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年度回顾 | 12位策展人、考古学家和科幻作家的愿望与失望书单

Dec 28, 2016   TANC

田霏宇(Philip Tinari)

策展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8_019
▲ 莉莉·查姆利《创意课:后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学校和文化工作》(Lily Chumley, Creativity Class: Art School and Culture Work in Postsocialist China)2016年,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作者查姆利是纽约大学的一位年轻的人类学家,曾写过一篇对于中央美术学院教育的详实研究。她以民族学者客观和严密的视角观察研究在中国进入艺术高等学府之前所进行的常规的、应试的教育现状。她所提出的是每个中国年轻艺术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掌握了写实绘画技术之后,如何找到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声音?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20▲本·勒纳《10:04》(Ben Lerner,10:04)2015年,Picador

对这部书失望不是因为这是一本不好的书,它是一本很棒的书。我希望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开头:“这座城市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而升级成为航空绿色通道,天气似乎有些异常温暖,在切尔西享用了一顿包括了由大厨按摩至死的小章鱼的极其昂贵的庆典晚宴之后我与经纪人沿着这条路的南边走着。”这部关于艺术的迷惘与政治的无用的小说故事在布鲁克林和玛法(一座我今年有幸到访过的小镇)中展开。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21▲ 凯瑟琳·玛丽代尔《列宁在火车上》(Catherine Merridale, Lenin on the Train)2016年,Metropolitan Books

对于1917年德国政府如何安排列宁从流亡地瑞士回到故乡的历史性的反思,以及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回顾。

欧宁

艺术家、策展人

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22▲ 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2016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本历史人类学名著令人脑洞大开。詹姆士·斯科特对东南亚高地赞米亚(Zomia)的历史解释框架,主要建立在逃奴(Maroon)社会和碎裂带(Shatter Zone)的基础上,在他看来,这种超国家空间其实是一种自我野蛮化(self-barbarianization)的结果:为了逃离原来的文明,放弃了既有的生产方式甚至文字纪录。它们由山地(Hill)的地理屏障保护起来,但并非完全隔绝,与谷地(valley)的定居农业及主权国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在这种解释框架下,原来流行的部落定义和进化史学全部被颠覆了。例如“华夏”与“蛮夷”,“熟民”与“生番”向以文明来划分,而实质是政治操作。同样的解释框架其实也适用于殷人渡海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猜想,特别是在航海地理和考古学有新鲜发现的情况之中。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23▲ 赤濑川原平《千利休:无言的前卫》,2016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为1989年出品的千利休传记电影《利休》的编剧,赤濑川原平的这本书不过是电影衍生品的水平。由于对他与建筑师藤森照信合组的“路上观察学会”略有了解,加上看过冈仓天心对利休茶道的推崇和柳宗悦对利休过度服务政治的批评,于是很想从这本书读到更深入的考证、研究或阐述,不过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和电影一样,因为没有丰富历史细节的支持,利休的复杂性在这本书里最后流于泛泛而谈。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24▲ 克里斯·詹宁斯《天堂此时:美国乌托邦主义的故事》(Chris Jennings,Paradise Now: The Story of American Utopianism),2016年,Random House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馆长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25▲ 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由于要策划傅山的展览,因此年初重读了白谦慎先生的《傅山的世界》以及终于在旧书网上花高价买到了白先生的另一名作《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本学术书能卖断货,的确少见。白谦慎先生的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如何进入对中国书法判断的路径。民间书法、古代遗墨价值的波动与转换以及审美趣味的变迁,进而其内在动力与外在催化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然而,白谦慎先生却能以实例为基础,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因此《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是我今年一口气读完的书,不艰涩,很深刻。

正在读

– ▬ –

20161228_183259_026▲ 徐冰《我的真文字》,2015年,中信出版社

徐冰先生所著的《我的真文字》是这位思想深邃的当代艺术家关于自己多年来创作感悟的“流水账”。朴素、真切、实用,点到了不少今天艺术的痛点。我只读了个别章节,已然觉得含金量、敏度、密度很高,甚至有些地方还要读第二遍。此书是“视野丛书”(丛书作者:张承志、韩少功、李零、汪晖、徐冰、李陀)中的一本,北岛为套书写了总序并为这部书留下了评语:“他们穿越时代与个人的秘密通道,以各自的阅历与写作,在不同的坐标上互相辉映。”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

