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罗斯收藏(Sammlung Boros)外观,原本是二战时期的防空洞,图片来源:Noshe
柏林。近年来,诸多藏家陆续在柏林开设私人收藏空间。托马斯·奥尔布里希特(Thomas Olbricht)位于柏林 KW 当代艺术中心旁的 me Collectors Room 开设于2010年,弗尔睿典藏(The Collection Feuerle)和尤丽娅·斯托舍克收藏(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今年也相继在柏林开设了展示空间。据 Larry’s List透露,温康纳收藏(Wemhöner Collection)已经宣布将在柏林开设空间,温康纳是一家德国机械制造家族企业,在中国常州设有分公司,海纳·温康纳(Heiner Wemhöner)从2005年起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
▲ 弗尔睿典藏(The Feuerle Collection),来源:The Feuerle Collection
实业起家的收藏家
– ▬ –
柏林也被誉为一座“藏家进口之地”,大部分藏家其实原先并非柏林本地人,他们来自德国西部和南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曾经)拥有和管理自己的实业。霍夫曼收藏(Sammlung Hoffmann)的主人艾瑞卡与罗尔夫·霍夫曼夫妇原先经营着著名男装品牌范拉克(van Laack);me Collectors Room 的创始人托马斯·奥尔布里希特(Thomas Olbricht)曾是欧洲知名头发护理品牌威娜(Wella)的前董事;尤丽娅·斯托舍克收藏的创始人则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之一博泽(Brose)的继承人。
▲ 今年的柏林艺术周期间在me Collectors Room同期开幕的展览“我的抽象世界”(My Abstract World),图片来源:me Collectors Room
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收藏的艾瑞卡·霍夫曼说:“柏林有音乐和文学传统,但1990年代初柏林还没有真正的当代艺术,我们当时希望给柏林带来些新鲜的东西。”她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起,当她在1990年代早期,也就是两德刚统一的时候,与先生在柏林市中心开设空间时,街坊邻居还怀有敌意,街道两边布满了充满火药味的涂鸦“莱茵人,滚出去!”(Rheinländer, raus!)。
▲ 专注于摄影收藏的阿图尔·德·嘉内收藏馆,图片来源:artberlin.de
两德统一之后,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承担柏林的重建和旧区改造,留下了一大片闲置土地,低廉的价格、统一之后新旧并存产生的能量和开放的城市氛围让西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藏家趋之若鹜。原先德国现当代艺术的重镇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的藏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柏林,买下了那里废弃的工厂用地,或是战前用作防空洞的地块,作为自己收藏的展示空间。霍夫曼收藏的所在地原先是东柏林的一家缝纫机厂;弗尔睿典藏(The Feuerle Collection)原是二战时期储藏通讯设备的通讯暗堡;私人摄影收藏馆阿图尔·德·嘉内(Sammlung Arthur de Ganay)的原址则是一家果酱加工厂。
▲ 达勒曼沙龙,摄影:Rolf Zscharnack
此外,来自海外的资本也让柏林的私人美术馆中多了外国血统,达勒曼沙龙(Salon Dahlmann)的创始人是芬兰一家大型清洁能源企业的董事,在赫尔辛基和柏林两地开设展示空间。而拥有超过1200件藏品的 SAFN 收藏馆来自冰岛雷克亚未克,2014年起在柏林开设第二个收藏空间,专注于收藏观念和极简主义艺术。Larry’s List 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认为,柏林除了便宜的地价,前卫和实验的艺术氛围,以及对艺术有热忱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是持续吸引藏家到来的重要原因。
只为艺术而收藏
– ▬ –
柏林的大部分藏家把收藏更多地是基于自己的爱好,而非投资上,少有藏家会追赶潮流,或者出售自己的藏品。柏林的私人藏家大多已经从事收藏多年,有的始于青少年时期。艾瑞卡·霍夫曼(Erika Hoffmann),她的继父曾是德国北威州门兴格拉德巴赫市(Mönchengladbach)博物馆的馆长。青少年时期的她获得了大量接触艺术界的机会,并于大学期间选择了艺术史专业学习。
