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无疑可以被称为中国艺术的海外年,尤其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展览与讨论。作为国际艺术竞技场的美国,也将聚焦投向中国艺术。在美国艺评家BarbaraPollack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看来,基于美国观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而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所知甚少,所以有必要呈现真正能反映当下中国艺术创作的展览,而不再是在“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身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的田霏宇认为,“今天,人们对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对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现状的认识仍然或许片面和局限,这一领域的发展尚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的阐释。过去十年来,纽约迎来、又送走了一场接一场所谓的‘中国艺术展’,这些展览将最早的一拨中国当代艺术家带向国际,留下一些特定的中国符号印象。这一固有的记忆阻碍了我们近年来的努力——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艺术界的活力、严谨和创造力。”在今年3月的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上,他策划了“聚焦:中国”单元,邀请17家画廊,30多位艺术家参与,并开展了八场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论坛。
Barbara Pollack在策展“我这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展览的过程中,也表达出类似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的复杂际遇,“美国人哪怕是策展人都缺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就算在今天,中国仍然被无法接近、神秘莫测和异国情调的刻板印象所困扰。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中国大陆的策展人和画廊建立联系,哪怕其实这一切和他们去过的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
“我这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My Generation: Young Chinese Artists)展览现场
与美国相比,欧洲观众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要更深入和开放,这不仅因为德国和法国做的中国艺术项目比较多,法国巴黎也有很强大的中国艺术家群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2000年左右,中国艺术家去欧洲比去美国要容易得多,来往也就比较多。
而历数在美国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除了1998年、1999年“InsideOut”展览,同期,巫鸿在各个美术院校美术馆做的“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试验艺术”(Transience: Experimental Chinese Art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展览。 2004年,亚洲协会和ICP有一个名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摄影和新媒体艺术”的摄影录像展,同样也是巫鸿策划。然后就到了2006年苏富比曾经举办过轰动一时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预展也可以算是当时最大的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而到了去年年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水墨展览,也是一次尝试。事实上,美国观众从“InsideOut”展之后鲜有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馆展览了。
“我这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My Generation: Young Chinese Artists)展览现场
绝大多数美国的艺术机构仍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展无法获得资助,因此过于昂贵,无力组织。在BarbaraPollack看来,美国的当代艺术界需要改变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知,“没有比在以民族自我为中心的美国举办展览更好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改变这种状况。这不仅仅适用于中国艺术家,同样也适用于印度、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不过,美国的艺术机构还是认为举办美国或者欧洲艺术家的展览比探索未知领域要容易得多。好在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例如,古根海姆博物馆最近聘请了汤马斯·博古伊斯(Thomas Berghuis,汤伟峰博士),他是一位中国艺术专家,今年秋天会举办汪建伟的展览。现代艺术博物馆已经展出了宋东和尹秀珍的装置作品。这些展览项目有助于让这里的观众把中国艺术家作为个体来欣赏。”
汪建伟,《时间寺3》
在田霏宇看来:“策划军械库艺术博览会聚焦单元的最大收获不是发现美国观众的认识有多么深,而是发现他们的兴趣有多么大。 也许过几年回头看,就会认为现在我们处在一个转折的时期。我觉得很多时候(谈论艺术)和中国无关,而和网络快速发展有关,我刚看过一个策展方案,觉得里面说的一句话很对:现在不再是关于自我表达,而是形成主体性的时候。所以说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人比较,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使用的这些技术是全球通用,因而也形成了一种新国际、新主体性。”
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聚焦:中国”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的困局正在改善:今年3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在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策划的“聚焦:中国”单元开幕;6月由美国艺术评论人Barbara Pollack耗费4年策划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群展在美国佛罗里达坦帕美术馆开幕;10月下旬,纽约将迎来第九届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上海艾可画廊及MABSOCIETY,香港Edouard Malingue Gallery、台北Chi-Wen Gallery成为加入亚洲当代艺术周的最新组织;10月底,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的开馆展,邀请来自中央美院的王春辰担任特约策展人,带来“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
在海外,这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旋风才刚刚开始。在上一代艺术家依旧沉沦于过去,故步自封之时,这代被称为“YCA(Young Chinese Artists 中国年轻艺术家)一代”的艺术家就正努力打破地理边界和中国文化的特定符号。撰文/Barbara Pollack 、刘亦嫄 译/盛夏 编辑/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