,20多名艺术家通过阅读、表演、音乐、视频等方式对白南准的思考和写作做出了回应。
补充《平均律钢琴曲集》封面,巴赫手稿,图片来源:Bach-Gesellschaft

“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也成为实现这一乐谱的契机,”CAC的执行总监毕昕提到,“但在白南准提出这个设想时,他并没能在60年代时设想到网络传输的延迟问题,所以延迟作为这个项目中一个技术的难题也同样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

由于无法确保完全的同步,《余波-前奏:DO IT YOURSELF》演出中共呈现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赋格曲(C大调)三次:第一次由两人按照艺术家的指示,以当地时间为标准、根据节拍器协作演奏并接受随之产生的任何延迟效果;第二次由旧金山聆听上海,在来自上海的第一个音符抵达后开始演奏,向旧金山的观众展现配合完美的演出;第三次由上海聆听旧金山,在上海的观众得以欣赏到同步的合奏乐曲并感受三次演奏之间的差异。

7《Documenta 6 Satellite Telecast》卫星转播截图,1977年,图片来源:EAI

此次回顾展的策展人提及白南准在卫星广播中的一段话:“忍者的第一步是学会如何通过缩地来改变距离……对于卫星来说,这是小菜一碟。”也许白南准在1980年代所实现的全球卫星项目对于现在来说确实是所谓“小菜一碟”,但这仍需要两位钢琴家保有开放的心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建立默契——事实上,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有意选择了有所关联、互相认识的两位演奏者,以保证演出的最优效果。

Rudolph Frieling说:“她们同属在中国长大并在美国/欧洲的高等院校进修过的年轻音乐家,并且她们语言相通。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一代,怀抱对艺术和音乐之间交叉的开放心态(来完成这场演出)。”

8观众在演出现场,图片来源:CAC

在演出现场,不仅是两位演奏者的画面被拍摄、同步至地球另一端,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媒体通讯进行互动。白南准曾说,他对禅宗的兴趣就像他对巴赫的兴趣,而这场连线中的观众也体验到了另一种东方禅宗学的“空间洞”[2] ——一种直接将两个遥远地点与公众链接在一起的方式。

9Mobile Image,《空间洞》(Hole-In-Space), 1980年,图片来源:ecafe

正式演奏开始前,两位音乐家首先合奏了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的著名无声乐曲《4’33”》,以此致敬两位激浪派的代表艺术家。在演出现场的咖啡厅工作间的声音、演奏者开合琴盖的声音、摄影机调试、移动和工作的声音、观众席中交谈的声音以及通过网络传输到彼岸的声音共同成就了这一曲的演奏现场,并与白南准正在SFMOMA展出的、受到约翰·凯奇启发而作的《电影禅》(Zen for Film)形成了互文。

10白南准,《电影禅》(Zen for Film),1962-64年,图片来源:EAI
被称为“游牧网络工作者”的白南准在经历韩国、香港、日本后到达德国并结识了对他影响深远的约翰·凯奇,受到凯奇的禅宗思想影响,白南准在1960年代创造了一系列“禅”相关的作品,《电影禅》就是其中一件。与《4’33”》收录了四分三十三秒中的任何随机环境噪音相似,它的内容也取决于环境——一卷空白的胶片被投射到一个白色的屏幕上,任何内容的出现都是偶然:胶片上的灰尘、污垢、划痕或是屏幕上的人影,同样映证了白南准对于应用艺术的定义——语境即内容。
11白南准,《电视禅》(Zen for TV),1963/1990年,图片来源:SFMOMA

选择表演《4’33”》实际上是两位演奏者的意愿。在筹备和排练的过程中,周抒卉与马鹤纹对于对白南准和古典音乐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并由此了解到凯奇的无调性音乐实践给白南准带来的影响,于是提出了这个想法,也收获了组织者们的一致支持。

除此之外,毕昕还谈到了和SFMOMA共同策划这场演出的困难之处在于需要克服的距离和时差,大家彼此体谅和配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昼夜颠倒,“筹备过程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到了白南准提出的‘共时’概念”。

当下,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远程通信的媒体效应以及世界政治生态和文化交流的趋势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时代背景也将丰富白南准作品自身的意义空间和哲学内涵,重访并实现白南准当年的夙愿为我们理解全球危机中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12白南准,《西斯廷教堂》( Sistine Chapel),1993年,图片来源:Andrew Dunkley ©Tate

如Rudolph Frieling所说,这个活动预示着地方性的实践和对当地观众的关注之间可以进行对话。“白南准对传统、流派和期望的不敬态度使他成为全世界当代艺术家的榜样。今天,有一种共通的、全球性的视觉语言需要立足于当地。现在与白南准实现创新全球卫星项目的1980年代有所不同。”

或许在搜索引擎、云计算、无摩擦商业和社交媒体算法的背景下,白南准当年的技术革新容易显得“过时”,但其对新技术与精神事物建立联系所作出的努力提醒我们,“技术和精神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早于互联网”。正是白南准在艺术实践中对断层和不连续、不完美和沟通不畅的拥抱,使他在技术革新的不断循环中始终保持着相关性。

“就像握在眼前的手掩盖了最大的山峰一样,

小小的尘世生活也从目光中掩盖了地球所充满的巨大光芒和神秘,

谁能把它从眼前抽走,就像人们抽走一只手一样,

就能看到内在世界的巨大光辉。”

——彼得·马蒂森《雪豹》

采访、撰文:杨曜

[1] “事件乐谱”是激浪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一个极简的行为作品,Alison Knowles解释为“一两条针对行动的指示”。其包括简单的行动、想法和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重新情境化的表现。“事件乐谱”是可以被视为建议或行动指示的文本。乐谱的概念体现了音乐性。与音乐乐谱一样,“事件乐谱”可以由原创者以外的艺术家实现,并可以进行变化和解释。

Resource: https://jacket2.org/commentary/alison-knowles-17-event-scores-where-they-happened.

[2]“空间洞”(Hole-In-Space,1980)是一件公共互动性雕塑作品,由美国媒体艺术先驱Kit Galloway与Sherrie Rabinowitz的组合Mobile Image在1980年11月实现,通过放置于纽约市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洛杉矶世纪城露天购物中心的自视视频显示器突然切断了两个城市间的距离,使两地的行人毫无预兆地相遇。

Resource: http://www.ecafe.com/getty/HIS/

敲打性别偏见与主体意识的觉醒:12场国际展览如何聚焦女性艺术议题

敲打固有成见,不断反思和修正文化中对女性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定义。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