▲ 收藏家伊夫·韦塞尔的主业是软件开发
韦塞尔收藏(Sammlung Wessel)的主人伊夫·韦塞尔(Ivo Wessel)从15岁起就开始收藏,他的主业虽然是软件开发,但他曾说,如果哪一天他走进画廊,画廊销售开始热情地推荐他应该买哪一件作品,哪件作品更适合一个软件开发师的收藏,他会马上转身走人。韦塞尔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我对那些时下最火的艺术家不感兴趣,我有一个收藏艺术家名单,已经持续很多年收藏他们的作品。我认为我更像一个收藏和保管人,而非发掘者。”
▲ “常青收藏”的主人Yvonne Borrmann,图片来源:artberlin.de
相较于美国对私人美术馆的税收减免政策,德国对藏家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优惠。相比英国,德国也缺乏一整套推动“蓝筹”艺术市场的系统体系。也正因为如此,柏林的私人收藏更多样和个性化,如重点收藏中国古代家具和漆器,以及东南亚古董的弗尔睿典藏,“观摄影收藏”(Collection Regard)的创始人马克·巴贝(Marc Barbey)收藏了从摄影技术诞生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的作品;“常青收藏”(Sammlung Evergreen)则专注于收藏在柏林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作品。
开设私人美术馆还是赠予公立机构?
– ▬ –
老一代的德国收藏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更倾向于将庞大的收藏捐赠或交托于国立美术馆保管,如弗利克收藏(Sammlung Flick)将大约2500件藏品部分捐赠,部分借展于柏林汉堡火车站现当代美术馆;柏林承诺藏家埃里希·马克思(Erich Marx)为其藏品修建一座新的美术馆,即将于2021年落成。
成长于战后和更年轻一代的藏家却更倾向于开设自己的私人展示空间,柏林的私人博物馆同时也是私人藏家的住所,每周有固定时间向公众开放。霍夫曼对《艺术新闻》说,私人收藏相较于公立美术馆,不存在寻找资金支持的压力,展览只对自己说话,不需要考虑太多公众的想法。韦塞尔表示,正是由于藏家长期专注于自己的收藏领域,他们因此所积累的知识对于机构、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有所裨益。
博罗斯收藏 __Sammlung Boros
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博罗斯(Christian Boros)是德国媒体业大亨,同时也是艺术收藏家。博罗斯收藏艺术已有18年之久,契机要追溯到1990年,他在伦敦遇到了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博罗斯从他那里购得了一些提尔曼斯本人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博罗斯这么评价提尔曼斯:“广告和媒体行业光鲜亮丽,充斥着赢家。但一碰到提尔曼斯,真实的事物、寻常人中的英雄、日常生活才会出现。提尔曼斯也将街头文化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来。”
▲ 傅丹《我们人民》(局部),2011年(左);《三重奏》,2010年(中);《数字(6)》,2011年(右) ,图片来源:Noshe
2003年,博罗斯买下了柏林旧城区的一处具有古典罗马风格的建筑,在其地下防空洞中开设了私人收藏空间,这里原是弗里德里希大街国营铁路防空洞(Reichsbahnbunker Friedrichstraße),建造于二战时期,曾被用作纺织品库房、进口热带水果库房。展示空间目前的面积达3000平方米,共80间展示房间,有5层楼高。博罗斯目前的藏品数量约700件,200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 博罗斯收藏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博罗斯,图片来源:Noshe
博罗斯收藏的艺术家有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崔西·艾敏(Tracy Emin)、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托马斯·沙毕兹(Thomas Scheibitz)、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包含了雕塑、装置、油画、草图、录像、摄影等各种媒介。值得一提的是,博罗斯的装置收藏中有很多声音艺术作品,观众在经过每层楼时都有不同的听觉体验。这些作品都由艺术家根据空间环境特别制作。
Sammlung Boros
