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每一天在正午时刻捕捉自然的变化:秦一峰的负片摄影与明式“素工”美学

Sep 26, 2019   TANC

“居山水间者为上。”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写道。明代文人崇尚自然、精于营造平面空间关系的审美,在明代家具形简工素的形制中尽览无疑。而在艺术家秦一峰看来,素工家具不仅是审美的产物,更是数百年前人们的生存策略,它们流转到今天,为当代人带来关于生命、死亡、时间的思考。

640秦一峰,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出生于1961年的秦一峰在艺术家之外,亦是一名明代家具收藏家。在上海郊区、淀山湖畔的工作室中,这些鲜有雕饰、形制古朴的明代家具既是他生活起居的一部分,也成为其艺术创作的对象。近十年来,他以衰变后的素工局部为拍摄对象,用大画幅胶片相机创作负片,呈现出“压缩”后的平面灰阶影像。

640 (1)“负读·读负”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640 (2)《Cloudless》,2017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9月4日,秦一峰的负片影像新作于香港白立方展出。以“负读·读负”为名,该展将秦一峰的负片原片、负片创作过程、以及最终输出影像共同展出,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向观众完整呈现秦一峰的创作过程,传递出其影像背后的世界观。正如评论家顾铮如此解释展览名:“读负是一个具体实践的行为,负读则象征逆向思维,是一种立场。”

消失的立体,从“线场”绘画到负片摄影

自幼习练书法的秦一峰,亦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一份子,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影响使他的艺术生涯几经转向。早在现代艺术思潮涌入上海的80年代,秦一峰便开始了对于抽象绘画的探索。1985年,他与余友涵、丁乙、冯良鸿、汪谷青、艾得无共同举办“现代绘画——六人联展”,并在次年同张国粱和丁乙一起进行了“布雕”的行为艺术实践。

640 (3)布雕行为作品,1985年,秦一峰、丁乙、张国粱,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90年代,秦一峰开始在抽象系列中以平面的方式表达立体,这种表达方式在后来发展成“线场”的绘画风格,亦从绘画延伸到了他对负片摄影的探索中。2006年,秦一峰开始制作《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在拍摄一张明式方桌桌脚之时,“以平面表达立体”的想法再一次出现,他也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负片摄影探索。

640 (6)《Cloudy》,2013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没有前后,没有明暗,没有投影。秦一峰在负片影像中将空间压缩,对象、信息、灰阶也随着立体感消失。“我想打破绘画和摄影的界限,打破抽象与具体的界限。摄影本身是为了立体而产生的,我借用它的立体和客观性,来进行主观的表达,我想它们会产生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形态。”秦一峰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表示。

640 (4)《42个立方No.7》,1993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2017年,秦一峰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个展中首次展出其负片摄影,展览策展人、诗人萧开愚在《八十五到七十五(九十五到十八)度灰,或全真互文的平面保障》中对其作品如此评论:“负片面中构面的深浅灰色,实即浓淡墨迹,点是点,线是线,谢绝物体指涉,物体如同墨分五色的色,幻也。”

640 (5)《Cloudless》,2017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评论家顾铮亦在《让我们看见负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一文中,对其创作如此解释:“秦一峰具颠覆性地视‘负’为‘正’,在将这个反转过来的认识加以视觉化的过程当中,既给出了他独特的视觉体验,也提示‘负’的意义与价值。他帮助我们发现与理解摄影、也是看待现实事物的新的立场与方法。”

“观看是找到答案的唯一途径”

对于秦一峰而言,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十分明确的目标。为此,他展开了一场与自然、技术、时间的博弈。从相机、镜头、胶片、药液、背景、打印纸张等硬件设备,到拍摄时刻、光线条件等拍摄环境,秦一峰都在十多年中反复摸索着。

在远离都市生活的郊区工作室中,秦一峰选择在每天的正午时刻进行拍摄,短短数十分钟的自然光条件注定不会导向高产的创作。但比起追求效率,对秦一峰而言,能与自然形成关系更为重要。在十年如一日的创作中,他每天记录着当日的天气和拍摄状况,由此将自然的变化引入作品的叙述中。

640 (7)《Heavy Rain》,2017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为了实现“平”的视觉呈现,秦一峰在2010年到2014年间反复拍摄了多达一百多张照片。在对于拍摄影像的判断上,他解释道:“我用‘平’设定一个标准,一个限制,但是最终的画面还是复杂的。首先做出来的东西,我要感到非常陌生,因为我是第一观众。有的时候选了一张片子觉得可以了,但过一两年我还会翻出来看,好像不行,于是决定重拍。但再过一两年,还是觉得第一次选的更好。对影像的认识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对比,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因为概念往往容易产生误导,所以最终还是要落到观看上。

640 (8)“负读·读负”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此次香港白立方个展在体现其创作手法的延续之外,亦将负片原片、筛选负片的过程与最终输出打印的作品一起展出,为观众提供“三位一体”的图像观看方式,正如秦一峰所言——“观看是找到答案的唯一途径。”

从素工的生存策略中思考衰变与不变

在《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中,秦一峰提出了自己的明式“素工”美学。他从比例结构、角度取象、方圆辩证、争让关系和线条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道出家具最核心与本质的形式要素。对于明式素工家具的研究与思考也成为其负片摄影中的重要方面。

在他看来,“四五百年前,人们用一棵树来解决生活的一个需求,一个起居问题。他们利用自然中的材料,用今天的判断来看,这非常的可持续、低碳。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存的策略,我们今天的人来看是可以反思的。”

640 (9) 《Rain》,2013年,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秦一峰选择的拍摄对象,也必须是经过衰变造成的素工局部,它们在几百年间经历了自然的风化、人为的破坏、人为的修复痕迹。“衰变是我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以前碰到坏了的东西,我会很难过。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我也接受了它某一个阶段的衰变,被腐坏、被虫蛀,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它既可以被看做树木的尸体,换种角度,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秦一峰说道,“这个社会的变化是你必须要去面对的。变化是我选择拍摄对象的一个条件,我只选择衰变的器物部件,我关注的点是衰变,我们今天的生活最大变化是这种变化在不断提速,其后果是否在加速某种衰变?

640 (10) “负读·读负”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白立方画廊

从80年代的抽象绘画探索,到如今的负片摄影,秦一峰近40年的艺术生涯几经转向,却贯穿着“以平面表达立体”的一致线索。面对时代环境、艺术生态的变迁,秦一峰始终让自己的创作保持素工一般的品质,他表示:“我觉得50岁这个年纪对我来说特别好,好像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时段有体力,有经验,也有了语言,我可以表达和诉说,而且也能看到最终的成果。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时段,接下来就是慢慢将它发展,然后展开。”(采访、撰文/何佩莲)

 

是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吗 | 艺术新闻×海马星球联合制作

为什么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被一直艺术史的写作者忽视?历史上有很多给男性艺术大师提供灵感的女性,他们的“缪斯”和爱人,她们的才华为什么长期被遮蔽,甚至被她们的爱人掠夺和侵占?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