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超级链接断裂之后,他们在不同城市回复了关于危机与未来的5个问题

Apr 20, 2020   TANC

2020年初从武汉暴发蔓延到中国与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也是近年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一部分。在新的生态危机引发的一系列人道危机、经济动荡与政治争端面前,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乃至每个国家在此时的回应与行动,都将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640按图片出现顺序:邱岸雄,《新山海经3》,2013-2017 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伦敦地铁,图片来自unsplash;边境线上带口罩的人,图片来自unsplash

我们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画廊家以及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发去了我们的提问,很快就收到了爱尔兰艺术家肖恩·斯卡利(Sean Scully)、中国艺术家邱岸雄、生于伊朗的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艺术市场专家吴可佳和乔治亚·亚当(Georgina Adam)、伦敦里森画廊的策展总监格雷格·希尔迪(Greg Hilty)以及独立策展人,安东尼·卡罗工作室(The Anthony Caro Studio)首席执行官保罗·摩尔豪斯(Paul Moorhouse )的回答。有些人逐一回答了提问,有些人则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问题。

❶你如何看待过去二十年全球化形成的超级链接?
❷未来十年,本地艺术生态和全球文化环境将面临怎样的转变?
❸在此轮于全球危机中,你认为你的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❹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不同文化如何跨越隔离,进行交流和沟通?
❺你(或者你所在的机构)将如何思考和回应目前生态和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

640

Sean Scully 肖恩·斯卡利

艺术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现在创作和生活于美国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德国慕尼黑

“过去100年间,我们伤害了自然之母。

我们都有自己的国家,它们都卷入了全球经济纷争。败下阵来的国家是我们的栖息地,依然残存着大自然的气息。现在,自然的栖息地也要拒绝我们了。

一些美国专家说,乔·拜登(Joe Biden)将会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愈演愈烈,特朗普会败选。如果疫情不太严重:特朗普会胜选。我们的命运掌握在细菌和病毒手里,也就是掌握在大自然手里。因此,大自然就是上帝,上帝将决定我们的命运。一直如此。

如果我们团结一致,我们都能生存下去。如果我们不团结一致,我们都无法生存。”

640 (2)

吴可佳

艺术市场专家,出生于湖北武汉,现居纽约

“2020年3月15日,被誉为“意大利现代建筑之父”的维托里奥·格里高蒂(Vittorio Gregotti)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享年92岁。《建筑师新闻》杂志(The Architect’s Newspaper)称,格里高蒂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随着新冠在全球的蔓延,这场百年大瘟疫已感染了超过200万人,致死超过14万人,似乎印证了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于2007年所称的“21世纪之不幸(misfortune)”。是次人类与病毒的对抗,本质上或许反映了人类作为物种,不过是地球漫长进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以及这一物种天生的脆弱性。回溯过去数月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暴发,速度及伤害性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不能不说人为的误判引导占了绝大因素。当全球面临如此燎原之势的惨景,各国的相互攻歼与指责反而持续升级、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的不同民族之间抛弃争端、共抗自然危机的精神状态,似乎鲜有见到。

1606年,伦敦暴发大瘟疫,莎士比亚的剧团被迫停演,在隔离期间他完成了《李尔王》《麦克白》和《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三部剧本的撰写。莎翁借李尔王,揭露了17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病态:暴力、欺骗与伪善。逾四百年之后,重读莎翁,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新冠危机持续蔓延之时,除了数据建模及病理学的技术性解读,或许我们最该思考的问题是: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格里高蒂去世两天之后,他曾经的学生、美国建筑师保罗·斯莱斯基(Paul Seletsky)发表了致导师的悼信:“我会想念你的,维托里奥。你是向导、尊师、有时是位慈父。建筑师路易斯·康说,建筑体是光线的物质化形态。你就是其中的发光体。”

今天全球社会这座建筑体所暴发的巨大裂痕,或许就是让光线进来的理由。”

640 (3)

邱岸雄

艺术家,来自成都,现驻上海

❶全球化不是过去二十年才出现的事情,从大航海时代就开始了,“全球化”这个词汇从1983年Theodore Levitt的商业论文《Globalization of Markets》发表后,这个词汇从商业领域扩展到政治,以及整个文化领域,最近这二十年是信息技术和航空交通普及加速了它的演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后重新加入这一进程,并且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说资本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资本需要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环境来达到利益最大化,那么全球化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全球化带来的是整体的财富集中,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无论美国还是亚洲,中下阶层的人都没有受益,发达国家的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在血汗工厂失去了健康,他们挣得的钱也只够糊口,当他们的体力无法继续劳动,就被抛弃,而健康的毁坏和没有经济收入会使他们之后的生活非常悲惨。资本席卷过的地方,地区财富甚至整个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被卷走,这造成了非常多地区的更多的贫困人口,马太效应普遍化。跨国的阶层固化会更严重,无论是中国的富人还是美国的富人是在一个空间维度里生活,在相同的名校受教育,住同样的五星级酒店,坐同样的公务舱,但是各国的穷人会有不同的贫穷的方式,也没有自由流动的条件,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总是相似的,而不幸则各有不同。

