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由大中华区辐射至东南亚的亚洲艺术新生代,“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提名名单公布

Jun 27,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上海。6月25日,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HUGO BOSS联合举办的2015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HBAA)在外滩美术馆首度公布了6位提名艺术家名单。来自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关小、杨心广,台湾地区艺术家黄博志、柬埔寨艺术家万迪拉塔纳(Vandy Rattana)、缅甸艺术家莫萨(Moe Satt)以及来自菲律宾的谷口玛丽亚(Maria Taniguchi)从来自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3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入围了本届奖项。

5-2015HBAA首次新闻发布会_评委拉瑞斯·弗洛乔与入围艺术家谷口玛丽亚对话
HBAA首次新闻发布会现场,外滩美术馆馆长兼评委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与入围艺术家谷口玛丽亚对话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创立于2013年,在首届的评选中主要聚焦于大中华区的新锐艺术创作。今年的第二届大奖将视野扩展至东南亚地区:6位入围艺术家的多元身份与背景,勾勒了更为丰富的亚洲新生代艺术面向。

6-2015HBAA首次新闻发布会_评委段建宇和入围艺术家关小对话
HBAA新闻发布会现场,评委段建宇和入围艺术家关小对话

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在谈到奖项的立意时表示:“‘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意图在各类挑战性的话题和上下文间发展出一种长期的、持续进行的、具有批判性的延伸、结合和对峙。我们认为‘亚洲’是一种建构,也是一个尚需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具有固定身份的地区。亚洲的多个组成部分都在不同层面上激活和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当下的变化,未来的发展,及对其历史构成的陈述。”

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李棋强调了关注东南亚艺术家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五年里,大中华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这正是这一地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动态的反映。”

8-2015HBAA首次新闻发布会_评委李棋和入围艺术家杨心广对话
HBAA新闻发布会现场,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兼评委李棋和入围艺术家杨心广对话

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入围艺术家群展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呈现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新作。同时,本届大奖也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及东南亚地区举办丰富的教育活动,由‘“阈限之间” 和 “当我们谈论亚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两部分组成,特别聚焦于大中华区和东南亚的当代艺术的挑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关于本届大奖的全纪录将于2016年结集出版,而最终的奖项评选结果预计于今年11月揭晓。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6位提名艺术家

关小(中国大陆)

1983年生于重庆,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

其创作涉及录像、雕塑、装置及声音作品,她采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多种材料进行互文,在作品中以多种角度探讨“观看”和“实践”的可能性。

Portrait of Guan Xiao-关小
艺术家关小

4. Guan Xiao

关小《纪录片:地心穿刺》,2012年,装置,综合材料

13. Guan Xiao

关小《轻微的眩晕》,2014年,黄铜上色,伞

黄博志(中国台湾地区)

黄博志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农夫,也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他的作品主要探讨农业、经济、民生消费生产等议题,关注地区性历史、社会生态演变。黄博志之前的创作以绘画和涂鸦为主,现在主要围绕声音和录像作品展开,“500棵柠檬树”计划是他目前的工作重点,这是一个具有永续发展概念的艺术计划,透过挪用艺术环境中各式各样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化为更有效的工具或方法,去义助农业品牌的发展。

Portrait of HUANG Po-Chih-黄博志
艺术家黄博志

2. Huang Po- Chih

黄博志《生产线——中国制造》,2014年

6. Huang Po-Chih

黄博志《五百棵柠檬树》(局部)

莫萨(Moe Satt,缅甸)

出生于1983年的莫萨生活并工作于缅甸仰光,他的创作实践以行为艺术为主,后期也创作装置、摄影和录像等。莫萨的大部分作品都与观众相关,他喜欢在作品中有观众的参与。“手”是其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莫萨应用各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在缅甸特殊的严密审查和政治压迫时期形成了一套有力的艺术表达工具。2008年,他创立了“身体压力”这个在缅甸的国际行为表演节。

Portrait of Moe Satt-莫萨 1
艺术家莫萨
6. Moe Satt
莫萨《脸与手》,2008-09年,表演、录像、摄影

1. Moe Satt

莫萨《向我所栖身的社会提三个问题》,2014年,装置

谷口玛丽亚(MariaTaniguchi,菲律宾)

谷口玛丽亚的创作形式涉及陶器、雕塑、绘画及录像,然而艺术家均将这些视作对雕塑观念的探索。她围绕“砖画”的巨幅单色绘画计划已持续约7年之久。对艺术家来说,砖画是一种建筑方法:根据一个特定的线性方案设计,横向排列的长方形块如同砖块,构成了一面墙,“就像是从网上下载文件,是一点一点下载完成的。”这若干面墙体表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理念——建构与重构。在艺术家看来,“这种重复输出和再生长的现象反映了物品和图像的平行状态,以及我们生活的某种平行状态”。

Maria Taniguchi-谷口玛丽亚 2
艺术家谷口玛丽亚
4. Maria Taniguchi
谷口玛丽亚《无题》,2014年,丙烯、画布、木架,无框
7. Maria Taniguchi
谷口玛丽亚,《无题》,2013年,纸上丙烯

万迪拉塔纳(Vandy Rattana,柬埔寨)

1988年生于柬埔寨金边,目前生活、工作于金边、巴黎和台北。万迪拉塔纳是一位自学而成的艺术家,其创作形式以摄影、影像为主,受到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启迪,注重现场感,善于捕捉活动中的瞬间。他将镜头对准其祖国柬埔寨,记录下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人在艰巨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他的摄影作品不仅直面灾难本身,更展现了幸存者在战后重建、疗伤和康复过程中的整个心路历程。

Portrait of Vandy Rattana-万迪拉塔纳
艺术家万迪拉塔纳
13. Still from Vandy Rattana
万迪拉塔纳,《表面》系列摄影作品之一,2012年
9. Still from Vandy Rattana
万迪拉塔纳《弹坑水塘》,2009年,数码打印

杨心广(中国大陆)

1980年生于湖南长沙,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其作品以雕塑和装置为主,木料、陶土和石块是其主要的创作媒材。杨心广的作品对身体和观者的现象学联系,令人联想起美国极简主义雕塑,而其对材料与空间的开放性又与贫穷艺术如出一辙。杨心广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对于各种自然媒材的运用。在他的创作中,“物”的随机性选择与“心”的偶然性结合,形成了极具玩味的组合关系。这层象征性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技巧,也是艺术家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撰文/TANC

Portrait of YANG Xinguang-杨心广
艺术家杨心广
4. Yang Xinguang
杨心广,《金色 H-NO. 2b》,2014年,铝塑板,铁
9. Yang Xinguang
杨心广,《哼哈二将》,2014年,木,塑料

柯律格《长物》:晚明“现代中国”的物志与人志

英国学者柯律格(Craig Clunas)从物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文明史的第一部著作《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中文版于2015年5月出版。在该书中,柯律格努力突破西方博物馆学的实证、鉴赏框架,发掘晚明文士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及其所评述的“中国物品”更为完整和原初的意义,即同中国当时社会历史的关联性。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