策展人,OCAT 西安馆馆长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27

▲ 比利安娜·思瑞克《上海滩:上海艺术家的个案(1979-2009)》(Biljana Ciric: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201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本书很早就已经出版,与它相见恨晚。这是一部上海展览历史的完美的集结,对于任何想研究上海艺术发展历史的人来说都是必备读物。其内容丰富的采访与研究材料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28▲ 《展览俄罗斯:新的国际化的十年(1986-1996)》(Exhibit Russia: The New International Decade 1986-1996),2016年,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思考什么形式的写作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文学纪录做出更多的贡献。已有很多的展览和文章观察与反思自1979年开始的这“三十年”以及个体艺术家的发展历程。目前,艺术界与学界对于描绘出90年代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新一代的学者正在为这些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许多的工作。而在中国内部以及与中国相关的问题,目前所提供给研究者的事实材料并不多。我发现看看中国之外情况会是有效的方法,在对我来说相对未知的领域但与中国同时发生的变革的国家(比如俄罗斯政治意识形态)来看历史是如何演进。这一类型的独立文献也许正是让中国成为焦点的所在。

李振华

艺术家、策展人,

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

瑞士PrixPictet摄影节推荐人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29▲ 岡田英弘《從蒙古到大清:遊牧帝國的崛起與承續》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与杰克·威泽弗德《蒙古帝国》属于同一类别,从一个历史时期去理解地缘、人种的变化,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历史关系研究所呈现的属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局限于种族和民族主义。推荐看一本这样的书,想来是比仰望星空近一些,能让人回望并不遥远的清代历史,理解动态的历史关系和永不停歇的时间。

下一部想读

– ▬ –

我希望看到更多艺术家的传记,如白南准、博伊斯、所罗门·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能让我离感兴趣的60-80年代接近一些。

向京

艺术家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30▲ 董豫赣《天堂与乐园》,201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之所以推荐一本稍微冷门的建筑图书,是因为里面所写,牵涉到系统性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造园、绘画、文学、哲学之间的关联和理解,中国山水诗歌画园的理想,都是栖居其间的人境理想,而和中国人的自然观有关的山水居游,很重要的一个标尺就是人的身体体验。董豫赣任职于北大建筑研究中心,作品其实不多,沉迷研究,红砖美术馆就是他的作品,初见时甚为惊艳。多年后读到他的书,才知道了这位独特的建筑师。对于我这样对于传统文化知识非常缺失的读者,这样的书这样的思考也极富启发。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31
▲ 罗伯特·休斯《绝对批评》,欧阳昱译,2016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这书买了一直没时间读,有点好奇这个被称为“美国最佳艺术评论家”的人。中国艺术写作缺失显著,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想看点这方面的书。

 

陈伯康(Aric Chen)

M+博物馆设计和建筑策展人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32
▲ 乔凡娜·博阿斯《其他建筑师》( Giovanna Borasi,the Other Architect),2016年,Spector Books

加拿大建筑中心举办过同名展览,这部书很有启发性,它以纲要式的方式记录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建筑师和建筑工作者们如何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角色的可能性延伸。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33
▲ 唐纳德·特朗普《伟大复兴:如何拯救残破的美国》 (Great Again:How to fix our cripple America, by Donald Trump),2016年,Threshold Editions

其实我并没有读过这本书,实际上它正代表着今年最大的失望。

 

李棋

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

“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评审委员会成员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34
▲  彼得·哈里森《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张卜天译,2016年,商务印书馆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是商务印书馆今年推出的“科学史译从”中的一册,这套译从涵盖了包括李约瑟《文明的滴定》在内的20世纪中期以来的科学史奠基之作,到近年甫一问世的新思潮,弥补了中文世界中此类研究的空缺。从人文领域和我们在当代艺术中所面对的相关命题来看,《科学与宗教的领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今日对于技术和媒介痴迷的一般认识,将科学、宗教、哲学在现代历史中逐渐分野的领域在观念中重新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更为有效地思考“现代性”在历史,及其在当下仍不断显现的余音。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35
▲ 弗雷德里克·马特尔《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君瑞图、左玉冰 译,2015年,商务印书馆