Reinhardtstraße 20, 10117, Berlin
弗尔睿典藏 __The Feuerle Collection
2016年4月,弗尔睿典藏在柏林十字山区(Kreuzberg)的展示空间启用,展览空间超过6千平方米。该建筑原为二战时期通讯暗堡,由英国建筑师约翰·波森(John Pawson)重新设计改造。6月至9月将首先作为第9届柏林现代艺术双年展主要展场之一,对公众开放,弗尔睿收藏则将于10月正式开幕。空间的1层作为今年柏林双年展的主要展场向公众开放(6月4日-9月18日),柏林艺术周期间(9月13日-9月18日),地下室将继续展出弗尔睿的其他私人收藏。
▲ 弗尔睿典藏的一张清朝初期(17世纪)刻有灵芝图案的椅子,图片来源:The Feuerle Collection
创始人德希雷·弗尔睿(Désiré Feuerle)出生于斯图加特,但他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亚洲生活。弗尔睿在青少年时期就对收藏很感兴趣,他最早接触艺术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在米歇尔·韦尔纳(Michael Werner)画廊做助理的时候。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当代艺术家,自己也开始收藏一些当代艺术作品。1990年代末,弗尔睿将注意力放到了亚洲:“亚洲一直是我的梦”。弗尔睿与曾梵志也是通过收藏古董而结识,并成为了好友。
▲ 弗尔睿典藏的创始人德希雷·弗尔睿,图片来源:The Feuerle Collection
弗尔睿典藏的展陈方式以跨文化、时空交错为主要特色,他的藏品既包含了东南亚雕塑,中国汉代至清代的皇室家具,也有当代艺术作品,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Cristina Iglesias)、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荒木经惟、曾梵志的作品均位于其收藏名单之列。说起藏品数量,弗尔睿总是说:“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喜欢去算。”
弗尔睿典藏
Hallesches Ufer 70, 10963, Berlin
豪布洛克收藏 __haubrok/Fahrbereitschaft
阿克塞尔·豪布洛克(Axel Haubrok)的收藏史始于1988年,首件收藏作品来自拉乌尔·德·基瑟(Raoul De Keyser)。他的早期收藏以抽象极简绘画为主,通过君特·弗尔格(Günter Förg)的作品,豪布洛克与妻子开始了观念艺术与极简主义艺术的收藏。豪氏夫妇另外还有一家豪布洛克基金会(Haubrok Foundation),资助当代艺术项目,如:“艺术家驻留计划”、支持政治艺术创作的奖学金等。
▲ 豪布洛克夫妇,摄影:Albrecht Fuchs
2013年,豪氏夫妇购得位于前东柏林利希腾贝格区(Lichtenberg)的一处面积约为1.9万平米的空间作为豪布洛克收藏的展示地,这里原是冷战时期东西两德秘密的车辆通行服务站(FAHRBEREITSCHAFT)。因此,他们放弃了原先在柏林市中心的一处他们认为“过于精致”的白盒子空间,豪氏夫妇希望新的空间有着“粗旷和不羁”的风格。
▲ 梁慧圭(Haegue Yang),《Unpacking Storage Piece》(2007),图片来源:haubrokshows
豪布洛克超过1000件的藏品中有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克里斯托弗·布歇尔(Christoph Büchel)、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罗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梁慧圭(Haegue Yang)、威廉·德·罗伊(Willem de Rooij)、波拉·彼薇(Paola Pivi)、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等艺术家的作品,包含了绘画、装置、摄影和录像等多种媒介。
今年的柏林艺术周期间,豪布洛克收藏的新展“影格之间”(between frames)也将同期开幕,展览聚焦那些以影像作为媒介、本身却并未成为影像的作品。作品意在引发关于技术的联想与思考。此外,“电影院里的艺术家电影”(Artist Films at Kino)将展映包括乌戈·罗迪尼(Ugo Rondinone)等艺术家拍摄的电影。
haubrok/Fahrbereitschaft
Herzbergstrasse40-43, 10365 Berlin
me Collectors Room
