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何慕文(Maxwell K. Hearn)那把开启中国书画展馆的钥匙,这次在纽约,可能要与大都会的中国书画展馆失之交臂,眼下,这里已经对外关闭,正在进行内部系统的更新。
从大都会亚洲部办公室的后楼梯,穿入博物馆的中国展馆,最深处恰恰就是最后才建成的中国书画部分,现在这里的书画已经被搬走,正在更换天窗,而天窗下面,就是著名的苏州式的中国庭院——艾斯特庭院(Astor Cou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馆馆长何慕文告诉我,1970年代大都会重新规划展区时,在布鲁克·艾斯特(Brooke Astor)夫人的赞助下,建成了耗资甚巨的中国庭院,以及一个陈列明代家具的展馆——“明轩”。
进入大都会的中国艺术展馆,首先看到的是瓷器廊,往里走是壁画与石器,然后是青铜器、佛像雕塑,最后到达中国书画展馆。这条展览动线正是大都会收藏中国艺术的历史过程,也是西方的收藏系统对中国艺术的接受过程。
1971年起就职于大都会从事中国艺术研究的何慕文说,自1970年代在托马斯·霍文担任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时从普林斯顿大学请来方闻教授,负责中国艺术的收藏与研究工作后,“博物馆才开始真正地欣赏书画”。方闻这位自小在中国学习艺术,之后到美国求学的学者,毕生的期望是将“西方的标准引入极为传统的中国书画鉴赏领域”,而大都会最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也在1970年代奠定,方闻当时极力说服大都会博物馆董事会,以250万美元买下王己迁(C.C.Wang)手中的25幅中国早期绘画。
今天来到大都会中国馆的参观者,仍可以看到王己迁收藏馆(C.C.Wang Gallery)的专门展区——这位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艺术收藏家以及著名书画鉴赏家,被以这样的方式所纪念。这25幅作品“使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国绘画收藏方面后来居上,达到波士顿、克利夫兰和堪萨斯城的收藏水平”。托马斯·霍文在回忆录《与木乃伊跳舞》中如是说。此后,大都会的中国艺术收藏部分,无论质量与数量,抑或展览空间的配设,基本趋于完备。
如果说,以收藏古典艺术见长的大都会代表了美国博物馆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品位,建立于1956年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其博物馆对于中国艺术收藏和展览的趣味则与时代风向交相呼应。其早期收藏主要以瓷器、青铜器、佛像为主。但在1990年代后,亚洲协会博物馆开始展览并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亚洲协会博物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出,始于1998年由高名潞策划的展览“里和外:中国新艺术”(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招颖思(Melissa Chiu)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她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提到,在那次展览之后,亚洲协会博物馆认为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并将收藏重点放在了录像艺术和摄影。她认为录像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媒介,当时也没有为此类艺术媒介开放的二级艺术市场(拍卖)。亚洲协会博物馆的收藏包括杨福东的《竹林七贤》,以及张培力、王功新、宋东等中国多媒体艺术家的作品。
在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显学” 后,亚洲协会博物馆的视角又有所调整。从今年3月到6月,亚洲协会博物馆展出的“招隐:17世纪中国的书画、诗与政治”(The Artful Recluse: Painting, Poetry, and Politics in 17th-Century China)是“纽约亚洲艺术周”(Asia Week New York)期间各大博物馆中唯一的中国艺术主题展。“为什么最早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博物馆会选择做中国的古代书画展?”招颖思对此的回答是,现在的中国与300年前明末社会的相似之处在于社会、政治都处在巨大的转型与变动中,在这种历史时刻,知识分子与艺术家如何思考时代变化?“招隐”所体现的明末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与今天的中国不无联系。
与亚洲协会博物馆一样,古根海姆也是较早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展览的博物馆。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虽然古根海姆没有举办中国艺术展览,却带来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最重要消息——古根海姆与香港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为期5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与展览计划,建立“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未来5年,古根海姆将举办3个中国当代艺术主题展,所有的作品将委托艺术家创作,并将作为永久藏品对公众开放。这是古根海姆——这个以全球现当代艺术收藏与展览为主的美术馆——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专门收藏。
古根海姆与中国当代艺术不无渊源:2008年曾举办蔡国强个展“我想要相信”,后于2009年举办了“第三种心灵:美国艺术家凝视亚洲(1860-1989)”(The Third Mind: American Artists Contemplate Asia,1860-1989)。古根海姆更是早在1998年举办了名为“中华五千年:创新与改革”(China: 5000 Years,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Arts)的展览。
此次向古根海姆捐赠1000万美元的何鸿毅家族基金,希望通过古根海姆的全球博物馆网络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何鸿毅家族基金CEO黎义恩(Ted Lipman)表示,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如何融入全球文化。另一方面,何鸿毅家族基金也希望在目前市场占主导力量的中国艺术界,能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以收藏传统艺术作品为主的大都会博物馆,也希望在其馆藏的“百科全书”中添加“中国当代”这一页。收藏传统艺术为主的博物馆在展示当代艺术时,与现当代博物馆有何不同?何慕文说,“我们有更长的历史可以利用。”而将传统与当代艺术作品并置的方式,也能看到“传统是活的”,以及传统在当代环境中的演变。
今年12月9日,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书画展馆将重新打开,迎来中国艺术大展“水墨艺术”(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在全球博物馆与艺术市场都在热议中国当代水墨时,拥有诸多中国藏品的大都会将如何以“水墨”为主题策展?何慕文透露他将着眼于讨论水墨在包括书画在内等多种当代的艺术媒介中的表现,如摄影、录像和装置,但内容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密切。这亦是大都会博物馆首次由非当代艺术部门策划当代艺术展。
纽约的博物馆系统正在接纳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元素。无论今年大都会的大展“水墨艺术”,还是在上东区与大都会遥遥相望的古根海姆未来将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不仅会为纽约以及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中国艺术的新视野,也将为越来越多前往纽约的中国艺术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带来关于中国艺术的另一重视角的文化参照。在这场重新启程的文化相遇中,在以纽约主流博物馆为代表的西方艺术界,与中国艺术之间的“东张西望”会产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与此有关的争论与对话将成为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撰文/叶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