《智能》一书本身就像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出版行业的讽刺。它最初于2014年在法国出版,2015年被译介为中文,而我在2016年初读到它的时候却发现,书中所提到的案例早已物是人非,全然过时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记者,他寻访了全球各大热门的互联网发展重镇,集结了一路上的谈话、观察和想法。然而,即便从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互联网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本书充斥着一个保守的局外人所发出的惊叹、困惑和刻意保持的距离感,却被感染了那种为了行销产品和获得投资而刻意煽动的乐观与热情。如果把《智能》拆散成为在社交媒体上推送的快餐评论的话,可能还的确值得一读,但成书以后就变得格外有气无力了。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36▲  张怀玉,《王家人的美国梦》(Jade Chang,The Wangs vs. the World),2016年,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我乐于把这本书作为新年假期里的陪伴。海外华人作家近年在英语文坛成就斐然,从刘宇昆、姜峯楠的科幻系列,到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他们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种族、文化和语言多样的全球语境中观看华人世界的处境和变迁,离散和关联。尤其在经历过2016年的一系列国际政治大事以后,华人在北美的境遇和挑战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乃至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缩影。同样是有关华人家庭的故事,与《无声告白》中隐藏在细节里的压抑和痛彻相比,《王家人》节奏更快、爆发力更强,还有不少类似华人美剧“初来乍到”中的尴尬和幽默。作为假期读物,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快意。

 

唐克扬

建筑师,建筑写作者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37
▲ 马里奥·普拉茨《生活的房子》(Mario Praz,The House of Life)2010年,David R Godine

意大利作家(Mario Praz)的《生活的房子》(The House of Life)——起初我以为它是讲室内设计的,可以成为手头工作的参考——其实它是一本文学性的自传,全书以不同的房间作为结构线索,作者用多达360页的篇幅,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了他的居室,读完这本书参观完他的家之后,实际上也就走过了他的大半人生。

作者本身是18-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爱好者,在游历英伦后,主人公和他的英国妻子安顿在一座老房子里,罗马,这个地点,适足以解释房子里永恒“生活”的含义,这座城市中的确有些上千年的结构,一直循环不已地承载着它里面一茬一茬的生活。建筑本身没什么更动,在其中剩下的不是对于世界内里的质问,而是不断累积、朽坏、变迁的表面所呈现出的细节(用作者自己的词,是一种“allusive decoration”)。这本书无法教给一个建筑学生如何设计房子,但它显示了建筑所服从的生活本身可以有多么感人的力量——生命是具体的、脆弱的,时间是使人敬畏的东西。

《生活的房子》难以作为消遣读物,它一看就是一本启发你的生命经验的书,类似《追忆流水年华》,就像伯格森的理论自身所意味的一样,可以从存在之流中截取片段来体味。犹如希腊人的“记忆之宫”,它收藏了你,而不是用来丰富你的“世界收藏”。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38
▲ 乔尔·科特金《城市》(Joel Kotkin,The City),2015年,Modern Library

国外也不乏凑出来的书,特别是快速制造的畅销读物,看的时候过瘾但转头就忘记了。《全球城市史》的作者所出的另一本小书《城市》勉强算是一个例子。它本来应该是“举重若轻”、“见微知著”的,但是看完了之后没什么印象,像是他大部头书的缩写,甚至考试时的“小抄”要点——毕竟,城市——需要具体,又难得具体——这个题目也是难为了他吧!

 

方可成

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博士候选人,

《东方历史评论》编辑,原《南方周末》记者

政见CNPolitics和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40

▲ 德斯·弗里德曼《媒介力量的矛盾》(Des Freedman,The Contradictions of Media Power),2014年,Bloomsbury Academic

2016年,媒体成为众矢之的。在大洋彼岸,赢得大选的特朗普将美国主流媒体批驳得一无是处,称它们为不可信赖的体制内既得利益代言人;在此岸,一名女演员引发的“资本操控媒体”阴谋论也一度甚嚣尘上。说媒体被某些个人或某一派力量“操控”,是对媒体和媒体人的侮辱,把他们都当成了毫无主体性的白痴、软蛋、木偶。但是,如果把媒体想像成完全自主、不受各种政治和资本势力影响的力量,那也确实是过于天真的想法,即便是美剧《新闻编辑室》也不会描绘出这种画面。

