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4次气球爆炸试验后,在圣索菲亚听见500年来无人唱响的拜占庭圣歌

Aug 12, 2020   TANC

7月24日,在联结亚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见证了数个帝国兴衰和土耳其现代化的阿亚索菲亚(土耳其语的普遍叫法,Ayasofya),在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最新的政令下,由圣索菲亚博物馆转变为宗教场所,再次成为一座清真寺。

640阿亚索菲亚,图片来源:unsplash

当天,埃尔多安带领信徒在绿松石地毯上在其中进行了首次礼拜,帆状的窗帘盖在了马赛克耶稣和圣母像上。宣礼塔上响起了礼拜的号角,埃尔多安在仪式开始时朗诵了《古兰经》,随后土耳其宗教事务国家委员会负责人阿里-埃尔巴斯继续为数百名特邀的信徒进行正式礼拜。根据《卫报》报道,阿亚索菲亚外的苏丹纳赫梅特广场上,还有约35万穆斯林参与礼拜。

640 (3)穆斯林在变成清真寺后的阿亚索菲亚中礼拜,图片来源:《纽约时报》Nevzat Yildirim/Anadolu Agency, Getty Images

建成于537年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统和历史的复杂历程。在雄踞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九百余年时间里,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该城易名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转变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此后五百年,在此礼拜的穆斯林,面向敏拜尔,望向麦加。1935年2月1日,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2年后,力求现代化和世俗化的第一任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签署政令,阿亚索菲亚清真寺转变为圣索菲亚博物馆。这项政令在85年后的2020年7月10日被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撤销,圣索菲亚博物馆再次成为了清真寺。(后文用较常见的“圣索菲亚”指称这一文化遗产)

圣索菲亚的10秒“混响”

640 (1)圣索菲亚是一个充满回响的声场,图片来源:《纽约时报》Piotr Redlinsk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每年大约有370万人到访圣索菲亚,这其中很少有人像碧瑟拉·彭切瓦(Bissera Pentcheva)那样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对其研究。这位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和艺术史的教授也是新兴的声学考古领域的专家,她在声学、艺术和音乐的跨领域的创新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拜占庭宗教经验理解的维度。过去十余年里,彭切瓦与斯坦福德音乐和声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教授乔纳森·阿贝尔(Jonathan Abel)合作,致力于圣索菲亚建筑体内传声效果的研究,目标之一是复原1453年之后再没有在圣索菲亚里响起过的拜占庭圣歌,重建当时人们“感性饱和”的宗教经验。

屏幕快照 2020-08-12 11.34.24左:碧瑟拉·彭切瓦,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官网
右:乔纳森·阿贝尔,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官网

索菲亚最引人注目的是离地56.6米,直径达31.87米的中央穹顶,穹顶之下排布着40扇窗,阳光经此射入建筑物内部,照亮了金色的马赛克,让信徒和非信徒都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巨大的殿堂内部容积为25.58万立方米,大约可同时容纳一万六千人。彭切瓦相信,只有当圣索菲亚被看作是有生命的光与声的容器时,它的神秘光彩才能尽显。

640 (2)圣索菲亚教堂的结构示意图:1.内厅南侧的出入口2.帝国大门3.哭泣柱4.米哈拉布5.敏拜尔6.苏丹楼座8.净洁瓮b.邦克楼之一,图片来源:Wikipedia

10秒,这是索菲亚内部的“混响时间”。它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密度降到原始值的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在索菲亚里,一个人声歌唱频率范围内的声音(200赫兹至2000赫兹),在周游空间后“消逝”所需要的时间都稳定在10秒多,在250-500赫兹的声音频率范围内,混响时间达到峰值12秒。

圣索菲亚的立柱和回廊围出小空间,为声音的传播设置了“障碍”,不规则、不光滑的建筑墙体表面,又会使声音产生“漫反射”,如同光线照射在物体粗糙的表面无序地向四周反射,索菲亚因而有了几种不同的“混响”效果。彭切瓦指出最突出的特点包括声音的叠加、穹顶产生的“声音瀑布”以及缺乏声音清晰度等。以下这首阿贝尔和彭切瓦合作复原的圣歌《Teleutaion》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彭切瓦表示这种包罗万象的声效构成了当今一些最好的音乐厅的特点,只是与之相比,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大约只有2秒。

四次气球爆炸实验

在这座饱经沧桑的文明遗迹内进行研究需要与土耳其政府机构打交道的耐心与外交智慧,以及万无一失的技术准备。博物馆时期的圣索菲亚内部禁止任何涉及人声的表演,彭切瓦想要研究五百年来无人听过的拜占庭圣歌只能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空间的传声特点,后期再依靠数字技术重建。

640 (4)2010年,彭切瓦在圣索菲亚中进行气球实验留影,图片来源:《纽约时报》courtesy of Bissera Pentcheva

2010年,彭切瓦在5月和12月两次获得许可,在黎明时分进入圣索菲亚博物馆。因不允许携带金属和大型设备,彭切瓦随身只带了手持式录音机,一套便于佩戴在身上的全向麦克风(夹在耳朵附近的头发上),以及一个气球。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她说服一名警卫带着气球站在一个拜占庭时代歌者可能占据的位置,同时,自己驻扎在拜占庭时代特权阶级听众可能经历过弥撒的地方。麦克风录下了气球爆炸瞬间的声音和之后10余秒的“混响”。彭切瓦之后又等了四年,才在2014至2015年间争取到让Icons of Sound研究团队再次进入索菲亚实地采集数据。最终,基于四次气球爆炸实验产生的大量数据,研究团队分析并建立了索菲亚独一无二声学效果。在实验论文的结尾彭切瓦写道,“这个项目使我们认识到,人们身处圣索菲亚大教堂,心中被激起了神圣的图像,不再只是因为拟人化的形象,还有闪光、阴影和回响。”

640 (5)圣索菲亚里“感性饱和”的体验,图片来源:unsplash

从2011年起,彭切瓦的研究团队与专注演绎拜占庭圣歌的合唱团Cappella Romana合作,通过技术将索菲亚大教堂空间的声学效果叠加到他们的演唱之上,不仅录制了专辑《圣索菲亚大教堂失落的声音》(The Lost Voices of Hagia Sophia),如今通过技术,已能进行令人仿佛置身索菲亚大教堂内的实时表演,圣索菲亚这一充满历史回响的声场被再次听见。(撰文/童亚琦)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