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血与火的艺术洗礼

Nov 06, 2013   艺术新闻/中文版

微信截图_20160222193028

9月6日在亚洲艺术文献库上映的「光与信仰」纪录片,出自越南艺术家黎光顶(Dinh Q. Lê) 之手,走访了十一位老一辈越南艺术家,他们或是曾亲历战场,或是曾于战区生活。面对黎光顶的镜头,除了“官方正史”外,艺术家们更展示了不少珍贵的私人画作。

发生于1955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对二战后的越南社会与艺术造成决定性影响。战争双方分别为受美国等反共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受中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即1945年由胡志明领导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共。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南越军,攻占了全越南,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定为河内,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另约一百万越南人及华人逃出越南。黎光顶于1968年出生于越南河仙,十岁时随家人逃离至美国。因此他看待越南社会的角度始终处保持疏离、中立。但关于战争的种种讲述却通过影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刻画出无法印证的“想像记忆”,与固有记忆在黎光顶的头脑中混杂而居。而他则擅长将这一困惑,利用从阿姨那里习得的传统草席编织技术,以多层次、对比强烈的照片为材料发展出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

早在2005年,纽约绘画中心曾将以黎光顶在内的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来自越战时期的绘画以“持久遗迹(Persistent Vestiges)”为名并列展出。自此,黎光顶便开始对这些经历了炮火熏染、血色洗礼而留存至今的画作充满了兴趣。在不断收集战时绘画的过程中,他愈加萌生让艺术家们亲口阐释画面背后故事的想法,以求令叙述更加完整。于是他将收集来的绘画与纪录片共同构成一件装置作品,并在2012年6月德国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上首次展出。

针对这段历史,《光与信仰》合共访问了十一位艺术家,他们年长资深,均与越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方面绘制官方宣传画,一面绘制肖像记录身边战友神态、抑或应群众之邀创作,或是仅仅触景生情而画。影片以慷慨激昂的老艺术家Le Lam开篇,他悉数胡志明与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轶事与伟大友谊。他坚称,正是这位领导人的艺术成就及文化认知使得越南艺术家们在政治领域能够绽放出他们的才华。“在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战场上,艺术家即是以画笔为枪的战士,”这不仅是几位接受采访的艺术家的共识,更是了解越战时期艺术的切入点。明确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出发点,便不难理解他们何以将在战争中能为越南共产党创作宣传海报为豪。

受访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位名为Le Duy Ung的艺术家。黎光顶将这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故事制作成动画:以简单质朴的线条活化了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 Le Duy Ung曾经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加入到战争中,在枪林弹雨中,依旧保持艺术家的敏锐,坚持作画以表衷肠。一次偶然机会,他拾到一部摄像机并本能地举到眼前,将镜头对准火热的战斗场面。然而反光的镜头向敌人暴露了他的方位,一颗子弹飞来,穿过镜头,射入他的眼睛里,景象惨不忍睹。而他以眼中流出的鲜血为颜料,借着微弱视力,创作了胡志明的肖像,命名为「光与信仰」。这便是影片命名的由来。虽然导演听了数人的讲述,但始终没有机会见到Le Duy Ung本人。他也宁愿将这则传奇的神秘感保持下去。除了Le Duy Ung的故事以外,影片多处采用了动画的手法,并将采访者本人的作品对应穿插其中,使得过去与现在交错穿插,形成漫画式的超现实质感,从而超越单纯纪录片的刻板印象,不失为有趣的尝试。

在战争常有的残酷面目之下,黎光顶发现艺术家们却更愿意描绘那些温暖美好的平和景象。受访者中的唯一一位女性艺术家Vu Giang Huong,以其独有的女性细腻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情的故事。她应邻居的邀请前往海边观赏日出并将美景复制到画纸上,而邻居妇女道出缘由:她的丈夫就是在这样的日出中离开家乡远赴战场,“我想永远记得这样的早晨”。

作为系列影片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黎光顶以他一贯的风格挑战观者对集体记忆的处理,通过与事件亲历人的对话坦白呈现其思维基底,将之作为论述历史的必要铺垫。目前正在筹划中的续集会进一步勾勒框架背景,试图以“不评论”的理性态度为阐释过去发出另一种声音。

此次放映是「建构场域:流动影像作为建构艺术史的场域」活动的一部份。这个活动包括亚洲艺术文献库于8月至10月期间,在全城范围内的不同场地献上了二十场纪录片放映会,内容涉及艺术创作、藏家收藏、历史梳理等方面,地域上横跨中国大陆、香港、越南、印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与10月21-23日举行的「建构场域:展览与亚洲当代艺术史编写」国际研讨会一起,由不同角度出发,讨论艺术史的建构和生成。放映会系列着眼于纪录片如何影响艺术史的建构、承传、神秘化等问题。纪录片作为一种较为真实、客观的题材,对于记录当下艺术生态,叙述全新故事、丰富旧有版本,以及接触更广大观众等方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是次放映会通过与亚洲艺术文献库、香港艺术中心、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影意志、Spring Workshop等香港文化艺术机构合作,亦反映了各组织的兴趣、视角、手法及观众群之多元。撰文/Tsao Yidi

 

Light and Belief,导演: 黎光顶

2012,37 分钟,越南语附英文字幕

为什么要重申浪漫主义

为什么欧洲正在重新掀起一场对浪漫主义运动的反思?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