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艺术的新生与“废墟”的改造,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激活

Dec 30, 2019   TANC

“建筑暴露于生活当中,如果它足够敏感,那么它将具有见证过去真实生活的品质。”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强调了场所中的建筑作为时间以及事件的见证者所承担的文化属性,无论是完整的建筑实体,还是剩余的建筑“废墟”,它始终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怀旧情怀。杨浦滨江曾经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承载了上海工业发展的记忆,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杨浦滨江沿岸5.5公里为主展场,以事件与活动的介入促进城市更新。场所中新落成的公共艺术品,成为一个个激活滨江改造更新的重要节点;现存的工业“废墟”,成为对场地中的时间与空间最真实的投射。无论是艺术品的新生,抑或是“废墟”的改造,都是对于从前故事的续写,是杨浦滨江的一次重生。而公共艺术品成为杨浦滨江获得重生的主要动力,这次面对大众的“空间艺术”是一次对于建筑、艺术、公共空间、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整合,是记忆与现在的相遇,是瞬间与永恒的邂逅。

640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5.5公里岸线鸟瞰©APS

640 (1)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5.5公里岸线全貌©APS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以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的公共空间为主展场。本次艺术季以相遇(Encounter)为主题,分为“规划建筑”与“空间艺术”两个版块。在“空间艺术”的版块中,以5.5公里滨江沿岸为展场,由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带来20余件永久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首次就艺术季委托由加拿大华裔汪斌女士创立的国际艺术咨询与专业管理公司欣稚锋艺术机构(APS)作为主展览策展执行单位及永久点位作品的总承包单位。

640 (2)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5.5公里岸线永久作品点位图©APS

此次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永久点位的二十余件作品的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十个国家,包括意大利的艾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巴西的奥斯卡·大岩(Oscar Oiwa)、国内的刘建华、徐震、宋冬、向阳、沈烈毅、袁烽、章明、韩家英,台湾的艺术家林舜龙,英国的里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瑞士的费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德国的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阿根廷的莱安德罗·埃里希(Leandro Erlich)、喀麦隆的帕斯卡尔·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葡萄牙的荷塞·吉马良斯(José de Guimarães)、日本的原口典之(Noriyuki Haraguchi )、浅井裕介(Yusuki Asai )、川添善行(Yoshiyuki Kawazoe)、高桥启祐(Keisuke Takahashi )、以及目(Me)等。

640 (3)上:左起-刘建华、浅井裕介、徐震、奥斯卡·大岩、荷塞·吉马良斯、川添善行、章明、袁烽
中:左起-向阳、沈烈毅、费利斯·瓦里尼、林舜龙、宋冬、原口典之、莱安德罗·埃里希
下:左起-里查德·威尔逊、艾斯特·斯托克、韩家英、托比亚斯·雷贝格、高桥启祐、帕斯卡尔·塔尤、目

永久点位的艺术作品主要探讨与特定场所相遇的最好机会,或以唤醒城市记忆的方式,承载滨江百年时代更替;或以对熟知事物陌生化处理,提供惊喜的驻足机会;或以精细的计算测量,将瞬间的美放大呈现;或以时间作为载体,以自然变化与发展作为永恒存在的创作意图。

相遇于记忆

位于滨江浮码头旁的《黄埔货仓》是英国艺术家里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以河流、船只、以及工业记忆创作的作品。这件作品以一艘荒废已经的带缆艇为原材料,威尔逊在这艘船身上进行了“解剖”,将21根钢管堆叠,并以钢管两端的42个传播学零件置入以及加固,形成了三角体量的艺术品。根据欣稚锋艺术机构负责人汪斌女士回忆,《黄埔货仓》所用的原船只,是由上海船厂职工自己设计制造的,艺术家威尔逊在崇明岛完成了艺术品的落地后,将新的”船“水运至此。

640 (4)老旧带缆艇,©APS

640 (5)里查德·威尔逊,《黄埔货仓》水运至杨浦滨江,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6)里查德·威尔逊,《黄埔货仓》,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9)里查德·威尔逊,《黄埔货仓》设计草图,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作品《徊》由艺术家沈烈毅设计,位于滨江的煤气公园。沈烈毅采用山西黑花岗石作为雕塑的基座,通过精细的打磨使黑色花岗石表面光滑如镜面,呈现出如水面一般的光滑与反射。“淹没”在“水”中的椅子相对放置,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交流,反映出艺术家对于空缺、废弃、事物过后的痕迹,逝去的记忆的关注。

