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蔡国强爆破《悲剧的诞生》,曹斐带来《不安之岛》…艺术家如何疗愈疫后世界?

Sep 21, 2020   TANC

中国艺术界在疫情的沉睡中渐渐苏醒,展览开幕以及活动和酒会正在重新回归,而在此时,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艺术家们是如何以艺术创作,疗愈这个刚刚受过重创的世界?蔡国强将从飘浮在法国夏朗德河河上的150个酒桶中发射烟花,以绚烂烟花歌颂生命的韧性。曹斐则将在最新作品中记录在新加坡的隔离生活,追寻在陌生生活中寻求突破的痕迹。全球首次由当代艺术家基于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创作的航天运载器艺术品也将由徐冰完成,“徐冰天书号”将进入太空。对于人们心灵的关照也在此时变得尤为重要,格哈德·里希特为德国最古老的修道院创作了三扇玻璃。美籍华裔艺术家李明维的作品《我们的迷宫》中,表演者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米共舞。

振奋、疗愈、反思
后疫情时期艺术家做了什么?

蔡国强将在巴黎带来《悲剧的诞生》,并通过直播振奋疫情中的世界。9月25日(周五),蔡国强将于欧洲中部时间下午3点/ 北京时间晚上9点,在法国干邑的夏朗德河,通过直播,带来白天烟花爆破项目《悲剧的诞生》。

640蔡国强,《为“悲剧的诞生”所作手稿》,2020年,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

640 640 (2)蔡国强,《为“悲剧的诞生”所作提案》,电脑模拟图,2020年,图片来源:蔡国强工作室

两万发烟花将从飘浮在河上的150个酒桶中发射,受尼采《悲剧的诞生》启发,蔡国强以总长约15分钟的三幕烟花,分别以一首诗、一副书法、一场戏为形式,表现寂寞隔离、反省、不屈和乐观向上等多重人生境遇。这场爆破礼赞毁灭与创造往复不息的生命循环,表现人类认清生命痛苦仍要接受并享受它、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这是蔡国强白天烟花首次全球现场直播,艺术家将现场解说。本次活动由轩尼诗《世界的远行:纪念轩尼诗X.O 150周年》委托创作。

张洹用香灰讲述灰烬中的历史。9月9日,艺术家张洹的个展“灰烬中的历史”在俄罗斯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开幕,这也是该博物馆举办的首次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展出的30余件作品来自艺术家的四个系列,“香灰画”、“记忆门”、“转世革命/爱”和“冬宫佛装置”,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新作品《我的冬宫》灵感来自他的首次圣彼得堡之行,此次旅行激发他探索“俄罗斯方舟”的想法,也以此挖掘博物馆藏品中的历史记忆。张洹运用香灰和老门板这两种媒介,也体现艺术家对于佛学的沉迷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640 (1) 640 (3)上图:张洹,《爱》2号,2020年;下图:张洹,《爱》7号,2020年,图片来源:艺术门画廊

此次展出的两件新作《爱》是艺术家在居家隔离期间完成的,红色丙烯画也是张洹重拾画笔的创作,也是关于艺术家在病毒肆虐的期间个人体会的表达,艺术家将这种体会描述为“回到生活本质的一种方式”。在长达37米的香灰画《1964年6月15日》中,艺术家则用从佛教寺庙收集而来的香灰制作,这些灰烬在运到艺术家工作室之后再通过手工分类出二十种不同的色调,这种特殊材料营造出的历史感呼应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是祈祷和愿望的象征。

与米共舞,李明维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双人舞”,在美籍华裔艺术家李明维的作品《我们的迷宫》里,表演者们一个接一个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地板上清扫一堆米。李明维认为这个行为装置,它是既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冥想和一个清理身心的空间。该作品以前曾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和台北美术馆展出过。但9月16日开始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示将有所不同。

640 (4) 640 (5)表演者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彩排《我们的迷宫》,图片来源:Stephanie Berger

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这些表演将在9月的三个周三(博物馆不对公众开放的时候)进行直播。其他的特别之处在于纽约版《我们的迷宫》是李明维和编舞家比尔·T·琼斯的合作作品。比尔·T·琼斯带来了此时此刻的纽约味道,让作品充满更丰富的深度和细微的差别。

曹斐用《不安之岛》记录3月以来的隔离生活,将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亮相,该作品是由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委托,艺术家将由生活的点滴出发,呈现她在这次全球性的事件和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中的所思所想。曹斐将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

640 (2)曹斐,《不安之岛》,2020年,图片来源:爱彼当代艺术项目

该项目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前就已启动,在去年10月,曹斐特意前往爱彼的发源地瑞士布拉苏丝(Le Brassus),也在当时确定了具体的创作计划,然而新冠病毒的到来打乱了她原本的计划。由于世界各国开始实施旅行限制,曹斐与她的家人滞留于新加坡,为此,艺术家重新制定了新的创作主题,以反映这一波及全球的公共事件。该作品创作于艺术家和家人在隔离期间所处的新加坡,日常生活环境的骤变也使艺术家在生活上和创作上都寻求突破,她的家人也参与到创作中,她的女儿不仅在创作过程担任助手,也作为演员出镜。“在异国他乡,那些对于我来说不熟悉的文化,渐渐变得熟悉,不熟悉的食物,也变成了佳肴,迷宫般的后巷,变成熟悉的地图,邻人,成了熟人,我也从客人变成住民。我们都迷失在不断的变化中,确定性已成为一种奢侈。”关于这段滞留他乡的经历,曹斐这样说道。

