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香港:自由港的艺术升级

Sep 17, 2014   艺术新闻/中文版

香港变身艺术中心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艺术市场经济的驱动。两大拍卖巨头佳士得和苏富比在1999年和2001年先后将总部从台湾移至香港,此后,在香港开始的春秋二拍成为了亚洲的拍卖中心。加上从2007年开始举行的Art HK,而后在2011年被Art Basel收购变身Art Basel Hong Kong,开创了香港乃至亚洲的艺博会时代。国际画廊和内地拍行蜂拥迭至,让香港成为毋庸置疑的亚洲艺术交易中心。反观香港政府对于艺术的支持十分有限。香港主要只有香港艺术馆和香港艺术中心作为视觉艺术场馆, 因此位于尚在建设的西九文化区中唯一一座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博物馆,M+视觉文化博物馆,无论是它的定位、收藏还是因延期而造成的高额建造费,都注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其规划初期,M+视觉文化博物馆确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成为一所为香港人设立的博物馆。但是目前所知已有的收藏中,最大部分是来自瑞士前驻华大使,中国当代艺术藏家乌利·希克收藏的1463件作品。这批收藏虽然让M+获得众多关注,但是同样饱受争议。

M+视觉文化博物馆与中国内地的合作关系不仅体现在藏品上,香港未来的广深港高铁车站就设于西九文化区旁。香港政务司前司长唐英年曾言:“将来广深港铁路开通后,广州来香港只需48分钟,每10分钟就有一趟火车⋯⋯我们的观众群至少是广东加香港,大约6000万居民。”

香港政府对西九文化区的定位借鉴了一些城市艺术复兴的例子,如伦敦南岸艺术中心。伦敦南岸将城市旧工业区改造复兴成为艺术、音乐、娱乐等新兴文化区。曾任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总监的连纳智(Michael Lynch)现担任西九文化区总监,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首任馆长李立伟(Lars Nittve)则担任M+视觉文化博物馆总监。

位于西九文化区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无论是它的定位、收藏,都注定成为关注的焦点

国际化的管理层也带来了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其策展人团队集纳了来自东西方的专业人才:来自韩国,曾任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郑道炼担任总策展人;中国知名策展人皮力担任高级策展人;曾担任蔡国强工作室项目总监的“台湾第一千金”马唯中担任水墨艺术策展人;来自纽约、曾任北京设计周创意总监的陈伯康担任设计与建筑方向的策展人⋯⋯国际化的策展人团队无疑是M+与亚洲其他新兴美术馆的最大不同之处。

除了重金聘请(西九文化区的人员聘用享受香港公务员的高薪待遇)之外,在实体建筑还未落成之前,M+的展览已先行了而动。自2012年开始,M+开始以“M+进行”为题,举行七个如“M+进行:油麻地”“M+进行:充气”等展览。由高级策展人皮力、总监李立伟以及藏家乌利·希克共同策展的“对即是错”在瑞典于默奥现代艺术馆展出。同时,M+已经展开了博物馆数字化之路,线上展览《探索霓虹》作为M+首个在线展览,邀请观众上传分享香港现存的霓虹招牌照片和故事,共收到超过4000 张由公众提交的香港霓虹招牌照片。此外,在博物馆的研究规制上,M + matters不仅召开了“此时此刻:中国博物馆热潮之语境”等讨论会,也开发出同名的线上媒体。

这个博物馆策展团队无疑在专业化运作上走在了亚洲新兴美术馆的前列,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的确将吸引来自内地如潮的访问者,但这并不阻碍它在艺术领域的专业作为,而香港天然的自由港地位,不仅在策展的口径为M +提供比内地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策展人团队的国际构成,无疑也将为大中华区乃至亚洲的博物馆界带来更为开放的视野。

未来在尖沙咀,除了西九文化区的M+,在2017年香港还将出现另一个大型的艺术场馆——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布的2014-2015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及,香港艺术馆将进行翻新工程,如获立法会通过拨款,香港艺术馆将闭馆三年,有关工程预计于2017年年底竣工。

对于访港的游客来说,尖沙咀是国际奢侈品牌的聚集地,而三年之后,经过“艺术升级”的尖沙咀,会被由西九文化区和香港艺术馆连接的新的艺术环境包围,与伦敦南岸或者阿布扎比不同,在本已游人如织寸土寸金的尖沙咀完成城市的艺术升级,也将考验香港是否能从金融、贸易的自由港转变为艺术的自由港。这里考验的不仅仅是博物馆策展团队的专业水平以及运营团队的管理水平,还包括香港本地观众乃至大中华区访客对艺术的理解力,以及香港政府对于艺术的自由表达的宽容度,除了老少咸宜的大黄鸭,更激进或者更边缘的艺术,能在这个目前正在经历政治碰撞的发达资本主义空间取得能见度吗?毕竟,博物馆不是迪士尼乐园,除了收入和参观人数,艺术展览的专业水准和研究能力,才是博物馆存在的文化内核。撰文/叶滢、陆晓凡

“东方文物的伦敦代言人”:埃斯卡纳齐的“中国艺术经眼录”

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1939—)是目前全世界最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曾于2005年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拍下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罐,创下了当时的中国瓷器交易世界最高价。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多达五千余件,其中不少珍品缔造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神话”。6月下旬,由埃斯卡纳齐亲自编撰、回顾其五十余年来经手中国艺术品经历的著作《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中文版首度上市,对了解埃斯卡纳齐的收藏历程及中国艺术品在西方的流转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及赏鉴价值。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