❷艺术在全球化的资本链条里,逻辑是一致的,艺术圈里的贫富分化会继续,艺博会越来越重要,双年展越来越无聊。

❸民粹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好,生态危机也好,根源都在资本的全球化,你也可以说全球化的资本是另一种病毒。中国的问题是如何不跌入拉美化陷阱。全球的问题是如何保住生存之地,而不是殖民火星,那也是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做的梦。

❹疫情是一次危机或契机,国家政治层面有可能进入互助模式,也可能进入封闭隔离模式,文化交流应该是不会中断的,互联网社交媒体会成为全球共享信息的工具,但是同时也会是异托邦的存在,监控更加容易,民意操纵也更容易,也许未来等待我们的既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民主社会,而是科技奴隶社会。

❺作为艺术工作者,可能不会马上去回应眼下发生的事情,艺术和新闻不一样,也不是政治,艺术不可能改变和解决当下的问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思考和酝酿。以前的作品里已经有对当下处境的想象了,现在还是会按自己既定的思路和节奏工作。

640 (1)

Greg Hilty 格雷格·希尔迪

伦敦里森画廊的策展总监,现驻伦敦

❶以文化领域为例,全球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与政治经济体系互相影响的关系,主要是力量的平衡改变了,由欧美转向了更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在文化方面,自2008年以后就不可能只从西方视角看待世界了。当然,还是有人墨守成规,以前如此,现在还这样,他们的观点显然不够全面。更加全面的文化互信蕴含着丰富的潜能:深层的相似性,无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更加复杂丰富的人性。总而言之,令人振奋。然而,全球视角并不一定总能成功构建。它同样面对着教育背景、利益、偏见等等巨大障碍,还要面对经济活动引发的种种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并没有成功建立,我们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现在又要面对疫情,而疫情会导致进一步文化紧缩。这种状况不但令人悲伤而且十分危险。怀抱宽容之心的任何人都有责任尽可能保护、拓展全球视角。

❷未来我们将在文化领域看到许多必然发生的变化。博物馆依然是艺术世界的重心,但要获得充分的财务支持必须找到新方式。教育、医疗等领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面向博物馆的支持相应会减少,它们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画廊方面,信息的广泛传播将继续助益艺术市场——例如更加容易在全世界寻找艺术家的拥趸——不过全球化可能会改变原有格局。将会出现新兴市场,例如非洲和印度,还有已经崛起的中国,每一个新兴市场都将孕育出独特的生态和文化。收藏家群体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更加多样化,更年轻、更国际化;与此同时,在线平台也将推动更多活动和交易。同样地,因为人们愈发担忧国际旅行的风险,艺术博览会可能需要调整策略,例如利用虚拟现实之类新技术代替实体展会。

❸除了经济不确定性和起伏动荡之外,生态系统的崩溃将导致社会体系的崩溃,作为最简单的应对方式,极权主义甚嚣尘上,还有争夺资源的战争……现在说这些可能太早了,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看到。

❹目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市场利益和互相合作的政治利益都逐渐减少,是时候彻底改造了。与此同时,我们要建立、维护平台,增进文化互信和共享,促进创造性思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❺我们将扎根当地,放眼全球。如果需要,我们会挺身而出。泰特美术馆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引领英国艺术就是积极参与的例证。我们将聆听并且传播艺术家的声音,他们独特而卓越的贡献定义了人类的意义。

640 (6)

Georgina Adam 乔治亚·亚当

艺术市场专家,《繁荣的阴暗面:20世纪艺术市场的过剩》作者

❶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全球化增进了世界各国的彼此了解,突出了其它国家的关注点。在艺术领域,艺术家们比上一代前辈更容易获得更多观众。

❷全世界的密切交流导致了艺术同质化的风险——艺术家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可能倾向于跟风创作容易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而不是遵循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我经常看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品都与当今成功艺术家的作品极为相似。我还担心艺术画廊体系极化为少数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画廊完全主导,没有了小型和中型画廊的生存空间。我还担心艺术将会被时尚和奢侈品行业吸收。

❸大家应该团结起来。我们都有责任减少碳排放,减少塑料和厨余垃圾……或许可以说,封锁边境的国家正在做这些事情,大规模传播的疫情迫使人们改变商业模式,减少旅行……不过在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之前,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

❹通过互联网!障碍都是实体的,当然,有一些国家切断了互联网。不过信息还是能够继续传播。

❺目前的政治环境非常令人担忧,民粹主义愈演愈烈,当今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具有令人恐惧的独裁主义特质,政府信用在许多方面都遭到了破坏(某些情况倒是合理,政治家们证明自己确实不值得信任),媒体信誉扫地,司法体系遭到攻击,政治论述极端化,都是高调的“狗哨子”,不给中间观点留下任何空间。