640 (7)沈烈毅,《徊》,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另一件刚刚竣工的艺术作品《1年/1万年》由日本艺术家川添善行(Yoshiyuki Kawazoe)完成。这件作品位于曾经的老上海制皂厂,川添善行采用肥皂与食盐,利用二者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一个一个大小不同的正立于地面以及倒置于天花的白色锥体,形成如同钟乳洞穴一样的咖啡厅。在这个咖啡厅中,肥皂独特的气味刺激着观众的嗅觉,不断从多重感官上暗示着场所记忆。

640 (8)川添善行,《1年/1万年》,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相遇于陌生

艺术家徐震说,“艺术家在历史脉络,城市语境,哲学诉求中寻找交点,并且创作出能够形成汇集的点。”在滨江的一座现存的小亭子内,坐落着几座表面凹凸扭曲的白色“小山”,仿若要从亭子中生长出来。徐震将大众熟悉的几位古哲学家头部雕塑进行放大与切割,将其倒置于亭子之中,哲学家面部卷曲的胡子成为山体新的纹理,原有的建筑洞口成为画框,背后的自然环境仿若山水画中的留白,自成一副虚实相印的“陌生风景”。

640 (10)徐震,《山》夜景,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11)徐震,《山》,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这些哲学家的头部塑像被切分倒置后如何区分辨别?又如何重新看待?其缺失部分为观众带来一种似是而非的不确定,似是认知之内的熟悉,又彷佛熟悉之外的抽象,从而引发观众无尽的想象。徐震认为,城市在不断更新生长中,而艺术家需要应对这种更新与变化,“我希望我的作品具有这种适应变化的弹性,不会随着城市风景的变动而被消化,能够经得起消费,即使在与它熟悉之后仍然觉得有内容。”《山》如同生长于亭中的自然景观,坐落于城市之中,集合了抽象与陌生,汇集了熟悉与陌生,融合多元文化,挑战观众的传统认知与固有视觉习惯。

640 (12)徐震,《山》,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13)徐震,《山》施工现场,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葡萄牙艺术家荷塞·吉马良斯(José de Guimarães)的作品《拱门》是在人行道相连的拱门中为4个拱门做了独特的设计,如同城市中节庆般的存在,为公众带来欢愉。吉马良斯的拱门设计采用大胆的撞色并应用卡通的几何形体,充满趣味性,门上镶嵌的灯间隔十秒自动亮起,为夜间滨江空间带来活力。

640 (14)荷塞·吉马良斯,《GATES》,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相遇于瞬间

“我并不只是在油画布上作画,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是我的画布。”费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自述道。如同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蓝色时期的人体测量》中以人体代替笔刷以及对于媒介的尺度探索,瓦里尼在他的实践中远离油画布,而是将一切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视作其创作媒介,在废墟上,在建筑里,在城市中,在任意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上进行绘画,在他的绘画之后,作品在独特的视点上呈现出平面化的图像效果。

640 (15)640 (16)费利斯·瓦里尼,《起重机的对角线》,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瓦里尼在立于江边的起重机上绘制规则的几何图案,以白色的斜向对角线的图案绘满整个起重机,使其在一点透视的消逝点上恰好完美拼接。白色的斜线赋予沉重的巨构跃动的韵律,在单薄的几何线条与机械的力量之间碰撞。瓦里尼利用投影仪将几何图案投射到建筑表面,再根据投影将其绘制。因此,从投影仪坐落的特殊点位观看《起重机的对角线》,会看到瓦里尼精心营造的被平面化以及图像化的起重机。虽然最终视点只是一个特定的点位,但是寻找视点的过程才是瓦里尼感到惊喜的。“我喜欢观众寻找特别视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能够以更多精彩的视角了解《起重机的对角线》。”