在各种权力交织的社会中,媒体既是权力拥有者,也被其他权力所影响和利用。究竟如何理解这种复杂的权力互动关系?伦敦学 Glodsmiths 学院教授弗里曼的这本书为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41
▲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199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这本书在中国长销不衰,版本众多。因为早已成为公共版权图书,各家出版社都可以进来分一杯羹。仅2016年前9个月,就至少有译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现代出版社推出了新版的《乌合之众》。遗憾的是,西方学界最近百年来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早已抛弃了勒庞的理论。可以说,勒庞在今天的主流社会心理学中并不占据一席之地,勒庞式的群体观念已经被后来的学者们彻底驳斥了。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42

▲ 乔·巴金特《与耶稣狩猎:解剖美国的阶级战争》(Joe Bageant,Deer Hunting with Jesus: Dispatches from America’s Class War),2008年,Broadway Books

特朗普胜选后,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本出版于近十年前的书,被我身边的不少人提起。书中关注的群体,正是这次将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关键力量:生活在农村地区的白人工人阶级——他们为什么会坚定地支持实际上对自己不利的政治力量?要理解此刻美国的“阶级战争”,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刘歆益

考古学家,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43▲ 亚当·霍克希尔德《西班牙独立战争中的美国人:1936-1939》,(Adam Hochschild,Spain in Our Hearts: Americans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1936-39),2016年,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霍克希尔德对革命年代人们情绪的描写精致。在巴萨罗那或者加泰罗尼亚,街头革命充满了温情,人 群回到无私的本性中,团结在一起。Neal Ascherson在书评中说:“这似乎是一种只属于欧洲的历史瞬间。如山川河流一般看似永恒的政治与财富,森林般深邃的阶级与法律,一瞬间变成了木偶戏法。普通人揭穿这些把戏后相拥取暖、喜极而泣。”这种历史情绪最早见于对法国大革命的各种记载中,同样也出现在1968年的柏林或巴黎,或者别的地方。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还会见到这种情绪。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44▲ 约翰·勒·卡雷《来自寒冷的间谍》(John le Carré,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2013年,Penguin Books

我们的大脑好像被清洗过了。总想把小说还原成电影场景。‘故事’没法在头脑中独立的存在。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45▲ 阿摩斯·奥兹《犹大》(Amos Oz,Judas),2016年,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陈楸帆

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荒潮》《薄码》《未来病史》等

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最值得推荐

– ▬ –

20161228_183259_046▲ 史迪芬·平克《写作风格的意识》,2015年,商周出版

作为读过经典英文写作指南《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e》, by E.B. White & William Strunk )的一名写作者,我经常会在下笔过程中眼前闪现书中提出的诸多禁忌,比如少用被动语态,括号中的内容不得影响句法等,基本上能删繁就简的绝不浪费多一点笔墨。这种海明威式的极简主义倾向固然对公文及商务写作颇有提纲挈领的奇效,但在叙事性写作中有时不免过于偏颇。而作为认知与心理科学领域的当代巨擘,史迪芬·平克在这本副标题定位为“21世纪思考者写作指南”的著作中,以逆向工程的思维逻辑,从人类大脑接受信息的认知习惯出发,不仅仅画下禁忌,更给每一位写作者指明方向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朴素真理,如:人类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记住4(加减2)个事物。平克还提出经典文风(Classic Prose)能够最为有效地减少读者认知负荷,在文本两端借由一种透明、确定性的视角传递信息,而达致写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对话。但对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崇尚者来说,这样的建议未免过于迷恋确定性与主体中心,而丧失了一些诗学意义上的或然空间。

失望之书

– ▬ –

20161228_183259_047
▲ 荒木飞吕彦《嘿,恐怖》,诗隽译,201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作为荒木飞吕彦的死忠粉丝,本以为可以看到一种华丽的扭曲自剖,没想到却是浅淡如开水的观后感。

下一部想读

– ▬ –

20161228_183259_048

▲ 肯·福莱特 《巨人的陨落:世纪三部曲》(Ken Follett,Fall of Giants),于大卫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e-flux journal》年末致信“我们的敌人”,《Apollo》与《artforum》回顾2016

2016年将告尾声,全球艺术媒体不乏对2016年的回顾:《Apollo》的年度颁奖从艺术与博物馆范围的各领域中评选出2016年之最;《artforum》回顾各艺术领域中的 “Best of 2016”。对于政治议题的关注则是另一大主题,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于艺术界的冲击显然还在持续。更多有趣的主题还包括当下的 Clubbing 文化,艺术家书的爆发及日本年轻的艺术家社群。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