人们能做什么呢?1、不要未经思考就作出反应——注意核查每一条信息的来源;2、通过支持温和派参与政治活动;3、稍稍改变生活方式,更多关注生态变化。

640 (5)

Paul Moorhouse 保罗·摩尔豪斯

独立策展人,安东尼·卡罗工作室(The Anthony Caro Studio)首席执行官,他曾在泰特美术馆和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都曾担任高级策展人

“全球化不是新现象。跨越遥远地理距离的人口流动、思想交流和贸易互动与交流本身一样古老,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人类经验。有谁不是受益于来自于自己生活范围之外的商品呢?无论它们是思想还是物质的形式。然而,同时收益也伴随着成本。

全球化在21世纪进入了新阶段,产生了大量新机会,也带来了可怕的潜在后果。国际旅行成本的下降、互联网的扩展和全球贸易的增长似乎让人们认定一个紧密连接的开放世界就此成型。我们期待随心所欲地四处旅行,亲身体验其它文化。数字技术为更加广泛地体验世界打开了虚拟之窗,更加巩固了这种思维定势。

然而,本来要培育价值体系的全球化却日益变成了威胁。理论上,突破地理边界的国际互动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实际上,不断增加的交通以及个人和群体的日常移动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生态环境,同时又创造了无法抵抗的诱惑。

世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需求也将大幅增加。然而,无节制的索取给地球的生态和文化体系带来了无法承担的压力。尽管令人不快,但结论十分显然:我们不能继续沉迷于按需索取的世界观。我们要找到交流互动的新方式,共享世界资源。

直到不久之前,缓解旅行给地球制造的压力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改变了一切。目前,席卷全球的健康危机索取了可怕的代价,提出了难以应对的挑战;并且急剧改变了不久之前还是理所当然的期望。在令人惊讶的短时间内,随心所欲四处旅行的期望立刻崩塌。影响十分深远。在极端情况下,它代表了约束和不便:再也无法不受限制地前往心驰神往的目的地。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吊桥已经拉起,经验和金融领域都将面对影响深远的潜在后果。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还不知道会达到何种程度。

然而,令人沮丧的发展也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洞见。之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国际旅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拒绝作出改变。有观点认为,根本无法减少国际旅行:减少国际旅行造成的经济后果可怕得无法承受;与之相比,破坏生态的后果是次要的。不过,现在国际旅行已经减少了。我们的天空变得更加通透,如果持续下去,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好。然而,减少国际旅行并不意味着结束互动,而是激发其他形式的互动。

在文化领域,情况十分复杂。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完成,但是人们不愿放弃亲身到访能够拓展眼界、带来享受的目的地。面对面的文化交流不可取代。例如,在世界各地展览艺术品的需求不可能就此归零。对于我们的艺术生态系统来说,人和艺术品的流动至关重要,已经深深嵌入到期待之中。

然而,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危机说明客流是能够管理的,只要有足够的动机和必要,甚至能够使之减少。不是说要关闭人满为患的名胜,但控制客流的可行性不容置疑。精巧的虚拟展览模式可以提供相当不错的体验。虽然图像永远不会取代现实,但虚拟现实可以作为替代;在文化领域,这种技术依然是尚未好好开发利用的资源。

管理客流要面对巨大阻力,改变我们与世界文化互动的方式也需要非常跳跃的想象。不过,限制参观脆弱的名胜和减少移动易损的艺术瑰宝是符合伦理的做法——可能的话,同时提供虚拟现实替代方案——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选项。我们应该开始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探索、交流。”

640 (7)

Shirazeh Houshiary 施拉泽·赫什阿里

艺术家,生于伊朗,现居伦敦

“联合国总部的入口处铭刻着13 世纪伊朗设拉子著名波斯诗人萨迪·设拉兹(Saadi Shirazi)的诗句。在我看来,这首诗说明了我们是谁。

亚当的所有子嗣都是同一具身躯的四肢,

都是同一本体的创造。

任何一处感受到的痛苦全身都能感受到。

如果你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就不能以人的名义存在。

All of the sons of Adam are limbs of one single body,

Having been created of one essence.

When the calamity of time effects us with pain in one part of that body

All the other parts feel it too.

If you fail to feel the pain of others

Deserve not the name, human being.

 

以上部分回复感谢

Philip Dodd先生提供的沟通与帮助

640邱岸雄,《新山海经3》,2013-2017 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策划:叶滢
翻译:盛夏
编辑:童亚琦

路易斯·布尔乔亚:以艺术作为心理创伤的解药,蜘蛛是她对母亲的颂歌| 致敬勇气VII

“艺术家的身份本身就包含了痛苦。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不断重复他们自己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找到解药”,她说。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