创始人托马斯·奥尔布利希特博士(Thomas Olbricht)拥有医学和化学的双博士学位,奥尔布列希特受其伯祖父卡尔·斯多赫(Karl Ströher)影响,于上世纪80年代从本地艺术家与二战后的德国艺术开始收藏当代艺术。斯多赫是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作品的主要收藏家之一。展览空间名字中,“me”是“moving energies”(移动能量)的缩写。
▲ me Collectors Room的创始人托马斯·奥尔布利希特博士,图片来源:me Collectors Room
2010年5月,me Collectors Room 展览空间正式对外开放,面积达1300平方米。第一个展览名为“奥尔布列希特的百香果”(Passion Fruits picked from the Olbricht Collection),展览中的男性与女性艺术家数量相等,旨在代表当代艺术的多样性。
▲ “奇珍异宝陈列室”(Wunderkammer)内景,图片来源:me Collectors Room
奥尔布利希特的藏品总数量超过2500件,me Collectors Room 二层“奇珍异宝陈列室”(Wunderkammer)中,收藏有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此外,现当代抽象艺术,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也是奥尔布列希特收藏的一大重点。藏品中有来自泰伦·西蒙(Taryn Simon);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马林·杜马斯(Marlene Dumas)、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约纳斯·博格特(Jonas Burgert)、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等艺术家的作品。
▲ Bernard Frize, 《Puxo》(2011),图片来源:VG Bild-Kunst, Bonn
“辛迪·舍曼——奥尔布利希特收藏展”展出了65件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贯穿艺术家整个创作生涯,辛迪·舍曼本人也参加了本次展览的策划过程。今年9月的柏林艺术周期间,展览“我的抽象世界”(My Abstract World)从奥尔布列希特30年来收藏的350件抽象艺术作品中精选部分,如贝尔纳·弗里茨(Bernard Frize)、欧阳春、王光乐、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格哈德·里希特等人的作品进行展出。
me Collectors Room
霍夫曼收藏 __Sammlung Hoffmann
罗尔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与艾瑞卡·霍夫曼(Erika Hoffmann)夫妇的收藏始于1968年,19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霍氏夫妇原先管理着家族企业-男装品牌 Van Laack,他们收藏的前苏联结构主义还曾影响 Van Laack 服装的设计风格。
▲ Iwajla Klinke, 《o.T. Pfingstkönige (Moravia)》(2013),《(Lausitz)》(2013),图片来源:Sammlung Hoffmann
▲ 卡特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Sie trocknen Ihre Knie mit einem Kissen》(2012),图片来源:Sammlung Hoffmann
1994年,霍夫曼夫妇买下了位于柏林米特区(Mitte)的一处前东德空置的纺织厂厂房,并进行了翻修,作为自己与租客的住处,同时陈列自己的收藏品,面积共1000余平方米。1997年起,霍夫曼夫妇的住处与工作空间于每周六向公众开放。2001年,霍夫曼先生去世后,艾瑞卡·霍夫曼一人继续管理收藏馆。
▲ 艾瑞卡·霍夫曼肖像,摄影:Miyamoto Toshiaki
霍夫曼收藏以现当代艺术为主,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南·戈尔丁(Nan Goldin)、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格哈德·里希特、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方力钧等艺术家位于其收藏之列。空间中的藏品每年调整一次,由霍夫曼夫人亲自策展。然而,无论如何更换展品位置,弗兰克·斯特拉的“白鲸记“(Moby-Dick)系列中的这件作品确从未被调换过位置。今年的柏林艺术周期间,霍夫曼收藏的年度新展“在家”(Zuhause)正式向公众开放。(撰文、采访/蒋立言)
Sammlung Hoffmann
Sophienstraße 21, 10178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