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冉冉升起的超级明星艺术家

Aug 10, 2014   艺术新闻/中文版

高居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享受着犹如巨星般的待遇,而年轻艺术家更是受惠于蓬勃的市场■

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的最新作品“512小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们。开展当日,凌晨的蛇形湖美术馆已有一些人在排队,早上10点的时候这条长龙已经一眼望不到头,他们乐意用如此长的等待时间换取和偶像的一次亲密接触。

蛇形湖美术馆门外的长龙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512小时”展览现场

每天10点,阿布拉莫维奇将出现在场馆入口处招呼观众,傍晚6点关门送客,每周6天,直至8月25日展览结束,整个创作过程将持续512小时。在把博物馆空间变成最简单的空白空间后,阿布拉莫维奇的创作材料只有她自己、观众,还有一小部分可能会用到的道具。这又将是阿布拉莫维奇的一次未知结果的实验。

展区入口处摆放了多组储物柜,在和阿布拉莫维奇互动之前,所有观众都必须卸掉自己的“包袱”,这不但意味着手机、电脑、手表等物品将被存放在柜子里,观众也需要保持空白的头脑来参与此次行为艺术。在场的参与者如同一具具肉体雕塑,而阿布拉莫维奇仿佛拥有着某种魔力,人群会随着她移动或者做出相应的行为。空气中触手可及的蠢蠢欲动混杂着一种近乎宗教仪式般的肃穆,而所有人都怀着一分好奇期待着不可预见的答案。

无论是正在进行中的“512小时”,还是去年与说唱巨星Jay-Z在佩斯画廊(Pace Gallery)的深情对视,抑或是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艺术家在场”(The Artist Is Present),阿布拉莫维奇的号召力仿佛巨星一般,所到之处更是镁光灯的焦点。

阿布拉莫维奇助阵说唱巨星Jay-Z在佩斯画廊的演出

在“艺术家在场”展览上,阿布拉莫维奇与跨别多年的艺术家爱人Ulay冰释前嫌

艺术家成为明星古已有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正声名显赫,法兰西国王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 I)邀请他到昂布瓦斯皇家城堡,将他如奖杯一样供奉,直到3年后达·芬奇逝世于此,传闻他是在弗朗西斯一世的怀抱中离开人世的。到了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s)艺术家的画作、个人生活以及颇具争议的感情世界使得他们声名大噪,作品价格也随之暴涨: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一幅作品在1874年就卖到1.1万英镑(约合现在144万英镑)。

然而每一个成功故事背后都有不计其数的艺术诅咒并延续至今,成功案例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失败。根据经济学家、作家唐·汤普森(Don Thompson)的统计,仅在纽约和伦敦就有近4.5万名艺术家还在挣扎谋生;在纽约,只有75位艺术家处于超级明星地位,收入可达到7位数。不过这一数字也可以这样解读:也许在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么多如此富有的艺术家。

想要搞清楚这些艺术家到底价值几何是件困难的事情,并且他们与画廊如何分成也不对外公开,更不用说与奢侈品公司之间的各种交易,而与奢侈品商的合作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或许只有他们的商业经纪人才知道这些具体数字。

雄踞财富榜的艺术家

目前,被公认的站在艺术界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是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其身价在2013年为2.15亿英镑。杰夫·昆斯(Jeff Koons),也是赫斯特的朋友,至今保持着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纪录。然而当时拍出的5800万美元并没有进昆斯自己的腰包,因为作品是被集投资家、收藏家、亿万富翁、出版商各个身份于一身的彼得·勃兰特(Peter Brant)转售的。不过昆斯也以版本形式售出了其他高价作品,通过沙那班特(Sonnabend)、高古轩和茨维尔纳(Zwirner)等一手市场的画廊卖出了可观的价格。2012年在茨维尔纳画廊的展览“凝视球”(Gazing Ball)上,昆斯3个版本的17件作品的定价从3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不等,每件作品的均价为160万美元,全部售罄。

2013年,达米安·赫斯特的身价约为2.15亿英镑
杰夫·昆斯至今保持着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其他高居财富榜的艺术家还有村上隆、布莱斯·马顿、朱利安·施纳贝尔、贾思培·琼斯、安尼施·卡普尔、张洹、蔡国强和曾梵志。同时还有一系列名字需要提及,因为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成了百万富翁:班克西、南·戈丁、翠西·艾敏、查克·克劳斯、大卫·霍克尼、辛蒂·雪曼、格哈德·里希特、安东尼·葛姆雷以及其他众多艺术家。