严培明以《戴口罩的自画像》回应疫情期间的感受。严培明的个展“紧靠光线”(Against the light)将于10月10日在位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达太·罗帕克画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画廊举办。

640 (1)严培明,《戴口罩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Mask),2020年,图片来源:Galerie Thaddaeus Ropac

此次展览的重点作品是艺术家在疫情期间所创作的四联画《戴口罩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Mask),作品中分别四个角度描绘艺术家戴着口罩的模样,画中的艺术家眼神锐利,其中三幅所描绘的眼神与观众对视,并从多个角度描绘他所佩戴的口罩。

在疫情得到控制的中国
徐冰、尹秀珍和丁乙等艺术家重新上路

640 (3)2019年7月25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星际荣耀成功完成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入轨发射任务,图片来源:星际荣耀

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将进入太空,完成运载火箭的任务。近日,当代艺术家徐冰宣布携手星际荣耀,共同参与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基于航天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此次发射任务将被命名为双曲线一号遥二“徐冰天书号”,其发射实践了将艺术展览从美术馆、互联网等传统空间移至太空中,探索艺术在宇宙中的无限可能。

此次发射任务为全球首次由当代艺术家基于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创作的航天运载器艺术品;全球首次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名字命名、以独立艺术品的形式进行的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全球首次以发射任务为载体的艺术品展览。

640 (6)徐冰《天书》,1987-1991,活字版手工印制书籍和卷轴,图片来源:徐冰工作室

“徐冰天书号”的一、二子级箭体外表,是由艺术家徐冰创作完成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火箭四子级载荷舱内搭载篆刻了徐冰代表作品《天书》的纯金属魔方,它将随火箭四子级进入太空后,绕地球飞行数日至数月的时间,随后受地球引力再入大气层,回归地表。“徐冰天书号”不仅将完成运载火箭核心使命——运送卫星及载荷进入预定轨道的同时,也将进行多种艺术实践。《天书》是徐冰在1987年至1991年期间创作的作品,他以汉字为型,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并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的制作方式制作成册和数十米长的长卷。

知美术馆2020全新个展“未知| 尹秀珍”开幕,9月19日,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发起的“艺术&技术@”框架下的第三期项目“未知|尹秀珍”在知美术馆展出,这也是该馆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又一合作成果。“艺术&技术@”邀请从事传统媒介的中国著名艺术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及相关企业配对合作,运用高端程序及生产设备,共同探讨、研发并制作一件独特的、有别于其长期建立起来的艺术语汇和形式策略的作品,从而打开新的视野,进一步拓展艺术家的实验潜能,换言之,亦将对二十一世纪艺术创作的发展作出贡献。“艺术&技术@”项目过往合作艺术家:刘小东《失眠的重量》、颜磊《空想重置》。

640 (4) 640 (5) “未知| 尹秀珍”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知美术馆

展览名称“未知”也体现在世界面临的紧迫事件时人类所感受到的宇宙的无常和不确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陌生,同时忧虑也会增加……我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在宇宙中,人就像一粒灰尘,人的生死就像宇宙的一次呼吸而已。这些认识让我对‘人’、‘人生’、‘世界’的感受更为平和,也促使我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东西。”尹秀珍说道。

35年的“十字体”创作,丁乙所制造的当代艺术文体,9月18日,龙美术馆(重庆馆)推出展览“丁乙:十字体”,由卢迎华担任策展人,呈现丁乙为此次个展特别创作的一组大型绘画作品,这也体现了艺术家近期创作的新突破。展览还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和展现丁乙自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十字”作为一个基本的图像元素而发展至今的创作体系。

640 (8) 640 (7) “丁乙:十字体”展览现场,龙美术馆(重庆馆),摄影:王闻龙

展览分为两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以2020年的新作为序言,由1985年的一张旧作为起点,通过精选作品回溯从1985至2010年历时25年的各个创作时段的思考与实践;第二章节用复调的手法,模拟第一个章节的结构,再次以新作为引,主要呈现2019至2020年间创作的黑白颜色的作品。此后以2011至2020年为一个完整的回顾单元,抽样式地将近十年来的探索与推进展现出来。对于丁乙而言,“十字”并不是一种形式标识,而是通过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具体、或微小、或大幅度的变化和调整,为“十字”注入丰富性。

 

从田野到城市,赴一场考古学家与艺术家的约会

通过考古学家与艺术家的视角,探寻他们走过了哪些山川,河流,残垣与故道?他们为什么着迷于发掘与搜索前人留下的物证?他们如何保存或唤醒远古的记忆?考古学家如何在文物中洞悉逝去的文明?艺术家眼中的废墟中如何绽放诗意?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