640 (17)费利斯·瓦里尼夜间指挥施工现场

艺术,作为连接与交流的媒介,在不同的语境中、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中起到调节与沟通的作用。意大利艺术家艾斯特·斯托克(Ester Stocker)相信艺术作为语言的力量,她认为艺术自身具有其独特的语言,这套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秩序与规则,且不论国籍、不论年龄、不论阶级,艺术与大众的交流平等而普遍。《方块宇宙》是斯托克在杨浦滨江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作为永久点位展出的公共艺术品。斯托克在具有进深的立体线性廊道中悬挂二维图形,大大小小的方形黑色复合铝板漂浮在渔廊货架之中,为沉浸其中的观众提供一个脱离现实的“方形几何宇宙”,在有序与无序中回响,在现实与虚构中碰撞。方形的“黑洞”继续延续到建筑立面上,产生“洞口”的错觉,难以区分于立面上真实的窗,形成难辨而模棱两可的矛盾心理。

640 (18)艾斯特·斯托克,《方块宇宙》,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方块宇宙》在探索置身其中的人与平行宇宙,以及与外界的关联,”斯托克对于人类身处社会结构中与其他事物产生的关联感兴趣,她相信人类作为社会性生物离不开与周围环境、事件的关联。随处漂浮的黑色方块产生一种奇妙的磁场,而这个与外界现实世界平行的“宇宙”,能够引发观众对于自我认知及自身和城市关系的思考。

640 (19)艾斯特·斯托克,《方块宇宙》,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0)艾斯特·斯托克,《方块宇宙》,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刘建华的作品《天外之物》如同时间静止下的雨滴,坠落于杨浦滨江的墙头草场之上,其被拉长的端点仿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天外之物》高达20米,而基坑深达2米,从而有效保证其细长的形体能够抵抗风阻以及防止倾覆。这件不锈钢雕塑表面涂夜光漆,摆脱时间的限制,无论白天夜晚,均成为地标性构筑物,林立于杨浦滨江。

640 (21)刘建华,《天外之物》日景与夜景,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2)《天外之物》安装过程,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相遇于永恒

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Yusuke Asai)在滨江的打捞局码头地面上为城市纹了一副巨型的野生刺青。在他的作品《城市的野生》中,他邀请公众介入,共同参与完成作品的设计,再由火进行烧制。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抑或三五岁的稚童,他们的参与本身也称为作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从上帝视角俯瞰《城市的野生》,会发现其主要绘制的是巨大的动物,而场地中的人、树、以及其他生命体则被承托的渺小,表现出浅井裕介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表现出他其宏观考虑中的微观细腻介入,以及微观中存在的宏观宇宙生态。

640 (23)浅井裕介,《城市野生》施工过程,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5)浅井裕介,《城市野生》大众参与设计过程,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4)浅井裕介,《城市野生》施工过程,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6)浅井裕介,《城市野生》,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时间托运人》是近期完工的一件作品,巴西艺术家奥斯卡·大岩(Oscar Oiwa)在技能草场上以大地为海面,以承载着土壤以及树木的玻璃容器为船只,让其在时间中航行,在绿色的草场上遨游。大岩制作了一个透明的容器,放入上海的土壤,从而呈现出在地场所的地层结构。《时间之载》会随着时间,随着自然变化而发展,以及生长,并且随着时间过隙,雨水与阳光的滋润会使得土地滋养出新的生命,表达出艺术家对于作品与时间邂逅的期盼。

640 (27)奥斯卡·大岩,《时间托运人》,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640 (28)奥斯卡·大岩,《时间托运人》江景鸟瞰,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APS

本次展览欣稚锋艺术机构在整个公共点位上参与同政府以及与艺术家的全程对接,欣稚锋艺术机构负责人汪斌女士认为,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成长,“永久性的艺术品需兼备时效性与经典性,能够在当下足够好,同时能够在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仍然经得起推敲。”公共艺术品对于艺术家创作艺术品除了公共性与艺术性之外,同样要求艺术品具有在地性与唯一性,“一个场地,一名艺术家,一件艺术品。”汪斌女士总结道。

对于20多个空间艺术季的永久艺术品来说,在它们完成施工,真正落成的那个时刻,并不是结束,而是它们作为公共艺术品的开始。在城市中的滨江环境中,公共艺术品所面临的挑战与在其身在白盒子的美术馆中不同,所有相遇的机会都将是挑战,相信在时间的流逝,四季的交替,天气的变化,公众的互动,城市的更新与发展,这些艺术品将绽放出更大的价值。(撰文/秦晓婉)

Eco Art | 再造山水,联结万物:生态艺术在中国

想象在理想的、善的人类世,一个园子是什么样的?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