“几个世纪之前的艺术家会刻意讨好当时的显贵势力,如教堂或银行家,到现在还是一样。”伦敦现代艺术中心(London’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馆长格雷格·缪尔说道,“不过,当今的艺术家被现代文化中过度膨胀的财富所引导。”2004年,已故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作品《第九小时》(La Nona Ora)售出了超过300万美元的高价,这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紧接着,就有人想通过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来与这一新纪录竞争。一部分艺术家会继续与国际知名的收藏家维持一种虚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他们会接受其生活方式,频繁出入高档酒店、与金钱直接打交道,并且这一现象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有人会说一些艺术家开始为了刻意逢迎新收藏阶级的品位进行创作。同时,这些艺术家自身已成为商品,并且品牌营销专家和金融专家开始成为行业的一部分。这一时期当代艺术价格的飞涨不是艺术经纪人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

莫瑞吉奥·卡特兰的作品《第九小时》(La Nona Ora)

《第九个小时》是卡特兰最饱受争议的作品。形似真身的教皇保罗二世(蜡像),被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击倒在地。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现场感,卡特兰甚至要求将展厅的天花板玻璃砸破,使碎片洒在地上。作品体现出了一种较之其以往作品更加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感

另一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目前绝大部分高端艺术市场都与安迪·沃霍尔以及他的许多创新紧密相连,21世纪的艺术家们对其进行了运用和放大,这也是目前市场膨胀的原因之一。

沃霍尔还参与了艺术与奢侈品的联姻,这二者的结合对市场的迅速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著名皮草品牌Blackglama的广告、高级百货商场的橱窗设计、1970年代的肖像系列——这些都是专为富人生产的奢侈商品,”作家和评论家布雷克·格普尼克说道,他目前正在撰写一部沃霍尔传记,“沃霍尔通过出售这种艺术形式将高端艺术和通俗艺术的边缘模糊化,并且他的做法非常巧妙。”

安迪·沃霍尔为奢侈皮草品牌Blackglama创作的广告

市场造就的年轻艺术家

本世纪艺术界的特色之一就是年轻艺术家的出人头地,他们成功的事业是市场造成的,雅各布·凯塞(Jacob Kassay)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经纪人伊莱文·里文顿在迈阿密新艺术经销商联盟艺术博览会(Nada Art Fair)上以每件80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两幅凯塞的作品。一年内,凯塞的作品就变得大热,一幅作品在菲利普·德·普瑞拍卖行(Phillips de Pury)拍出的价钱为86500美元——为最低估价的10倍。马修·戴·杰克逊、韦德·盖顿、奥斯卡·穆里洛和纳特·洛曼也是年轻艺术家的代表——有人刚二十多岁——就在没有众多博物馆认可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艺术经纪人迈克尔·肖特表示:“一间画廊或者一次拍卖就可以给艺术品赋予这样的价值,并且艺术品还并未在画廊或博物馆展出过,或者还未经过评论家或策展人的鉴定;艺术品的价值由市场的期望所创造并存在其中。”

当今“名人文化”导致的另一结果就是成功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画廊来宣传自己作品的意愿甚至是动力越来越强烈,或者他们会通过艺术机构来自行推动事业的发展。“艺术家们不愿一直待在中流画廊——他们想与大画廊合作。”一位艺术经纪人说道。越大的画廊越有更好的机会去推广艺术家,会有更好的经济状况去支持他们的野心,并且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展览。艺术家埃德·拉斯查在2006年对《纽约时报》这样说道:“当前的艺术界是一个加速发展的产业。这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在很多方面也更加下流。”

一些成功艺术家已经开始建立博物馆:火药艺术家蔡国强在他的故乡泉州建立博物馆,曾梵志聘请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元美术馆,预计2015年开馆。村上隆在东京也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空间,达米安·赫斯特正在伦敦建造一座大楼,用来展示他的约2000件藏品,其藏品范围广阔:从理查德·汉密尔顿、弗朗西斯·培根到萨拉·卢卡斯、杰夫·昆斯和班克西。撰文/Georgina Adam  译/朱静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与机器人一起在泰特共度“博物馆奇妙夜”

你是否想过深夜里闭馆后的美术馆会是什么样子?创意团队“工作者工作室”(The Workers)这样形容:“这是一种太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在这个如此宏大的美术馆内居然只剩下你和零星几个人,你又同时被那么多艺术杰作包围!你很难不爱上这个地方。这个空间霎时变得极具沉思性又富幽默感。”由于2013年的一次项目经历,工作者工作室的成员们经常要在美术馆开馆前和闭馆后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内工作。也正是受到这一灵感的启发,工作者工作室以“入夜之后”项目(After Dark)获得了泰特英国美术馆的首届IK奖和一万英镑的奖金外加六万英镑的经费来实现创意。现在,这一大胆设想终于成为现实。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