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些东南亚国家给人的印象就是蓝天碧海,旅游胜地,似乎与当代艺术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实际上近年来,东南亚艺术家不仅在艺术市场上大放异彩,同时也活跃于各大艺术机构中,艺术风格更是多样。正如收藏了东南亚艺术近20年的台湾著名词人、音乐制作人姚谦曾言:“也许对我们而言,东南亚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事实上,那里面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历史和价值观存在着,当然同时也产生着不同风格的艺术。”
|泰国
Korakrit Arunanondchai
这位来自曼谷,如今生活在纽约的26岁影像艺术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从他没有中文译名就可见一斑。他曾是一个泰国男孩乐队的成员,这个经历给他带来很重要的影响:他在唱片公司的帮助下,到了美国读艺术学校,从此就让他从“摇滚巨星”变身艺术家。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泰国的主流文化是怎么接纳一些美国娱乐圈的影响。
Korakrit Arunanondchai作品“2012–2555”
2014年Arunanondchai 非常活跃。3月5日,他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在纽约MoMA PS1举行,展出了其名为“2012–2555”的装置作品——2555年是2012年在佛历上的时间,艺术家在这个作品中重新审视了自己从2008年到2011年期间的作品,并记录了他的祖父母如何将他们家族的花园转变成他们的“故居”。艺术家用此作来探讨生命和记忆的轮回。
而在Frieze London2014期间,Arunanondchai连同另外两位男性艺术家Ed Fornieles、Oscar Murillo将伦敦的Carlos/Ishikawa画廊展位弄得一团乱,Fornieles还为没修过指甲的人提供美甲服务。这样有趣的设定也让他们成为了当届Frieze上十佳展位之一。同时他的作品也成为著名影像收藏家Michael I. Jacobs博士的收藏之一。
个人网站:http://www.korakrit.com
Viriya Chotpanyavisut
Viriya Chotpanyavisut 2015年作品《Liquid moment》
Viriya Chotpanyavisut 讲述自身创作过程(来源 youtube)
第一次打开Viriya Chotpanyavisut的个人网站,相信都会被首页上那张干净的黑白照片所吸引。Chotpanyavisut的作品就是表现他对自然的思考。其最新动态是在2014年于法国的Galeriede Multiples举行了其个展。
个人网站:http://www.viriyachot.com
|印尼
米斯尼亚迪(I Nyoman Masriadi)
米斯尼亚迪作品《BEBAS HAMBATAN》
在众多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是印尼艺术家米斯尼亚迪(I Nyoman Masriadi)。他1973年出生于印尼的巴厘岛,毕业自日惹的印尼美术学院。他以当前敏感的社会题材入画,并在作品中运用不少动漫、电影与电脑游戏的形象。实际上,米斯尼迪亚从日惹回到故乡以后,开始用黑色画画。他说:“黑色是我最后的武器”。其作品中的人物胖大,人们称之为“大只佬”。整个风格颇得哥伦比亚著名画家博特罗(Fernando Botero)的神韵。戏剧性、挑衅感、黑色幽默和精彩话语,是他作品不可忽略的特征。
米斯尼亚迪的市场表现极为出色。现任保利香港亚洲及西洋现当代艺术部主管龚若灵回顾:“米氏作品第一次进入香港拍场时,估价只有4000美元,但一登场即有两三万美元的价位。之后,他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这与他对自己作品的市场控制不无关系。米斯尼亚迪对画廊的规范行为很有认知。有些艺术家会私下将作品直接卖给收藏家,或是同时与多家画廊合作。这样做会造成市场上出现多种作品来源,难以控制价钱。但米斯尼亚迪选择只跟Gajah一家画廊合作。而且即使如今他声名鹊起,作品数量始终控制在一年只有十几张。
个人网站:http://inyomanmasriadi.com
|新加坡
黄汉明(Ming Wong)
黄汉明(Ming Wong)
1971年出生于新加坡,现居桂林。他的作品从世界电影和传统的亚洲文化中汲取灵感。2014年,他曾参加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身体后台”酷儿艺术展等多个展览。而在2015年6月12日至8月9日,他的个展将登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也是他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在这个展览上,观众还能看到他如何把粤剧现代化的研究和科幻小说中过时的未来主义结合在一起,从这两个貌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中勾勒出对乌托邦的进一步臆想。
黄汉明作品即将在今年夏天登陆尤伦斯艺术中心
个人网站:http://www.mingwong.org
张奕满(Heman Chong)
张奕满(Heman Chong)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Heman Chong”,首先出现的第一个链接便是他的个人网站。与其他艺术家在网站上以图片和作品呈现不同,张奕满的个人首页向每位访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4年的旅行故事:他的艺术创作包含对想象未来的个体和社群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而他的研究受概念的驱动,并转化为物体、意象、装置、情景或文本。
张奕满作品《Robinson Crusoe》
个人网站:http://www.hemanchong.com
|菲律宾
杰拉丁·哈维尔(Geraldine Javier)
杰拉丁·哈维尔作品《生命树》
菲律宾曾先后被西班牙、美国、和日本占领,导致了其国内复杂甚至紧张的身分认同问题。因此在不少菲律宾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杰拉丁·哈维尔便是其中一个。她从其宗教背景出发,着重描绘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并利用二维或者三维的媒材,加入刺绣和现成品等元素,创造出错综复杂又类似于装置艺术的作品。她的作品也在拍卖场上十分受欢迎。早在2005年,她的作品便已在苏富比上拍。从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行的上拍情况来看,其目前拍卖价格在20万港元左右。
Maria Jeona Zoelta
Maria Jeona Zoelta《无题》
Maria Jeona Zoelta1989年出生在马尼拉,2011年从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被认为是菲律宾近年最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她对新千年后的信息超载以及后女权主义时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